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超表面光学天线的射频信号探测器

    公开(公告)号:CN213242575U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022403282.3

    申请日:2020-10-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超表面光学天线的射频信号探测器,包括:自下而上依次放置的衬底、掺杂层和二氧化硅层,制作于掺杂层之上与掺杂层形成肖特基接触的超表面光学天线层,制作于掺杂层之上与掺杂层形成欧姆接触的欧姆电极,以及位于二氧化硅层的上表面的肖特基电极和普通电极;超表面光学天线层为宽度为5~100mm的金属阵列,对于入射的射频S波段、C波段或X波段的电磁信号具有极强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效应,用于探测射频S波段、C波段或X波段的信号;金属阵列为平面结构或立体结构,由周期性排列的微米基元构成;微米基元为微米结构,体积小,能够在极短时间内产生极强的响应信号,可以以较小的体积实现响应速度较快的射频波段信号的探测。

    一种基于超表面光学天线的超宽谱红外信号探测器

    公开(公告)号:CN213242574U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022403206.2

    申请日:2020-10-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超表面光学天线的超宽谱红外信号探测器,属于信号探测技术领域,包括衬底、掺杂层、二氧化硅层、超表面光学天线层、欧姆电极、肖特基电极和普通电极;其中,超表面光学天线层由一个宽度为0.5~5mm的金属纳尖阵列构成,金属纳尖阵列为具有周期性纳尖结构的金属层,对于入射的电磁波具有极强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感应能力,可以与对应的红外信号产生局域表面等离激元振荡,其响应速度较高,属于超高速响应,能够在极短时间内产生极强的响应信号,从而快速探测波段为1~70um的红外信号。另外,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探测器尺寸为毫米级或亚毫米级,具有高灵敏、高速和微型化特性,可以以较小的体积实现响应速度较快的超宽谱红外信号的探测。

    一种电调光反射率薄膜
    15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427366U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620199696.X

    申请日:2016-03-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调光反射率薄膜。包括第一光学介质层,依次设置在第一光学介质层上表面的第一阳极、第二光学介质层和第二阳极,以及设置在第一光学介质层下表面的阴极,阴极为匀质导电膜结构,第一阳极和所述第二阳极均由其上布有M×N元阵列分布的纳孔的导电膜构成;通过调变加载在第一阳极和阴极间的第一时序电压信号以及加载在第二阳极和阴极间的第二时序电压信号,调变阴极上的阵列化电子的密度和分布形态,进而调变电调光反射率薄膜的光反射率。本实用新型能对宽谱入射波束的光反射率执行电控调变,具有动态范围大、偏振不敏感、驱控灵活精细、调光响应快、光反射态可电控切入与调换的特点。

    一种石墨烯基电控液晶光汇聚微透镜阵列芯片

    公开(公告)号:CN204188925U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420621472.4

    申请日:2014-10-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基电控液晶光汇聚微透镜阵列芯片,包括:石墨烯液晶聚光微透镜阵列、以及驱控信号输入端口,石墨烯液晶聚光微透镜阵列为m×n元,石墨烯液晶聚光微透镜阵列采用夹层结构,且下中上层之间顺次设置有第一基片、第一液晶定向层、液晶层、第二液晶定向层、图案化石墨烯电极层、石墨烯电极层、第二基片,图案化石墨烯电极层由m×n个均匀排布的石墨烯圆孔构成,从图案化石墨烯电极层延伸出一根图案化电极引线并接入驱控信号输入端口的一端,从石墨烯电极层延伸出另一根电极引线并接入驱控信号输入端口的另一端。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牢固,电驱控能力强,控制精度高,易与常规红外光学光电机械结构耦合,环境适应性好。

    一种红外聚光芯片
    15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129398U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420657570.3

    申请日:2014-11-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外聚光芯片。该芯片包括圆柱形的液晶调相架构,其包括液晶材料层,依次设置在液晶材料层上表面的第一液晶初始取向层、第一电隔离层、图形化电极层、第一基片和第一红外增透膜,以及依次设置在液晶材料层下表面的第二液晶初始取向层、第二电隔离层、公共电极层、第二基片和第二红外增透膜;图形化电极层由圆形导电膜和同心设置在圆形导电膜外围的至少一个圆环形导电膜构成,圆形导电膜的直径大于与其相邻的圆环形导电膜的径向宽度;在圆环形导电膜为多个时,多个圆环形导电膜依次设置在圆形导电膜的外围,且其径向宽度递减。该芯片对红外波束的聚焦效能高,光场适应性好,体积和质量小,易与其它光学光电机械结构耦合。

    一种红外立体成像探测芯片

    公开(公告)号:CN203465008U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320558991.6

    申请日:2013-09-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外立体成像探测芯片,包括陶瓷外壳、金属支撑与散热板、驱控和红外图像预处理模块、面阵非制冷红外探测器、以及面阵红外折射微透镜,驱控和红外图像预处理模块、面阵非制冷红外探测器、以及面阵红外折射微透镜同轴顺序设置于陶瓷外壳内,陶瓷外壳后部设置于金属支撑与散热板顶部,驱控和红外图像预处理模块设置于陶瓷外壳后部与金属支撑与散热板连接处,面阵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设置于驱控和红外图像预处理模块顶部,面阵红外折射微透镜设置于面阵非制冷红外探测器顶部,并通过陶瓷外壳面部开孔将其光入射面裸露出来。本实用新型具有通过单光敏芯片并行探测目标的立体图像信息、易与常规红外光学系统兼容的特点。

    混合集成面阵液晶微透镜与红外探测器的波前测量芯片

    公开(公告)号:CN202947797U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220434080.8

    申请日:2012-08-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合集成面阵液晶微透镜与红外探测器的波前测量芯片,包括陶瓷外壳和金属散热板,陶瓷外壳后部设置于金属散热板顶部,还包括驱控与波前预处理模块、面阵非制冷红外探测器、以及面阵电控液晶微透镜,驱控与波前预处理模块、面阵非制冷红外探测器、以及面阵电控液晶微透镜同轴顺序设置于陶瓷外壳内,驱控与波前预处理模块设置于陶瓷外壳后部与金属散热板连接处,面阵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设置于驱控与波前预处理模块顶部,每单元电控液晶微透镜与多个顺序排列的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构成的子红外探测器阵列对应。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使用方便,覆盖多个红外谱段,具有红外波前的测量范围大、精度高、目标与环境适应性好等特点。

    用于面阵液晶波谱及光束变换的数字控制组件及面阵电控液晶器件

    公开(公告)号:CN202815385U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220422383.8

    申请日:2012-08-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面阵液晶波谱及光束变换的数字控制组件;该数字控制组件包括用于根据外部的控制信号输出波形频率选择信号和幅值选择信号的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波形频率选择信号输出波形信号的信号发生模块;以及用于根据所述幅值选择信号将所述波形信号进行放大并输出控制外部液晶面板的信号放大模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数字控制组件通过信号放大模块根据控制模块输出的幅值选择信号将信号发生模块输出的波形信号进行放大后输出并控制液晶面板;电压调节范围宽、操作方便、输出精度高。

    基于超表面光学天线的太赫兹信号探测器

    公开(公告)号:CN213878118U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022401679.9

    申请日:2020-10-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超表面光学天线的太赫兹信号探测器,包括:衬底、掺杂层、二氧化硅层、超表面光学天线层、欧姆电极、肖特基电极和普通电极;其中,超表面光学天线层宽度为2~10mm,包括微米基元以及多个平面金属纳尖单元;微米基元为微米结构,形状为多边形;金属纳尖单元分布在微米基元各个边的内侧或外侧,对于入射的太赫兹信号具有局域表面等离激元特性。如此,由于纳尖单元对入射的太赫兹信号具有极强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感应能力,一旦与对应的太赫兹信号产生局域表面等离激元振荡,能够在极短时间内产生极强的响应信号;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微纳结构,在满足较好探测性能的前提下,大大减小了太赫兹信号探测器的成本。

    一种双路电控纳线簇电极的电调光透射薄膜

    公开(公告)号:CN205809461U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20538643.6

    申请日:2016-06-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路电控纳线簇电极的电调光透射薄膜,其包括:由纳米尺度间隔的纳线簇高密度排布构成的图案化公共电极以及分布在其上端和下端的顶面阴极和底面金属纳膜阴极,顶面阴极和图案化公共电极均由透光的纳米厚度的同材质膜制成,底面金属纳膜阴极由纳米厚度的金属膜制成;顶面阴极和图案化公共电极以及图案化公共电极与底面金属纳膜阴极间均填充有纳米厚度的同材质光学介质材料。本实用新型双路电控纳线簇电极的电调光透射薄膜,可对入射光波的透射行为执行精细电控调变,具有适用于宽谱域及较强光束、偏振不敏感、调光响应快的特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