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87667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678843.2
申请日:2020-07-15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穿墙套管,包括:连接套筒、导体、第一外冷管路、第二外冷管路、冷凝器和两个瓷筒;其中,所述连接套筒上设有出气口和进液口,所述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外冷管路,所述进液口连接所述第二外冷管路;两个所述瓷筒分别设于所述连接套筒的两端,通过所述连接套筒连通;所述导体从所述连接套筒和所述瓷筒的内部贯通;所述连接套筒、所述瓷筒和所述导体组成了封闭腔体,所述封闭腔体用于放置冷凝液;所述冷凝器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外冷管路,所述出液口连接所述第二外冷管路。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电力系统。采用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提高穿墙套管的散热能力,提高穿墙套管的使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986201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1039696.0
申请日:2020-09-28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绝缘子的表面藻类密度的测算方法,包括:根据待测绝缘子所在地区,确定所述待测绝缘子的表面积累的灰密和藻细胞直径;获取所述待测绝缘子表面图像;计算所述待测绝缘子表面图像中藻类区域的特征绿值;根据所述待测绝缘子表面图像中的藻类区域的特征绿值、表面积累的灰密、藻细胞直径以及所述待测绝缘子的硅橡胶颜色,基于预先构建的藻类密度计算公式,计算所述待测绝缘子的表面藻类密度。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测算装置,采用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读取待测绝缘子的图像中的特征绿值,以计算得到待测绝缘子表面的藻类密度,能够快速简便地获取绝缘子表面的藻类密度,实现无接触无损测算藻类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693919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2010551811.6
申请日:2020-06-17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晶闸管电压监测板的测试电路,包括:晶闸管电压监测板、高压电源、保护电阻、电感、阻尼电阻、阻尼电容、光电转换板和示波器。阻尼电阻串联阻尼电容构成阻尼支路,电感构成电感支路与阻尼支路并联,高压电源串联保护电阻后连接阻尼支路与电感支路。晶闸管电压监测板的X1端与阻尼支路的中点相连,X2端与保护电阻相连,X3、X4端接地,光纤接口C与光电转换板的光信号接收端相连。示波器的CH1信道与保护电阻相连,CH2信道与光电转换板的电信号发送端相连。采用本发明实施例,能有效降低晶闸管电压监测板的测试电路对高压电源的性能要求,减小测试电路的构建难度,提高实验室开展测试的可行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690259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2010589148.9
申请日:2020-06-24
Applicant: 湖南国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高电压有机硅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机硅凝胶包括A组分和B组分,以乙烯基硅油、催化剂、经乙烯基硅油改性的填料A为A组分,以乙烯基硅油、交联剂、抑制剂、经交联剂改性的填料B为B组分,其中改性填料A由填料A经乙烯基硅油改性后获得;所述改性填料B由填料B经交联剂改性后获得。其制备方法包括将A组分与B组分混合制备得到耐高电压有机硅凝胶。本发明耐高电压有机硅凝胶具有高绝缘性、高弹性、低应力等优点,且具有非常强的耐高电压能力,能够防止高电压电流的击穿,能够显著提高电力电子器件的耐电压性能,对于提高电力电子器件的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着很高的使用价值和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645640B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1810649874.8
申请日:2018-06-21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热板装置,包括加热板本体和加热装置,加热板本体包括第一加热面板、第二加热面板以及围板,第一加热面板和第二加热面板之间形成有空腔;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控制器以及设于空腔内的第一加热线圈和第二加热线圈,其中,第一加热线圈的功率小于第二加热线圈的功率;第一加热面板相对第二加热面板的一表面为第一受热表面,第二加热面板相对第一加热面板的一表面为第二受热表面;多个第一加热线圈均匀分布在第一受热表面和第二受热表面上;至少一个第二加热线圈设于空腔的中部。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优化现有铸铝加热板的结构,使其能够用作功率密度较大的加热板,并适应于相变散热特性研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散热测试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1059350A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911371442.6
申请日:2019-12-26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冷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换流阀的冷却管路及换流阀的冷却系统,包括管路本体以及多个凸起部,凸起部环绕并连接在管路本体的外侧壁上,多个凸起部沿管路本体的轴线方向依次设置;换流阀的冷却管路的冷却介质为氟化液,由于氟化液的电导率远远小于去离子水的电导率,因此不需要设置很长的水路就能满足泄漏电流的要求,因而避免了现有技术采用S型弯管的形式来增长管路,从而减少了弯管接头,减小了管路振动,进而增加了换流阀的冷却系统的可靠性;此外,设置在管路本体上的多个凸起部增大了爬电距离。
-
公开(公告)号:CN110996630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374355.6
申请日:2019-12-26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散热器,包括壳体、均流结构和流道结构,所述壳体上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所述均流结构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流道结构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进口与所述均流结构连通,所述均流结构通过所述流道结构与所述出口连通;所述流道结构包括多个散热流道,所述均流结构包括至少3个依次间隔排列的扰流板,相邻两个所述扰流板之间形成用于供冷却介质通过的通道口,当冷却介质由进口进入壳体后,通过各个通道口进行分流,以便于冷却介质能够比较均匀地分向各个散热流道,从而有利于散热均匀。
-
公开(公告)号:CN110699415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1010747.4
申请日:2019-10-22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检修试验中心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电压的绝缘子藻类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硅橡胶表面藻类的紫外线处理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测量硅橡胶上附着的藻类寄生物的生长密度;将所述硅橡胶放置于设有多个紫外辐照灯的壳体上;开启所述紫外辐照灯,发出紫外线对所述硅橡胶上的所述藻类进行照射处理;测量所述硅橡胶的平均辐照强度以及处理时间,根据所述平均辐照强度和所述处理时间获取对应所述生长密度的紫外线辐照剂量。将多个所述紫外辐照灯对所述藻类进行快速照射处理,达到藻类灭活的效果,对所述硅橡胶表面的藻类经受定量紫外线辐照后的活性变化进行研究,实现对硅橡胶绝缘子上的藻类进行定量的辐照剂量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4833908A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510290810.X
申请日:2015-05-29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R31/12 , G01R31/3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极间距调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其中电极间距调整装置包括:壳体、第一电极、第二电极、驱动装置以及电极间距检测装置。其中,第一电极相对于壳体固定设置。第二电极相对于第一电极可移动的设置。驱动装置驱动第二电极相对于第一电极移动。电极间距检测装置检测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间距。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做电极击穿实验时调节两电极间间距不精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21062323U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322356911.5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B01F23/10 , B01F35/221 , B01F35/50 , B01F35/213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气体混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气体的装置;本申请提供的混合气体的装置包括气体混合腔体、压力传感器、气压表、鼓风扇、电机控制盒、进气管道以及出气管道;其中,在气体混合腔体中基于道尔顿分压定律配置待混合气体后,气体混合腔体中的电机控制盒会控制鼓风扇转动,加快了待混合气体的气体流动,有利于待混合气体快速混合均匀,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混气装置配置均匀混合气体的速度较慢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