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928081B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1911219241.4
申请日:2019-12-0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2F1/1347 , G02F1/13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液晶偏转体光栅的可控角度偏转方法,采用TN式液晶可控半波片和PVG液晶相位光栅组成的单元级联的结构来实现不同角度的偏转;各个级联单元之间相互独立,分别控制每个单元衍射级次,实现特定角度下的衍射角大小;具有衍射效率高,相位调制准确,响应快,可靠性高,便于扩展和低成本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534326B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110814156.3
申请日:2021-07-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偏振复用高衍射效率波导显示器件,包括入耦合装置、出耦合装置以及双层波导。入耦合装置和出耦合装置位于双层波导的内侧;入耦合装置由层叠设置的左旋圆偏光入耦合光栅和右旋圆偏光入耦合光栅构成,出耦合装置为左旋圆偏光出耦合光栅或者由层叠设置的左旋圆偏光出耦合光栅与右旋圆偏光出耦合光栅构成。其中,左旋偏光入耦合光栅与右旋圆偏光入耦合光栅的形状大小相同,且光栅周期相同;左旋圆偏光出耦合光栅与右旋圆偏光出耦合光栅的形状大小相同,且光栅周期相同。本发明运用偏振复用双层光栅波导结构,相较于传统的结构具有空间利用率高、衍射效率高的特点,应用于近眼显示时可实现高衍射效率的图像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14860079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545200.X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F3/01 , G06V20/20 , G06V40/20 , G06V10/26 , G06V10/44 , G06V10/74 , G06V10/82 , G06K9/62 , G06N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鲁棒的头戴式增强现实设备注册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头戴式增强现实设备上的相机及惯性传感器数据进行实时追踪。步骤2、对相机获得的视频流进行掩膜,剔除掉其中存在的可能动态物体。步骤3、对掩膜后的图像提取特征点,使其分布均匀。步骤4、利用之前步骤得到的数据进行同时定位与建图,得到设备在环境中的位姿。步骤5、根据设备的位姿以及相机到显示空间的坐标变换进行三维注册与显示。本方法利用图像掩膜及相应的特征点提取方法,减少了头戴式增强现实设备使用情境下定位与注册算法的动态干扰,提高了三维注册的动态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573524B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1810330487.8
申请日:2018-04-1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渲染管线的交互式实时自由立体显示方法,读入需要渲染的模型的顶点数据,利用顶点数据生成网格模型并得到简化网格模型,传入OpenGL渲染流水线;生成单视点渲染场景图;设置渲染窗口分辨率、目标表面材质、光源类型和位置,利用OpenInventor开源库,分别针对每个不同视点的场景,实施场景渲染;对不同视点场景纹理缓冲进行融合的像素融合算法,得到用于输出的融合图像;利用OpenGL可编程渲染管线特性,使用GLSLshader语言,在片元着色器中完成像素选取与融合操作,最后输出融合后的结果;实现用户交互接口。该方法通过多视角融合实现三维数据的立体显示;利用多纹理映射技术完成每视点处场景的渲染,满足使用者对观察对象进行实时交互式观察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534326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814156.3
申请日:2021-07-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偏振复用高衍射效率波导显示器件,包括入耦合装置、出耦合装置以及双层波导。入耦合装置和出耦合装置位于双层波导的内侧;入耦合装置由层叠设置的左旋圆偏光入耦合光栅和右旋圆偏光入耦合光栅构成,出耦合装置为左旋圆偏光出耦合光栅或者由层叠设置的左旋圆偏光出耦合光栅与右旋圆偏光出耦合光栅构成。其中,左旋偏光入耦合光栅与右旋圆偏光入耦合光栅的形状大小相同,且光栅周期相同;左旋圆偏光出耦合光栅与右旋圆偏光出耦合光栅的形状大小相同,且光栅周期相同。本发明运用偏振复用双层光栅波导结构,相较于传统的结构具有空间利用率高、衍射效率高的特点,应用于近眼显示时可实现高衍射效率的图像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13344774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665529.5
申请日:2021-06-1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卷积逆向图网络的非视域成像方法,该方法主要分为神经网络的训练和使用两个阶段。训练阶段,使用一台普通相机负责拍摄非视域场景所产生的反射图像(包含非视域场景经过遮挡物后产生的半影信息),另一台相机负责拍摄非视域场景的图像,拍摄时两台相机的视角固定,非视域场景不断改变,由程序控制两台相机同时拍摄图像,从而获取足够数量的非视域场景图像及其对应的反射图像,将非视域场景产生的反射图像作为输入,非视域场景图像作为输出对网络进行训练。训练完成的网络可以直接根据输入的非视域场景所产生的反射图像,输出非视域场景的图像。本方法具有成像设备简单,对于训练好的网络,成像速度快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890078B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1910983173.2
申请日:2019-10-1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9G5/10 , H04M1/72454 , G06K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瞳孔大小自动调节显示屏亮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开启前置摄像头权限,采集眼部图像并计算瞳孔直径;步骤2:采集三种模式下用户瞳孔数据和自定义屏幕亮度;步骤:3:实时获取不同环境照度下用户瞳孔直径的数据变化;步骤4:将当前此时此刻的瞳孔直径与前一时刻瞳孔直径进行比较,调节当前环境下最合适的屏幕亮度。本发明可以实现自动调节显示屏的亮度,无需使用额外的光敏器件等以节约资源,并可以避免基于环境对比调节显示屏亮度所带来的误判等问题,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13093389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403749.0
申请日:2021-04-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2B27/01
Abstract: 以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非视域成像的全息波导显示装置及其方法,包括相机、平板波导、出耦合元件、入耦合元件、微处理器、微显示器、准直透镜、第一数据传输线、第二数据传输线。相机捕获非视域场景中的漫反射信息,输入到微处理器中,将漫反射信息发送到云服务器中计算。微处理器接受云服务器计算结果,将重建后的目标物图像输送到微显示器作为像源,光经过准直透镜准直后,光线平行进入入耦合元件,入耦合元件将光线耦合进入平板波导中,光线在平板波导中发生全反射后到达出耦合元件,将光耦合进入人眼。本发明具有显示结构的小型化,同时补充了一般的全息波导结构在非视域情况下的视觉感知效果,提高虚拟信息和现实信息的耦合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254945B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1810014651.4
申请日:2018-01-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2F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射式超表面显示器件及彩色图像显示方法,该器件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白光背光源(101)、偏振分光片(102)、金属超表面层(103)、缓冲层(104)、ITO薄膜(105)、调制层(106)、金属反射层(107)、基底层(108),该器件还包括直流电压源(109);其中,所述金属超表面层(103)、缓冲层(104)、ITO薄膜(105)、调制层(106)、金属反射层(107)和基底层(108)共同构成滤色结构;改变外界电压源电压可以调制反射光的颜色和亮度,通过时分复用法,实现彩色图像显示。本发明具有颜色动态调节范围大、像素尺寸小等优点;对超高分辨率显示和全息成像领域具有启示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099228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11145007.4
申请日:2020-10-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CWA的偏振体光栅(PVG)衍射光线追迹仿真系统及方法。本发明利用RCWA分析理论,将各向异性周期性光栅结构展开为傅里叶级数,利用边界条件求解出入射光线的衍射特性,然后结合蒙特卡罗方法对光线追迹算法进行优化,提高了仿真精度和运算速度。该模型能够快速计算给定参数下光栅的衍射特性,包括衍射级次、传播方向、衍射效率、偏振态分析,具有很好的移植性,通过动态链接库(DLL)能够应用于商用光学仿真软件ZEMAX,实现光线追迹仿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