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53125B
公开(公告)日:2023-02-17
申请号:CN202110545420.8
申请日:2021-05-19
Applicant: 北方工业大学 , 北京联智汇能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开源瑞储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R31/378 , G01R31/3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信息融合的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监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采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法从磷酸铁锂电池的周围测温点中筛选出若干与磷酸铁锂电池内部温度非线性相关程度相对高的测温点,将筛选出的测温点记为特定周围测温点;采集某时刻至少两个特定周围测温点的温度数据;将特定周围测温点的温度数据进行融合,得到温度融合值;将温度融合值输入孤立森林模型检测磷酸铁锂电池是否发生热失控,孤立森林模型为在磷酸铁锂电池正常运行时,基于特定周围测温点的温度数据建立的孤立森林模型,所述正常运行为所述磷酸铁锂电池未发生热失控的运行。本发明无需测量电池内部的温度数据,提高了效率,且操作上更加的便捷。
-
公开(公告)号:CN115642621A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1351893.5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北方工业大学 , 三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面向多目标优化的新能源‑储能场站协同控制方法,首先建立新能源‑储能场站运行控制数学模型,并根据实际要求设计若干目标函数及相应约束条件对新能源/储能场站运行控制模型进行优化,获得新能源/储能系统控制指令,并计算此控制指令下其他目标函数值,构建先验性能矩阵;随后根据先验性能矩阵元素分布情况,对各目标函数运行效果进行评分,形成其权重系数;最后根据权重系数综合多目标函数成为单一目标函数,并对其进行优化获得新能源/储能场站最终协同控制指令,完成多目标函数优化过程。本发明降低了多目标优化过程中人为主观因素影响,有利于优化问题的自主选择性优化,进而提升新能源‑储能场站协同控制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547433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152894.7
申请日:2022-09-21
Applicant: 北方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建模优化的方法,通过实验测量获得包含待建模质子交换膜电解槽输入电压、输入功率、工作电流及产氢速率的多组采样数据;整理归纳出多组采样数据产生影响的关键参数,组成相应的参数矩阵,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所述参数矩阵进行降维优化处理;设定火烈鸟群优化算法的运行参数;基于火烈鸟群优化算法,将包含工作电流的产氢速率函数值与实际产氢速率采样数据的误差平方和最小作为火烈鸟群优化算法的优化目标,输出最优模型参数矩阵。该方法解决了质子交换膜电解槽模型参数众多、获取复杂且非线性等问题,提升了关键参数设置合理性并降低算法求解难度,并提升优化算法朝全局最优解的收敛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528326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347497.5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北方工业大学 , 三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储能电池筛选集成优化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储能电池筛选集成优化方法。首先,依据电池储能系统的设计要求,基于所选电池单体性能参数,确定电池储能系统的电池串中电池数量和电池串并联数量。然后,根据电池样本的测试数据定义表征其性能的特征向量并归一化处理,通过二进制编码个体构建对电池筛选的目标函数,建立以遗传迭代优化二分类电池样本集合的树型筛选结构。最后,通过定义叶节点内的电池集合构成一个潜在的电池串以及不同电池串下的并联潜在解,完成电池储能系统集成。本发明有利于提升各组串电池整体的性能水平,促进电池储能系统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更为广泛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039062B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010883410.0
申请日:2020-08-28
Applicant: 北方工业大学 , 新源智储能源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 北京联智汇能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熵权法的最优储能方式确定方法,包括:筛选特征变量;基于不同的储能方式建立光储发电系统的仿真模型;基于所述仿真模型对光储发电系统的光照强度、t时刻的负荷功率、t时刻的储能功率进行预测;基于所述预测得到的光照强度计算确定光伏出力;基于所述特征变量和预测得到的t时刻的负荷功率、t时刻的储能功率以及光伏出力计算光储发电系统的弃光率、供电损失率以及光储互补率;基于所述光储发电系统的弃光率、供电损失率以及光储互补率采用熵权法确定最优储能方式。本发明的上述方法能够减少资源浪费和经济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3162091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110525457.4
申请日:2021-05-13
Applicant: 北方工业大学 ,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北京联智汇能科技有限公司 , 新源智储能源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升风电平滑的储能系统配置方法。首先,通过K均值聚类的方法提取典型风电功率波动场景;然后,在各个典型风电功率波动场景下,建立风储系统模型,以储能系统的功率损耗最低为目标,通过粒子群算法得出储能系统的最优功率;接着,将储能系统的最优功率用于建立储能系统全寿命周期成本模型,得出储能系统每日成本的函数;最后,建立基于遗传算法的电池选型及容量配置模型,以储能系统每日成本最低为目标,选择电池单体种类以及该种电池单体的集成数量,进而实现储能系统最优容量配置。本发明实现使得成本最低的储能系统的最优容量配置,有利于储能系统的研究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4862202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503224.9
申请日:2022-05-10
Applicant: 北方工业大学 , 北京联智汇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三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储能电站选址的粗糙集统计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应用场景确定电力系统节点数,采用随机取值的方法确定所加储能的容量;根据系统实际情况或目标函数确定评估指标,并得到每个节点加特定容量储能后每个指标的评价结果;根据得到的数据,每一个评估指标的评价结果做成一个决策信息系统,运用粗糙集方法对数据进行多次处理,即将每一个节点逐次作为决策属性,得到核属性集;根据粗糙集处理后得到的核属性集,统计出现次数最多即为每个指标下的重要节点,再将所有重要节点统计分析,出现最多的即为加储能的最佳节点,选址完毕。本发明有助于有关部门快速决策,也会为以后对储能电站选址方法的创新夯实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4781176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503147.7
申请日:2022-05-10
Applicant: 北方工业大学 , 三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联智汇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7/18 , G06F17/16 , G06N5/04 , G01R31/387 , G01R31/367 , G06F119/0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集总参数的等效电路参数辨识方法。该方法包括:首先对所选电池单体进行HPPC测试实验,并记录电压、电流、温度等相关实验数据;然后采用安时积分法计算电池SOC变化,根据Thevenin等效电路模型计算等效内阻值R0,同时分别建立SOC/温度T的模糊评判因素集,最后应用模糊逻辑实现f(SOC,T)=R0的函数关系参数辨识。本发明充分考虑温度、SOC变化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采用模糊逻辑算法提高电池模型的参数辨识精度,为建立较为精确的磷酸铁锂电池电热耦合模型奠定基础。本发明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良好的通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757578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532162.4
申请日:2022-05-10
Applicant: 北方工业大学 , 三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联智汇能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粗糙集框架下的电池多级模糊综合评估筛选方法。首先,选取包含磷酸铁锂电池外的多种不同种类的锂离子电池,按特点不同对选取的多项指标进行分类,归纳出二级指标;然后,运用多种赋权方法分别求出每一项二级指标中的各项一类指标权重集;接着,利用模糊关系,通过隶属度函数求各种电池在每项二级指标下的各项一级指标隶属度,使用加权平均法对每项二级指标进行综合评判;最后,根据得到的评估数据,将二级评估指标的评价结果做成一个决策信息系统,将磷酸铁锂电池数据放在最后一列作决策列,运用粗糙集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二级评估指标的核属性集,达到筛选与磷酸铁锂电池综合性能相似的锂离子电池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649855A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210372480.9
申请日:2022-04-11
Applicant: 北京索英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 北方工业大学 , 北京联智汇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2J7/00 , G01D21/02 , G01R31/385 , G01R31/392 , G01R31/39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化学储能风险评估保护系统及方法。一种电化学储能风险评估保护系统包括:电流互感器C1,电压互感器C2,电池温度探头C3,环境温度探头C4,环境温度传感器模块,电池温度传感器模块,电压传感器模块,电流传感器模块,中央处理器,断路器驱动模块,变流器驱动模块,模式转换驱动模块。本发明实现了对电化学储能本体的在线风险评估和基于风险评估的保护措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