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浓缩釜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46085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10858613.1

    申请日:2019-09-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泥浓缩釜及其使用方法,包括釜体和搅拌系统,特点是:釜体为双层圆筒结构,外层筒体由顶板、侧板和底板组成,内层筒体由侧滤板和下滤板组成,顶板上设有污泥进料口和药剂入口,侧板下部设有液体出口和斜向下的污泥出料口,顶板和侧板通过法兰处的螺钉连接,侧滤板内壁设有螺旋状凸条,下滤板为中心凸起的曲面板,下滤板的下侧安装有环形支撑板和三角形支撑架,搅拌系统包括安装在顶板上的搅拌电机、位于釜体轴心处的转动轴和安装在转动轴上的双层框式搅拌桨。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浓缩污泥的导电率,具有运行成本低、浓缩效率高等优点。

    一种污泥焚烧方法
    9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513693A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10754547.3

    申请日:2019-08-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本发明涉及污泥焚烧方法,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污泥焚烧效率低且产生的烟气污染环境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污泥焚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干泥燃料化、焚烧、余热利用、烟气处理(包括脱硫、脱硝、除尘)。本发明中脱水干泥在焚烧炉内充分燃烧的同时还进行一次脱硫、脱硝处理,燃烧产生的烟气经过旋风分离器、静电除尘、布袋除尘、湿法脱硫、脱硝后达标排放。本发明的副产品蒸汽可用于发电,炉渣用于生产水泥等建材,烟气脱硫过程的副产品可用于石膏。因此,本发明燃烧效果好、环境友好度高并且是一种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的有效途径。

    污泥浓缩机
    9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911450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1102539.2

    申请日:2018-09-2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污泥浓缩机,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其包括控制装置、渗滤装置、大颗粒处理装置和出泥装置,渗滤装置两端分别设有进泥口和出泥口,大颗粒处理装置设置在进泥口,用于过滤大颗粒杂质,出泥装置设置在出泥口,用于将污泥排出,控制装置控制大颗粒处理装置和出泥装置的工作状态。本发明通过在渗滤装置的进泥口处设置大颗粒处理装置,污泥在进入渗滤装置前,都需要先经过大颗粒处理装置,从而使得大体积杂物和大颗粒杂质都得到了过滤,不会进入后续的渗滤处理,避免了渗滤装置被大面积堵塞的情况,直接提高了整机的渗滤浓缩效率;在渗滤装置中的污泥在液位差产生的重力下实现泥水分离;经过渗滤后的污泥经出泥口从出泥装置排出。

    浓缩污泥的二次浓缩釜及其污泥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45731B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610033279.2

    申请日:2016-01-19

    Abstract: 本申请中所述的一种浓缩污泥的二次浓缩釜及其污泥处理方法,包括釜体以及固定在釜体上的搅拌系统,所述釜体由顶板、侧板、底板、侧滤板和下滤板组成;釜体包括固定在釜体顶部的顶板与固定在釜体两侧的侧板,以及固定在釜体下部的底板,釜体的内侧中竖向固定有侧滤板,釜体的下侧横向上固定安装有下滤板,侧滤板和下滤板均为双层滤板结构,双层滤板之间设有一层网式滤布,滤布孔径为2‑100目;所述搅拌系统由搅拌电机、减速机和框式搅拌桨组成;减速机固定在釜体顶部的顶板上,搅拌电机固定安装在减速机上,减速机下部的转轴上固定安装有框式搅拌桨;至少具有降低浓缩污泥的含水率,便于污泥的后续处理,能耗低的效果。

    一种浓缩污泥脱水系统
    9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819666B

    公开(公告)日:2018-06-19

    申请号:CN201610374134.9

    申请日:2016-05-31

    Abstract: 一种浓缩污泥脱水系统及其浓缩污泥处理方法,由二次浓缩釜(1)、管式反应器(3)、浓缩器(4)、转化调理釜(5)、稳定化调理釜(6)、改性调理釜(7)、隔膜式压滤机(8)、干泥输送器(9)和干泥库房(10),以及第一尾气处理系统(g1);第二尾气处理系统(g2);第三尾气处理系统(g3);第四尾气处理系统(g4),组合在一起完成絮凝浓缩反应、转化调理反应、稳定化调理反应、改性调理反应等反应,实现了对污泥的处理在常温低压条件下进行,且脱水效果较好。

    一种污泥调理系统
    9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662773U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322597678.X

    申请日:2023-09-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泥调理系统,包括:调理罐;调理搅拌装置;挤压装置;其中,所述调理搅拌装置位于所述调理罐内部上方;所述挤压装置位于所述调理罐内部下方;所述调理搅拌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搅拌轴、搅拌叶片和圆环盘,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搅拌轴驱动连接,若干个所述搅拌叶片沿所述搅拌轴的轴向均匀分布,所述圆环盘设置于所述搅拌轴上方的两侧,所述圆环盘通过管道与搅拌轴内部连通。通过设置的若干个搅拌叶片以及出水口,方便将调理剂与污泥进行充分搅拌、充分混合、充分接触反应,使污泥调理的效果大大增强,并通过挤压装置将污泥进行压缩,并脱水,结构完备,实用性强,适于推广。

    一种可测定污泥浓度的调理罐

    公开(公告)号:CN220758817U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22030703.6

    申请日:2023-07-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测定污泥浓度的调理罐,包括:罐体,驱动调节机构,所述驱动调节机构设置在罐体上,所述驱动调节机构包括隔板,所述隔板安装在罐体内壁的底部。本实用新型通过隔板、电动推杆、顶块、调节板、调节块、固定轴、拉块、卡块、卡槽、弹性件、污泥浓度计、检测头、连接块、连接杆、搅拌电机和搅拌杆的相互配合,当调理罐内药剂添加后需进行混合搅拌,避免因检测探头置于调理罐导致搅拌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容易造成探头损坏,而且方便对使用后的探头和搅拌结构进行清洗,避免影响二次使用,同时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检测探头向下运动的距离,方便准确的检测到不同深度污泥的浓度,提高了检测的效果。

    一种污泥氧化池
    9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947933U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21001316.9

    申请日:2022-04-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泥氧化池,包括氧化池壳体,所述氧化池壳体顶部设置有一圈站台,所述站台边缘设置有护栏结构,所述氧化池壳体设置有攀爬架,所述攀爬架与护栏结构一体固定,所述氧化池壳体内部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污泥沉淀层、曝气层、分流反射板、中心管、填料层、溢流堰、集水层,所述集水层设置有排水管,所述中心管内设置有进泥管,所述污泥沉淀层底部设置有排泥管,所述排水管、进泥管、排泥管均从氧化池壳体侧壁穿出。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污泥氧化池排水效果好,通过曝气对污泥内水分进行微生物添加,在填料层上方形成快速挂膜,有利于生物膜的新陈代谢,加速污泥脱水的同时防止异味产生。

    一种多功能污泥接收装置
    9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141430U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20453521.8

    申请日:2021-03-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泥接收领域,尤其是一种多功能污泥接收装置,针对现有的污泥接收装置功能单一,只是进行存储,不能进行相应的处理,给后续加工带来麻烦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接收箱和处理箱,所述接收箱的顶部设有接收管,所述接收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底端延伸至接收箱内,所述搅拌轴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杆,多个搅拌杆均位于接收箱内,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功能多样,不仅可以对污泥进行除臭处理,同时还可以对污泥进行脱水烘干处理,便于后期加工使用,且灵活性高,实用性强。

    一种河道淤泥快速吸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5669782U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20868882.9

    申请日:2021-04-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河道淤泥快速吸取装置,包括船体,船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气囊,船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输送机构,船体的表面一端固定安装有安装座,安装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吸污机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河道淤泥快速吸取装置,通过设有的输料机构,当吸污泵将淤泥吸入料斗内部时,驱动电机带动输料管内部的绞龙转动,淤泥进入与料斗连通的进料口,通过绞龙带动,将吸出的淤泥输送至其他放置箱内,设有的吸污机构,将吸头放入淤泥内,在吸污泵的带动下将河道内的淤泥快速的吸走,淤泥在进入吸口时经过磁性保护环时,淤泥内部含有的铁杂质被吸附在保护环上,防止对设备造成损伤。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