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78335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580053451.4

    申请日:2015-08-31

    Abstract: 负电极复合材料层的平板部(Fp)包括在扁平电极卷绕组件(80)的卷绕轴方向(AD)上的一个端部处的第一端部(E1)、与第一端部(E1)相对的第二端部(E2)、位于第一端部(E1)与第二端部(E2)之间的中心部(CR)。负电极复合材料层平板部(Fp)设置有从第一端部(E1)向第二端部(E2)延伸的多个连通槽(Tr)。连通槽(Tr)包括第一端部(E1)处的第一终端部(Tr1),包括第二端部(E2)处的第二终端部(Tr2),包括中心部(CR)中的相对于第一终端部(Tr1)和第二终端部(Tr2)更靠近棱柱形壳底部的起始部(Tr0),从起始部(Tr0)向第一终端部(Tr1)和第二终端部(Tr2)延伸。负电极复合材料层(22)包括多个颗粒。颗粒包含负电极活性材料和粘合剂。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9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947032B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180074849.8

    申请日:2011-11-15

    Abstract: 由本发明提供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含有正极(30)和负极(50)的电极体(20)和非水电解质,该电极体(20)由多个不同的构成部件构成,在构成该电极体(20)的多个构成部件中的至少2个互不相同的构成部件中分别含有在80℃~120℃的温度范围具有熔点的粒状聚合物(38)、(78)。电极体(20)具备:在正极集电体(32)上具备正极活性物质层(34)的正极(30)、在负极集电体(52)上具备负极活性物质层(54)的负极(50)、介于正极(30)与负极(50)之间的隔离件(70A)、(70B)、和非水电解质。优选在正极(30)、负极(50)和隔离件(70A)、(70B)中的任2个或全部部件含有上述粒状聚合物(38)、(78)。

    二次电池
    9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099012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282241.9

    申请日:2016-04-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解液在电极体内的保持性优异、高速率充放电特性优异的二次电池。本发明所提供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具备电极体和电解液,所述电极体具有正极、负极、和将该正极和该负极电隔离的隔板;在隔板与正极之间和/或隔板与所述负极之间具有无纺布层;作为构成该无纺布层的纤维(10)之中的至少一部分,每一根纤维形成有一个非贯通孔(12),所述非贯通孔(12)在该纤维(1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具有开口(14)、并且在该纤维(10)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并且,该非贯通孔(12)的从上述开口(14)到该非贯通孔(12)的长度方向的最深部的长度LW为所述纤维(10)的全长LF的50%以上。

    非水电解液锂二次电池
    9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155215B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080069570.6

    申请日:2010-10-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686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得到的非水电解液锂二次电池,具备隔板、和具有无机填料和粘合剂并在该隔板的表面上形成的多孔层,隔板的厚度为12μm~18μm,隔板的孔隙率为52%~67%,多孔层的厚度为3μm~15μm,多孔层的孔隙率为44%~70%,使隔板含浸电解液时的膜电阻为1.35Ω·cm2以下。

    非水电解液锂二次电池
    9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155215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080069570.6

    申请日:2010-10-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686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得到的非水电解液锂二次电池,具备隔板、和具有无机填料和粘合剂并在该隔板的表面上形成的多孔层,隔板的厚度为12μm~18μm,隔板的孔隙率为52%~67%,多孔层的厚度为3μm~15μm,多孔层的孔隙率为44%~70%,使隔板含浸电解液时的膜电阻为1.35Ω·cm2以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