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恶意代码情报检测分析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303109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608807.8

    申请日:2015-09-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21/563 G06F17/30887 G06F21/56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恶意代码情报检测分析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两部分,首先客户端自动检测用户要访问的网址,将网址发给服务器端;然后服务器端检测网站是否存在恶意代码,将检测结果发送给用户并及时发出提醒。本发明在服务器端检测时,使用基于抽象语法树匹配算法和低交互蜜罐仿真模拟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融合,兼顾了性能和准确率。本发明在客户端检测时不仅支持多种浏览器版本,而且检测完毕后提供多种输出格式。本发明优势在于相较传统手段在检测准确率上较大提升,性能可以充分满足用户需要,且与其他程序兼容性良好。另外,本发明为网站的恶意代码检测,提供了一种统一的解决方案,不仅可以检测电脑客户端还可以检测安卓手机客户端。

    一个基于步态生物特征的移动设备身份认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79411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510609523.0

    申请日:2015-09-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21/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个基于步态生物特征的移动设备身份认证方法,该方法结合移动端,是现有生物识别技术的完善与拓展。此方法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训练模块和识别模块。训练模块分为数据采集、特征提取和建立模型三个步骤;识别模块分为收集待识别用户数据、模型匹配和通知响应。本方法利用移动终端本身的功能与便利,进行数据完整采集,搭建出科学的数学基础模型,得到用户的步态信息,保证了用户唯一性。系统采用国密SMS4对称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很好的保障了数据的传输安全。本方法优势在于,充分利用了移动设备丰富的传感器和网络功能,建模过程与用户日常步态结合,不用刻意操作即可不断完善。相比于其他识别方式,安全系统隐蔽性较强,不易被针对。同时无需接触,难以隐蔽,可远距离进行识别,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用户安全保障。

    一种面向移动互联网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03685251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646562.9

    申请日:2013-1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移动互联网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平台,本发明属于信息安全技术领域;目的在于克服现有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缺少动态检测的不足,实现Android恶意软件静态检测和动态检测的有机结合,通过把应用程序安装到Android沙盒中,自动启动并操纵Android应用程序,模拟用户对应用程序的各种实际操作,通过对应用程序运行情况的监视,可以获得应用程序的API调用信息以及各种动态行为,以此达到检测应用程序恶意行为的目的;本发明通过在Android沙盒中模拟用户对应用程序的操作,真实的还原了应用程序的实际行为,提高了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的效率和准确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