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603823B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111062284.3
申请日:2021-09-1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C08F220/20 , C08F222/14 , C08K9/10 , C08K3/22 , C08L3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紫外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的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无机紫外光屏蔽剂采用环糊精修饰;客体分子和氯化亚砜发生取代反应,产物与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三乙胺反应,得到的带有双键结构的客体分子与β‑环糊精修饰的无机紫外光屏蔽剂包合,冻干,得到主客体包合物,再与丙烯酸类共聚单体、引发剂、促进剂、活性稀释剂混合,通过聚合反应得到抗紫外修复材料。本发明的抗紫外修复材料不仅具备良好的屏蔽紫外光能力,抗光老化性能好,而且能够自主多次修复损伤,不需要外界条件刺激,可恢复原有性能,延长电缆护套使用寿命,节约电网建设和运维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603823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1062284.3
申请日:2021-09-1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C08F220/20 , C08F222/14 , C08K9/10 , C08K3/22 , C08L3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紫外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的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无机紫外光屏蔽剂采用环糊精修饰;客体分子和氯化亚砜发生取代反应,产物与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三乙胺反应,得到的带有双键结构的客体分子与β‑环糊精修饰的无机紫外光屏蔽剂包合,冻干,得到主客体包合物,再与丙烯酸类共聚单体、引发剂、促进剂、活性稀释剂混合,通过聚合反应得到抗紫外修复材料。本发明的抗紫外修复材料不仅具备良好的屏蔽紫外光能力,抗光老化性能好,而且能够自主多次修复损伤,不需要外界条件刺激,可恢复原有性能,延长电缆护套使用寿命,节约电网建设和运维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024162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398545.1
申请日:2019-12-3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
Inventor: 黄小龙 , 李晋 , 魏晓鸣 , 温敏明 , 李健 , 刘圣杰 , 黄淼华 , 徐轩袁 , 李怡 , 张晋龙 , 王秋柠 , 刘丽珊 , 陈小玲 , 谢建平 , 卢丽云 , 罗滨 , 彭家健
IPC: G01D21/0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茶水状态监测方法,在接收到茶水状态监测指令后,获取容器的茶水余量信息以及茶水类型信息,再茶水余量信息以及类型信息上报至后台终端,以提供会务人员相应的茶水状态信息,减少会务人员不必要的走动,精确给参会者提供茶水服务,减轻会务人员的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960051A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911398481.5
申请日:2019-12-3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
Inventor: 黄小龙 , 李晋 , 魏晓鸣 , 温敏明 , 李健 , 刘圣杰 , 黄淼华 , 徐轩袁 , 李怡 , 张晋龙 , 王秋柠 , 刘丽珊 , 陈小玲 , 谢建平 , 卢丽云 , 罗滨 , 彭家健
IPC: A47G23/0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杯垫,包括:杯垫本体、主控器、第一无线通信器、监测传感器以及操作面板;主控器、第一无线通信器、监测传感器以及操作面板均安装于杯垫本体上;监测传感器用于监测容器状态信息;操作面板用于选择茶水类型;主控器分别与监测传感器、操作面板以及第一无线通信器电连接,且主控器还用于根据操作面板反馈的选择信息确定茶水类型信息以及根据容器状态信息确定容器内的茶水余量信息。能够提供会务人员相应的茶水信息,减少会务人员不必要的走动,精确给参会者提供茶水服务,减轻会务人员的压力。还提供了一种茶水服务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6383557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391527.0
申请日:2023-04-1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弦型窗函数构造方法、装置及滤波器,通过获取待处理信号,对待处理信号在第一运算器进行处理,得到反馈信号,对反馈信号进行第一积分处理和第二积分处理后,得到第二积分信号,将第二积分信号输入第一运算器,形成闭环反馈;对反馈信号进行延时处理后,得到延时信号,将反馈信号和延时信号进行第二运算处理,得到运算器信号,对运算器信号进行第三积分处理后,得到最终信号,并根据最终信号得到正弦型窗函数输出。通过对待处理信号进行运算、积分和延时处理后,构造出正弦型窗函数,可以使用该正弦型窗函数获得滤波器,使得该滤波器能够在本质上突破一阶惯性滤波器的指数型的跟踪滤波机制,提高滤波性能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522297A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811445891.6
申请日:2018-11-2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网运行监测云平台,包括:依次通信连接的云基础平台和数据平台;所述数据平台用于对采集到的电网运行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所述云基础平台采用开源的云操作系统openstack构建,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平台中的所述电网运行数据对电网运行进行监测、分析和管理。使得在适应电力运行监测数据特点的同时,实现对运行中的电网进行全面的监测和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3972746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111389293.3
申请日:2021-11-2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尾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压并网分布式光伏观测控方法及装置,涉及光伏观测控制技术领域,包括:S1、数据采集:由采集终端对低压并网分布式光伏内数据进行采集;S2、远程监测:对低压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内的数据进行远程监测。通过光伏协议转换器可以使用协议自适应识别功能,自动识别出与其交互逆变器的协议类型,解析得到相应数据,生成标准报文,回复采集终端,即装即用,无需调试,大大降低现场维护工作量,光伏协议转换器支持与业主采集设备的同时抄读,通过程序控制,实现串口调度,通过信道监听、信道避让、延时回复等机制,确保在不影响业主数据采集设备抄读工作的情况下,实现光伏协议转换器自身的数据采集。
-
公开(公告)号:CN113972746A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111389293.3
申请日:2021-11-2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尾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压并网分布式光伏观测控方法及装置,涉及光伏观测控制技术领域,包括:S1、数据采集:由采集终端对低压并网分布式光伏内数据进行采集;S2、远程监测:对低压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内的数据进行远程监测。通过光伏协议转换器可以使用协议自适应识别功能,自动识别出与其交互逆变器的协议类型,解析得到相应数据,生成标准报文,回复采集终端,即装即用,无需调试,大大降低现场维护工作量,光伏协议转换器支持与业主采集设备的同时抄读,通过程序控制,实现串口调度,通过信道监听、信道避让、延时回复等机制,确保在不影响业主数据采集设备抄读工作的情况下,实现光伏协议转换器自身的数据采集。
-
公开(公告)号:CN109408597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445859.8
申请日:2018-11-2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网计量大数据存储系统及其创建方法,包括:多台计算机;每台计算机上创建有多台可长时间运行的虚拟机,每台所述虚拟机上安装有Hadoop平台且挂载有本地存储磁盘;任意两台计算机间通信连接,且每台计算机均与公共网络连接;多台计算机中的一台计算机为控制节点,且所述控制节点上运行有OpenStack云计算平台的核心服务,所述核心服务包括Keystone、Glance、Cinder和Quantum中的至少一种;除所述控制节点外的其他计算机为计算节点,且所述计算节点上运行有OpenStack NOVA计算服务。从而可以满足未来智能电网海量数据存储的巨大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200245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416513.7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尾供电局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的线损异常识别模型的构建方法,通过获取配电网中各个节点的线损参数,计算配电网中各个节点的线损率;根据混合高斯模型和3σ准则,各个节点按照线损率分为正常点和异常点;以各个节点的线损参数作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以正常点和异常点的分群结果作为输出所述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出,训练得到线损异常识别模型。通过构建线损异常识别模型能够实现线损异常的准确识别,识别过程的计算量和复杂度较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