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将氨水吸收和喷射复合的制冷循环系统及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38228B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710429858.3

    申请日:2017-06-0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氨水吸收和喷射复合的制冷循环系统,包括蒸发器、过冷器,冷凝器、吸收器、溶液热交换器、低压发生器、精馏器、分凝器、高压发生器、喷射器、储液器和溶液泵;本发明的系统在低热源温度下,让发生器在较低的发生压力下工作,使得发生终了的氨水浓度降低,提高发生器的放气范围,取得较低的溶液循环倍率;然后将经过溶液泵加压的冷凝氨液加热汽化成高压饱和蒸汽作为喷射器的工作蒸汽,利用喷射器引射精馏塔顶的氨蒸汽,使之压力提升至冷凝压力后在冷凝器中冷凝;大大降低发生器对热源温度的要求,解决了传统单级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在低热源温度下工作性能低的问题,对利用太阳能驱动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电驱动膜分离技术提升氨水溴喷射式热泵性能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173918A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910360399.7

    申请日:2019-04-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驱动膜分离技术提升氨水溴喷射式热泵性能的装置,包括溶液循环系统,所述溶液循环系统包括吸收器(5)、溶液泵(6)、喷射器(7)、溶液热交换器(8)、电驱动膜分离器(9)、分凝器(10)、发生器(11),电驱动膜分离器(9)包括两个以上的高浓度氨-水-溴化锂溶液室、低浓度氨-水-溴化锂溶液室、阴阳离子交换膜隔,本发明利用两级喷射器分别强化蒸发器中氨的蒸发过程,根据具体工况开启喷射器,提高了环境热量的利用能力;同时利用电驱动膜分离技术保证三元工质提高发生效率并不影响吸收能力,扩大温度利用区间,并提高工业余热的在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的利用效率。

    一种溶液交叉型氨水吸收、再吸收式热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081636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319060.2

    申请日:2019-04-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溶液交叉型氨水吸收、再吸收式热泵系统,包括发生器、吸收器、再吸收器、解析器、高压溶液热交换器以及低压溶液热交换器,吸收器一端通过液体出料管道依次与高压溶液热交换器、发生器相连,吸收器另一端通过液体出料管道与再吸收器相连;发生器通过液体进料管道依次与高压溶液热交换器、吸收器相连;解析器通过液体出料管道依次与低压溶液热交换器、高压溶液热交换器、发生器相连;再吸收器通过液体进料管道依次与低压溶液热交换器、解析器相连;本发明将解析器与部分吸收器溶液在混合后送入发生器内,将吸收器溶液送入再吸收器内进行再吸收,在系统图上形成溶液的“交叉”,可使发生器的发生起始浓度上升,增加发生器的放气范围。

    一种中央空调水系统节能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45402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910171253.8

    申请日:2019-03-0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李舒宏 周志豪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中央空调水系统节能方法,利用中央空调水系统历史运行数据,基于FCM聚类分析方法将特性识别和BP神经网络融合建立了中央空调水系统节能优化模型。在已知负荷需求和环境温度的条件下,以优化模型可控输入变量为优化运行参数,对中央空调水系统进行节能优化,得到中央空调水系统最优运行参数。在负荷和环境动态变化的情况下,实时对水系统各运行参数进行优化,及时对设备进行控制,保证了水系统在满足负荷需求的同时运行效率最高。另一方面,本发明的节能优化模型结合了特性识别和BP神经网络的优势,能够实时获取水系统运行数据对模型进行修正,使空调水系统持续运行在高效状态,实现中央空调水系统的节能优化。

    一种基于热泵循环的双效低温蒸发浓缩碱液的循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701291A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811599224.3

    申请日:2018-1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热泵循环的双效低温蒸发浓缩碱液的循环系统,包括碱液流量控制阀,碱液喷淋水泵,一效碱液蒸发器,二效碱液蒸发器,U型溢流管,存液环,冷凝蒸发器,制冷剂冷凝盘管,制冷剂蒸发盘管,真空泵,浓溶液排出泵,制冷剂储液罐,热力膨胀阀,冷凝水托盘,冷凝水排出泵,板式换热器,热泵压缩机,阀门等。其中,碱液蒸发器内均采用喷淋蒸发,通过调节热泵循环的制冷量和制热量来控制碱液蒸发器内二次蒸汽冷凝量与蒸发量,达到控制碱液蒸发器内压力的目的,从而保证压力所对应的碱液蒸发温度在一定的范围内;本发明采用变频压缩机和碱液流量控制阀双重控制的方法,调节碱液蒸发器内的碱液蒸发吸热量与热源放热量相匹配。

    一种用于实验室的高精度温湿度控制制冷系统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42779B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610861851.4

    申请日:2016-09-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李舒宏 王博飞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实验室的高精度温湿度控制制冷系统及其方法,可以自由地切换运行模式应对不同的实际工况。低温工况时运行第一制冷系统,常温工况与高温工况运行第二制冷系统,第一制冷系统与第二制冷系统对应相对工况切换运行;第一制冷系统与第二系统中都有热力膨胀阀对过热度进行调节,同时采用热气旁通的手段,提高制冷效率的同时增加了系统安全性。本制冷系统可视室内热湿复合需求灵活切换,精准控制实验室温度湿度进行多种试验项目,实现各个工况的温湿度精准控制。

    纳米流体直接吸收式太阳能蒸汽发生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39465B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710051449.4

    申请日:2017-01-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流体直接吸收式太阳能蒸汽发生装置及方法,将纳米流体直接吸收式太阳能集热与蒸汽发生集为一体,外管采用无涂层的U型真空管(2),U型真空管内设置有套管蒸汽发生管(5),U型真空管与套管蒸汽发生管之间的环形封闭腔内充满纳米流体(4)。蒸发介质在套管蒸汽发生管中吸收纳米流体的热量后汽化成蒸汽流出。套管蒸汽发生管的内管管壁设有喷嘴(7),用于补充液体增大换热系数。本发明利用纳米流体的光吸收特性直接吸收太阳能并产生中温蒸汽,同时强化了蒸发换热传热性能,从根本上避免了传统集热器吸收涂层耐高温和耐久性差的缺陷,是将吸热、传热、载热、蒸汽发生于一体的新型高效的太阳能集热技术。

    一种基于热源塔兼顾新风的热泵空调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53322B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610310272.0

    申请日:2016-05-1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能源塔、兼顾新风的热泵空调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蒸气压缩循环、可切换新风系统、溶液循环回路、防冻液循环回路和冷却水循环回路。该系统分为冬季运行模式和夏季运行模式:冬季,系统为典型的热源塔热泵系统运行,三个填料塔中防冻液中防冻液从空气中吸热升温后进入室内机释放热量;夏季,为基于填料塔的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和溶液除湿新风系统,第二、三填料塔用于溶液除湿新风系统,第一填料塔作为常规冷却塔运行为冷凝器提供冷却水。实现热源塔热泵系统夏季闲置冷却塔的合理利用,减少夏季新风处理冷量需求,实现基于能源塔、兼顾新风的热泵空调。

    基于热源塔的集散式热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288486B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610723147.2

    申请日:2016-08-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李舒宏 徐亮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热源塔的集散式热泵系统,该系统包括小压比分散小型水源热泵机组、小压比集中式水源热泵机组、热源塔、空气源热泵、泵、阀门。本发明系统夏季供冷时,热源塔作为高效冷却塔使用,对水环路系统中冷却水进行冷却;系统冬季供热时,热源塔与集中式水源热泵机组耦合,作为热源塔热泵系统运行,对水环路系统中水进行加热,在热源塔供热量不足时,空气源热泵机组对水环系统中水进行补充加热,加热后低温热水作为建筑物内分散的水源热泵机组的热源。本发明能够实现系统冬夏两季小压比运行,提高热泵系统的能效比,同时避免压缩机排气温度过高,使系统长期、安全、稳定地运行。

    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中不凝性气体与氨气的分离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413665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387142.6

    申请日:2018-04-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制冷循环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中不凝性气体与氨气的分离装置,括冷凝器、吸收器、抽气泵、膜分离元件、氨储液罐,所述膜分离元件包括填充在壳体内部的中空纤维膜;所述膜分离元件的进气口、出气口与中空纤维膜的内部连通,所述膜分离元件的进液口、出液口与中空纤维膜的外部连通,通过膜分离元件将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中的不凝性气体进行了分离,通过在氨储液罐出口管路上设置液相取样装置,能够判断膜分离元件产生的氨液的浓度大小,并配合导流阀改变不同浓度的氨液的流向,实现了制冷剂蒸汽的回收,解决了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排放不凝性气体造成的环保问题,节约制冷剂,使得制冷系统能够高效安全地运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