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449685A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410432820.8
申请日:2014-08-28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J3/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风电场静止无功补偿器的主辅协同控制装置及方法,包括:输入电路向比较电路和电压调节电路输入VN、向无功调节电路输入静止无功补偿器感性支路电流;比较电路比较VN、主辅控制切换上、下限电压值Vmin和Vmax;若Vmin<VN<Vmax,切换开关导通,比较电路输出VN;否则,切换开关导通,比较电路输出A;无功调节电路根据比较电路输出的VN向输出电路输入第一控制器输出导纳值BL1;电压调节电路根据比较电路输出的值向输出电路输入第二控制器输出导纳值BL2;输出电路根据BL1控制SVC运行于主控制-感性支路恒无功控制状态;或根据BL2控制SVC运行于辅助控制-恒电压控制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5406458A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410431599.4
申请日:2014-08-28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电汇集系统送电能力实用评估方法及装置,其中,该评估方法适用于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所述动态无功补偿装置采用纯感性支路恒无功控制,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纯感性支路恒无功控制获取风电汇集系统的电压-无功灵敏度;投入单组固定电容,根据所述风电汇集系统的电压-无功灵敏度获取投入的单组固定电容补偿后引起的电压变化幅度,并根据投入的单组固定电容补偿后引起的电压变化幅度获取风电汇集系统电压波动可控的必要条件;根据所述风电汇集系统电压波动可控的必要条件获取风电汇集系统送电能力实用评估修正方程;利用所述风电汇集系统送电能力实用评估修正方程实现风电汇集系统送电能力实用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05226667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10778381.0
申请日:2015-11-13
Applicant: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电汇集地区电压灵敏度的分析方法及装置,该分析方法包括:根据静止同步补偿器与风电汇集系统的无功交换关系建立潮流方程式;根据潮流方程式建立风电汇集系统中所有风机均以恒功率因数运行,且发出的有功恒定时的第二潮流方程式;根据第二潮流方程式获取第一无功电压灵敏度、第一电纳电压灵敏度、第二无功电压灵敏度及第二电纳电压灵敏度;根据第一电纳电压灵敏度及第二电纳电压灵敏度生成第一关系式及第二关系式;根据第一关系式分别获取无功电流I、电容量Bc及等效阻抗X与电压-无功灵敏度增大程度之间的第一关系;并根据第二关系式分别获取导纳值BL、电容量Bc及等效阻抗X与电压-无功灵敏度增大程度之间的第二关系。
-
公开(公告)号:CN105262100B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510778341.6
申请日:2015-11-13
Applicant: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电汇集地区动态无功控制交互影响的分析方法,该分析方法包括:根据待分析的风电汇集地区的网架结构形成节点导纳矩阵及网络方程;根据待分析的风电汇集地区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控制方式建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动态方程及输出方程;根据网络方程、动态方程及输出方程形成待分析的风电汇集地区的线性化微分方程及线性化状态矩阵;根据线性化状态矩阵获取在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不同控制方式下的特征根;通过对特征根进行参与向量分析生成待分析的评风电汇集地区态无功控制相互作用的分析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03034757B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210507673.7
申请日:2012-12-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国家电网公司 ,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风电场时频域建模方法,所述的方法为:对获取的风电场功率实测数据进行归一化滤波处理后,进行EMD处理为若干本征模态函数IMF,并分别进行希尔伯特变换生成其相应的时频谱,再分别对这些时频谱进行拟合,并将拟合结果分别通过反希尔伯特变换,得到时域表达式,将这些时域表达式进行加和,即得到包含各种波动特征的风电场解析模型。本发明建模方法通过时频域建模手段,建立出的解析模型包含有风电场的典型波动特征信息,将此模型用于模拟具有非平稳随机性的风电场波动对电网电压、频率的影响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03558768B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310348399.8
申请日:2013-08-1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5B1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风电场内风速分布特性的等值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目标风电场的拓扑结构;根据地形状况对场内的风机进行分组,每个组内包含多个机群;对每个机群建立简化的机械模型;建立整个风场的等效单机电气模型,包括绕线转子异步发电机状态空间模型,定子侧直接连接等效的单元变压器,转子侧接等效的背靠背变流器;以及设定直流母线电压的设定值与单台机相同,电网侧与转子侧的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策略以等效的受控电压源代替,建立等效变流器模型。所述建模方法能够更好的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5262100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778341.6
申请日:2015-11-13
Applicant: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电汇集地区动态无功控制交互影响的分析方法,该分析方法包括:根据待分析的风电汇集地区的网架结构形成节点导纳矩阵及网络方程;根据待分析的风电汇集地区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控制方式建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动态方程及输出方程;根据网络方程、动态方程及输出方程形成待分析的风电汇集地区的线性化微分方程及线性化状态矩阵;根据线性化状态矩阵获取在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不同控制方式下的特征根;通过对特征根进行参与向量分析生成待分析的评风电汇集地区态无功控制相互作用的分析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03684022B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310257303.7
申请日:2013-06-2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M7/53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交直流变换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基于切换系统多步预测控制的三相电压型变流器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三相参考输出电流的确定;变流器切换系统模型和切换子系统的建立;第一切换周期各子系统输出电流的预测;第一切换周期子系统的寻优;第二切换周期各子系统输出电流的预测;变流器实际切换状态的确定;系统误差的校正。本发明通过引入切换系统分析方法以及多步预测控制的相关理论,改善了变流器的性能,包括提升了输出功率的准确性、减少了谐波干扰和无功功率、简化了系统设计过程、减少了辅助设备的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490443B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310281140.6
申请日:2013-07-0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63 , Y02E40/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电网三级电压控制体系中对风电场进行电压控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含风电的电网的节点个数;利用图论的方法,根据节点个数对含有风电的电网的电压控制进行分区;根据分区的主导系数矩阵,获取各分区的主导节点,其中主导系数矩阵中主导系数最大的节点为该电压控制分区的主导节点;以及将风电场的无功功率作为变量,利用电网AVC系统的算法,根据主导节点的电压参考值,将风电场纳入三级电压控制体系并参与电网电压管理。该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便于应用于实际。
-
公开(公告)号:CN104682756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510119089.8
申请日:2015-03-18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M7/53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 , Y02E10/76 , H02M3/15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电力变换技术领域的一种拓宽输出电压范围的电流可逆电路控制方法。电流可逆电路在电池内阻固定的前提下,通过设定控制回路中占空比d的限幅值获得输出电压Uo的最大值,拓宽输出电压Uo的范围,实现输出电压Uo的调节范围最大。其被广泛应用于储能电池充放电领域,尤其应用于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领域以及电动汽车领域,在实现电池与电网之间交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