-
公开(公告)号:CN102000791A
公开(公告)日:2011-04-06
申请号:CN201010591505.1
申请日:2010-12-16
Applicant: 沈阳东北大学冶金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东北大学
IPC: B22D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连铸中间包,具体涉及一种连铸中间包非对称湍流控制器。外形结构为立方体,内部为空腔结构,内部空腔有凹槽,空腔的底面为波浪面,波浪面中间的半圆形突起的中心线与内部空腔的中心线不重合。提高了钢液温度和成份的均一化,降低了工艺成本,有效去除非金属夹杂物,从而提高了铸坯的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337311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430443.4
申请日:2024-10-1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东北大学佛山研究生创新学院
IPC: G06F18/25 , G01M13/021 , G01M13/028 , G06V10/764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V10/44 ,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N3/084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齿轮多传感器协同故障诊断方法,包括:融合齿轮监控平台传感器的数据,强调时间序列数据中不同时刻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时间相关性,生成多维距离矩阵图像;构建多尺度自适应特征融合卷积神经网络诊断模型,利用多尺度特征和金字塔特征准确识别齿轮故障。在诊断模型中,设计多尺度自适应特征融合卷积神经网络,输入多维距离矩阵图像,实现故障诊断;构建新的卷积块,卷积块中两个不同大小的大尺寸深度可分离卷积,获取空间信息,其注意力分支沿两个方向聚合位置信息;构造自适应融合模块自适应融合金字塔特征,引入高效注意力和跨空间学习,根据不同阶段特征各自的重要性生成可学习的权重,综合利用深层和浅层信息诊断齿轮故障。
-
公开(公告)号:CN118915725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47750.3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东北大学佛山研究生创新学院
IPC: G05D1/43 , G05D109/30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无人艇输出受限及量化协同控制方法,包括:建立单一无人艇模型,并确定无人艇目标期望路径;根据无人艇安全航行区域边界和期望路径确定输出受限控制参数:根据反步控制设计方法,利用势垒李雅普诺夫函数设计运动学期望控制律并作为系统的控制输入,控制单一无人艇运动轨迹;设计观测器对无人艇的未知总干扰进行观测;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无人艇存储的观测结果进行拟合,获得控制输入增益的观测结果;将未知总干扰的观测结果和控制输入增益的观测结果带入无人艇的动力学模型,用于无人艇动力学控制;设计动力学控制律;设计量化协同控制律,完成无人艇编队的协同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8799832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753393.7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东北大学佛山研究生创新学院
IPC: G06V20/56 , G06V10/143 , G06V10/82 , G06V10/80 , G06V10/44 , G06V10/30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多模态交互与融合的多光谱目标检测方法,涉及自动驾驶多模态信息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能够根据目标特性和环境变化实时优化融合效果,显著提高算法的检测精度,并满足实时处理和资源受限的应用需求,通过在融合前进行模态间的交互,补充各自缺失的信息,显著提升了跨模态特征融合的质量。采用细粒度特征整合,不仅提供了更加精确和丰富的局部特征,还逐步建立和增强了模态间的长程依赖关系,提升了多模态特征的全局一致性和表示能力。最后,该方法设计的轻量高效的交互与融合模块,具有更强的实用性,不仅适用于当前的目标检测任务,也能推广到遥感等其他领域的多光谱目标检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扩展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760220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947753.7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东北大学佛山研究生创新学院
IPC: G05D1/485 , G05D101/10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水下机器人编队的路径规划方法,包括:对海洋环境进行三维建模,进行初始化设置;在跟随者‑领航者编队中引入虚拟领航者并改进编队保持方式;使用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在建模场景中对水下机器人编队路径规划进行训练,不断试错迭代,训练网络模型;在深度强化学习训练水下机器人路径规划时引入人工势场法;将训练好的网络模型与LOS制导算法通过TCP/IP进行通讯实现深度强化学习在水下机器人中进行实时决策,达到编队路径规划的效果;在LOS制导实时反馈和深度强化学习实时决策之间不断交互,为水下机器人编队提供实时的路径规划并最终到达目标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844225B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310641593.9
申请日:2023-06-01
Applicant: 东北大学佛山研究生创新学院 , 东北大学
IPC: G06V40/20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V10/764 , G06N3/0442 , G06N3/0464 , G06N3/042 , G06N3/084 , G06N3/09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人体动作识别领域,公开一种基于知识蒸馏的个性化人体动作识别方法。基于一种基于知识蒸馏的轻量级个性化人体动作识别模型实现,所述模型包括教师模型和学生模型;首先进行数据增强;再进行训练教师网络;学生网络通过输入数据以及教师网络的最终输出进行训练;根据最终损失函数进行反向梯度传播,更新学生网络参数。本发明解决了智能穿戴设备在资源有限情况下无法部署个性化人体动作识别模型的问题,并且能够有效识别多种动作。本发明方案不仅在识别精度方面表现优异,同时在特征表示方面也具有较大的优势,相比其他模型表现更为突出。
-
公开(公告)号:CN117789253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201994.7
申请日:2024-02-2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东北大学佛山研究生创新学院
IPC: G06V40/10 , G06V10/44 , G06V10/82 , G06V10/80 , G06N3/0464 , G06N3/045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行人识别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双网络的视频行人重识别方法。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分支多样化特征挖掘时空注意力网络和聚合再分配卷积神经编解码网络的视频行人重识别模型。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视频行人重识别任务中普遍存在的信息冗余、遮挡、背景干扰、光线变化、视角变化、分辨率低等问题。通过这两个侧重不同的方法,对基础模型进行了多方面的优化改进,让模型能够更加有效地完成视频行人重识别任务。
-
公开(公告)号:CN117653781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90750.1
申请日:2023-12-1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东北大学佛山研究生创新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纤维图案多功能可灌注血管网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精确地制造多功能、良好控制的、具有圆柱形通道的可灌注血管网络。该方法使用可拉伸微纤维作为易于拆卸的模板,快速生成具有1D,2D,3D和多层结构的圆柱通道芯片,实现了对血管几何形状的独立和精确控制。这些具有渗透性和细胞相容性的芯片具有模拟血管网络的巨大潜力。三维血管网络内表面内衬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模拟人血管内皮化。结果表明,HUVECs在通道内表面附着良好,形成内皮管状管腔,细胞活力强。这种简单、快速、低成本的多功能血管网络技术为微流体、组织工程、临床医学和药物开发提供了大量有前途的机会。
-
公开(公告)号:CN115955119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1536172.1
申请日:2022-12-02
Applicant: 东北大学佛山研究生创新学院 ,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模块化谐振式直流变换拓扑,包括电源、整流电路和输出电路、N‑1个飞跨电容以及N个输入电容、谐振式DC‑DC电路和变压器;变压器原边通过谐振式DC‑DC电路与输入电容连接;电容串联后接入电源;飞跨电容串联在相邻两个谐振式DC‑DC电路间;变压器副边串联连接后通过整流电路与输出电路连接。本发明提供的新型模块化谐振式直流变换拓扑,实现直流功率变换,采用高频变压器使得输入与输出间电气隔离,适用范围广;模块化串联的结构对变换器定制,减小了开关管电压电流应力,降低变换器成本并提高效率;加入飞跨电容实现自主均压,并通过副边变压器串联连接实现自主均流,解决了模块间电压和电流均衡控制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077826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0594872.X
申请日:2022-05-2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东北大学佛山研究生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耦合变幂数的转子系统振动响应相似缩比实验方法,涉及相似缩比实验技术领域,本发明提出了变幂数的思想并考虑了相似参数的耦合影响规律,提高畸变相似预测的精度,提出了针对转子系统振动响应的变幂数,提高了振动响应的预测精度。考虑到转子系统完全相似缩尺导致的转轴、转盘难以加工的问题,以及支承结构的刚度难以准确满足完全相似条件的问题,将转轴长度与支承刚度同时畸变缩比,针对参数间的耦合影响,提出了考虑耦合影响的变幂数。摆脱了系统控制方程的限制,大大减少了公式推导的工作量,适用于复杂系统的相似模型实验;也无需预先获得原型的振动响应,适用于实际工程中的缩比模型实验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