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730893B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310696064.5
申请日:2013-12-18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河南省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短期负荷预测平衡方式下网省协调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为适应特高压互联后网调超前负荷平衡的控制需求,提出基于省调非封闭区的自动发电控制控制模型建模方法,对直调电厂在AGC边界模型处理,形成计及直调机组的非闭环控制区;提出基于分区平衡的网省协调控制策略,通过同断面下的火电机组的超前控制,消除直调电厂的功率波动对省级电网区域控制偏差的影响,从而有效抑制网调直调机组功率波动及超短期负荷预测偏差对省调AGC控制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3730893A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310696064.5
申请日:2013-12-18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河南省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短期负荷预测平衡方式下网省协调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为适应特高压互联后网调超前负荷平衡的控制需求,提出基于省调非封闭区的自动发电控制控制模型建模方法,对直调电厂在AGC边界模型处理,形成计及直调机组的非闭环控制区;提出基于分区平衡的网省协调控制策略,通过同断面下的火电机组的超前控制,消除直调电厂的功率波动对省级电网区域控制偏差的影响,从而有效抑制网调直调机组功率波动及超短期负荷预测偏差对省调AGC控制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3795072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410046792.6
申请日:2014-02-10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江苏省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责任度指标的特高压联络线功率控制方法,在AGC系统中建立一个主控制区域,实现互联电网的区域控制,设定该区域电网与互联电网联络线功率波动合格的门槛值,按照区域控制模式计算控制区域ACE及联络线功率波动的责任度指标,依据责任度指标计算责任度分量,根据计算ACE与联络线功率波动责任度指标计算调节功率需求,最后将功率调节需求在控制机组之间进行分配,针对特高压联络线功率波动问题,改善了区域电网对特高压联络线功率波动的责任考核指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796643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374952.0
申请日:2022-11-04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北分部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节负荷参与电网控制时调节性能和调节贡献的评价方法及系统,针对每个独立参与电网主站控制的可调节负荷,在电网主站AGC中以虚拟机组方式进行建模,形成可调节负荷虚拟机组;按照设定的采样频率记录可调节负荷虚拟机组的调节信息,并计算可调节负荷参与电网控制的调节能力指标、调节性能指标和调节贡献指标;调节能力指标,用于作为可调节负荷参与电网主站控制的准入条件;调节性能指标和调节贡献指标用于评价可调节负荷参与电网控制时的调节性能和调节贡献。本发明能够准确评价可调节负荷参与电网调峰调频调节过程的调节性能和调节贡献,为可调节负荷参与电网统一调峰调频辅助服务市场提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2134298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10799379.2
申请日:2020-08-10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电汇集柔性直流送出端参与电网调频控制方法及装置,将风电场与柔性直流送出端等效成一个柔性直流虚拟机组;电网调频控制模型由柔性直流虚拟机组实时向省级电网主站输入两类数据,省级电网主站向虚拟机组输出三种控制模式;省级电网主站根据输入的不同数据和电网调控需求输出不同的控制模式;当柔性直流虚拟机组的控制模式设置为“一次调频模式”,当柔性直流虚拟机组的控制模式设置为“二次调频模式”,当柔性直流虚拟机组的控制模式设置为“当地模式”,省级电网主站给柔性直流虚拟机组下发不同功率控制指令。本发明实现了新能源送端整体参与电网一次、二次调频控制,扩充电网频率调节资源,提高电网的频率控制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12838603A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2011588610.X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光储抽多源能源AGC协调互补控制方法和装置。在省级电网建立一个多源能源协调互补虚拟控制区域实施互补控制,该控制区的控制边界为所有储能和抽蓄电站总交流联络线、新能源场站总送出联络线。针对储能、抽蓄和新能源控制互补协调控制,主站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协调互补控制策略,包括波动抑制模式、优先消纳模式和和整体调频模式,基于风光出力预测的超前控制、储能快速调节新能源功率波动的实时控制以及储能与抽水蓄能的互补联合控制,提高新能源富集地区电网送出功率的稳定性,实现风光新能源的安全稳定消纳。
-
公开(公告)号:CN112838603B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011588610.X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风光储抽多源能源协调AGC互补控制方法和装置。在省级电网建立一个多源能源协调互补虚拟控制区域实施互补控制,该控制区的控制边界为所有储能和抽蓄电站总交流联络线、新能源场站总送出联络线。针对储能、抽蓄和新能源控制互补协调控制,主站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协调互补控制策略,包括波动抑制模式、优先消纳模式和和整体调频模式,基于风光出力预测的超前控制、储能快速调节新能源功率波动的实时控制以及储能与抽水蓄能的互补联合控制,提高新能源富集地区电网送出功率的稳定性,实现风光新能源的安全稳定消纳。
-
公开(公告)号:CN102969741B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210513396.0
申请日:2012-12-03
Applicant: 华中电网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2J3/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动态调节步长的AGC机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置机组的控制参数和控制区域的ACE区间门槛参数;上次指令倒计时结束后,计算机组的新一轮期望目标出力;检查当前机组是否处于返回过程,如果是则使用返回过程控制参数计算新目标出力,如果否则使用正常控制参数计算新目标出力;计算机组的新目标出力与实际出力的偏差是否大于控制死区,如果是,则将新目标出力作为控制指令下发到电厂执行。本发明针对以计划值或其他给定值作为基点功率的情况,设计机组在不同的调节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调节步长等控制参数,实现了需要进行ACE调节时尽量发挥机组调节速率、在ACE调节结束后平稳返回计划基点、减小对电网冲击等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2709954B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210167984.3
申请日:2012-05-25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新源张家口风光储示范电站有限公司
IPC: H02J3/4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3 , Y02E10/7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有功协调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以联合发电系统调控范围内的风电场、光伏电站、储能电站为控制对象,并建立控制模型;设置联合发电系统的控制目标来源,结合各场站的当前运行状态,实时计算出风、光发电系统的调节需求和储能系统调节需求;将调节需求分配至各场站,计算各风电场、光伏电站、储能电站的调节功率和控制目标;将得到的控制目标进行校核后,最终得到控制指令,保证控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充分发挥风能、光能、储能资源的优势互补,有效利用储能系统对电能存储和释放,合理调整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实现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类似常规电源一样跟踪调度指令。
-
公开(公告)号:CN102969741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10513396.0
申请日:2012-12-03
Applicant: 华中电网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2J3/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动态调节步长的AGC机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置机组的控制参数和控制区域的ACE区间门槛参数;上次指令倒计时结束后,计算机组的新一轮期望目标出力;检查当前机组是否处于返回过程,如果是则使用返回过程控制参数计算新目标出力,如果否则使用正常控制参数计算新目标出力;计算机组的新目标出力与实际出力的偏差是否大于控制死区,如果是,则将新目标出力作为控制指令下发到电厂执行。本发明针对以计划值或其他给定值作为基点功率的情况,设计机组在不同的调节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调节步长等控制参数,实现了需要进行ACE调节时尽量发挥机组调节速率、在ACE调节结束后平稳返回计划基点、减小对电网冲击等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