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322310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310270025.9
申请日:2013-06-29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济南供电公司
IPC: F16L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通信管道光缆,具体地说是一种光缆余缆架,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正立方框架,所述本体包括前框架、后框架和框架连接板,所述框架连接板包括两个,所述前框架和后框架的两端分别通过框架连接板相连,所述前框架空腔内至少固定设置有一个纵向支撑架,所述前框架和后框架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所述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与框架连接板的距离均小于所述纵向支撑架的高度,所述后框架上部固定设置有挂件,挂件上设置有挂钩。本发明方便安装,还可防止刮伤电缆沟内的电力电缆,余缆架材料使用扁铁,成本低,对其进行镀锌处理,能够提高其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3293384A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310170312.2
申请日:2013-05-09
IPC: G01R27/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运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电网电缆线路电阻在线整定方法,对于安装广域量测装置的一段配电网电缆线路,建立该电缆线路的电压降等效计算模型,根据广域量测装置采集到的该电缆线路两端一个周波内高密度的电压、电流信息,采用数学方法分析计算电压降等效计算模型的系数,当前采集点电流对应的系数即是该电缆线路的电阻,从而实现电缆线路电阻的在线辨识。本发明能够仅用一个周波内高密度的数据,实现配电网电缆线路电阻的参数辨识,计算简单,适用于大多数安装广域量测装置的电缆线路。本发明不受电缆线路敷设方式、运行环境影响,弥补了传统计算方法的不足,且计算结果精确、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3236346A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310202611.X
申请日:2013-05-28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辽阳供电公司
Inventor: 宋翰彪 , 张立军 , 吴建军 , 闫英琪 , 林永军 , 周吉刚 , 焦森 , 代子阔 , 史春生 , 焦明航 , 刘文娟 , 张喜旺 , 张琳 , 洪博 , 赵岩 , 沈佳琪 , 吴希栋 , 邓铁铮 , 胡文涛 , 郭玉华 , 马云虎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压器套管穿线专用工具,它具有导线筒和硅橡胶喇叭口,所述的导线筒的长度大于套管的长度,所述的硅橡胶喇叭口是由上下贯通的圆柱形细径口和上下贯通的圆台形喇叭口组成的,圆柱形细径口插装在导线筒内,圆台形喇叭口的下底面半径至少为上底面半径的两倍。所述的圆柱形细径口内插装有衬套。所述的导线筒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在套管上。本发明的导线筒的长度大于套管的长度,圆柱形细径口插装在导线筒内,圆台形喇叭口下底面半径至少为上底面半径的两倍,该专用工具通过引导绳可以顺利的将变压器线圈引线穿出来,解决了以往变压器套管穿线方法易卡涩的问题,提高了作业现场的工作效率。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6786719B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611224474.X
申请日:2016-12-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端柔性直流电网中新能源发电运行优化方法和装置,该法包括根据预先采集的多端柔性直流电网的拓扑结构信息建立多端柔性直流电网中新能源发电运行优化模型和根据商业优化包求解优化模型确定最优发电方式;该装置包括求解单元和建模单元;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涉及了考虑新能源发电、多端柔性直流电网系统、常规火电机组和抽蓄电站的运行限制,由该优化模型得到了调度时段内新能源的最大接纳量及其相应的新能源、常规火电机组和抽蓄电站的最优发电运行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09598399A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810446670.4
申请日:2018-05-11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代勇 , 高春成 , 王蕾 , 张显 , 刘永辉 , 张倩 , 王春艳 , 张琳 , 习培玉 , 焦明海 , 吴雨健 , 王海宁 , 王清波 , 史述红 , 李守保 , 方印 , 刘东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交易风险管理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移动端电力交易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设计出符合统一电力市场移动端交易风险管理的指标体系;所述指标体系包含目标层、准则层、一级要素层和二级要素层等;(2)对移动电力交易风险要素指标进行解释以及计算方法的描述;(3)计算电力交易风险指标的权重;(4)进行一致性检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保障电力交易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5390064A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510570981.8
申请日:2015-09-10
Applicant: 国网山东平阴县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9F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杆号牌安装支架,本发明包括支架本体、滑轨、紧固件和固定拉条,支架本体一侧设置有卡槽,支架本体上设置有固定孔,滑轨两段底部设置有安装孔,紧固件从支架本体设置有卡槽的一侧一次穿过固定孔与滑轨上的安装孔将支架本体和滑轨固定连接,带有通孔的两个滑块设置在滑轨内,固定拉条的一端两侧设置有向固定拉条另一侧倾斜的凸起,固定拉条凸起部分的直经大于滑轨上安装孔的直径。
-
公开(公告)号:CN104505932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10560778.8
申请日:2014-10-21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
IPC: H02J1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7853 , Y04S40/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线路监测网络终端,包括:从端,设置在电力线路侧,包括电力线路监测终端、控制单元、4G通信终端,所述电力线路监测终端包括测量单元和监控单元,所述测量单元通过4G通信终端进行无线数据发送,所述监控单元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通过4G通信终端进行无线数据收发;主端,设置在监视侧,包括显示终端、4G通信终端,所述显示终端通过4G通信终端进行无线数据收发。本发明利用4G无线通信技术带宽大、延迟小等特点进行自动化信息等业务的应急通信传输,缩短业务中断时间,提高通信抢修水平;同时在变电站光缆、设备、电源改造期间也可作为临时通信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4362031A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410602003.2
申请日:2014-10-31
IPC: H01H33/5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33/7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罐体及使用该罐体的灭弧室、高压开关装置。灭弧室中吹出侧的出气部位和罐体本体的内壁面之间隔设有固体绝缘套,固体绝缘套的内壁面为用于阻挡吹出侧喷出的绝缘气体而使喷出的绝缘气体折流换向的折流面。在使用时,从动接电端的喷口喷射出的绝缘气体对断口中的高压电弧灭弧后,从动接电端和/或静接电端上的吹出侧喷出,此时绝缘气体不但流速和温度依然较高,而且将夹杂着一些金属粉尘和电离分解物,此时高温高速的混合气体将碰撞在固定固体绝缘套的折流面上,该折流面将会对风力强劲的混合气体起到遏制的作用,以通过碰撞作用使得混合气体的能量得以释放,从而避免从吹出侧喷出的混合气体对罐体本体的内壁面的冲击侵蚀。
-
公开(公告)号:CN104180073A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410388315.8
申请日:2014-08-08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
IPC: F16L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G3/0437 , H02G3/04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力管道光缆防护管专用固定装置,它包括支架总成,所述支架总成包括L形安装架以及与L形安装架的上端面垂直固定连接的限位板,限位板的板面与电缆轴向平行,所述安装架与电缆沟内的电缆支架形状匹配,且安装架通过螺栓组件与电缆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和限位板为镀锌铁件。该装置安装施工简便,固定效果稳定,耐腐蚀,使用期限长。
-
公开(公告)号:CN103066620B
公开(公告)日:2014-10-22
申请号:CN201210567784.7
申请日:2012-12-24
IPC: H02J3/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386 , H02J3/383 , Y02B10/14 , Y02E10/563 , Y02E10/76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运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间歇能源并网下的自动发电控制模型的设计方法,包括下述步骤:A、构建并网间歇能源扰动的时间-幅值二维扰动源;B、分析电网功率波动特性;C、确定自动发电控制AGC系统机组的分布方案;D、确定自动发电控制AGC系统电源备用大小以及电源类型;E、制定自动发电控制AGC系统控制策略;F、选择频率偏差系数;G、确定自动发电控制模型的参数设计方案。本发明计及对大规模风电、太阳能光伏电源对电网二次调频的影响,并可构建在此基础上的自动发电控制模型和参数,有效地应对间歇性风电、光伏电源的功率扰动,提升电网在间歇性能源电源波动下的二次调频效果,提高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接纳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