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41753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10044809.3
申请日:2023-01-30
申请人: 四川大学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废弃聚酰胺基脲升级回收方法,第一种方法为,将废弃聚酰胺基脲在溶剂中加热溶解,加入环氧单体和/或氨基固化剂,在60‑140℃反应0.5‑24h,挥发溶解,得到升级回收后的环氧树脂聚合物;第二种方法为,将废弃聚酰胺基脲在溶剂中加热溶解,加入环氧单体,加热反应0.5‑24小时,倒入纤维布中,采用溶液共混或者预浸加工的方法制备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挥发掉溶剂,得到升级回收后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这种升级回收方式成本少、能耗低、操作简便,不仅符合绿色回收理念,而且所有升级回收产品均具有优异的性能,有较高的再生利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946495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127968.4
申请日:2024-01-30
申请人: 四川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溶剂制备可降解席夫碱环氧树脂的方法及其应用,将商用醛加入稀释剂中,超声分散后加入商用胺,待混合溶液变为澄清后加入环氧单体,搅拌均匀,真空脱泡,倒入四氟乙烯模具中,一定温度下固化完全,即得可降解席夫碱环氧树脂。该席夫碱环氧树脂与碳纤维进行复合,固化处理,即得一种复合材料。向该席夫碱环氧树脂或复合材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酸、溶剂,放入反应釜中,50‑100℃下加热,即可完全降解。本发明使用无溶剂法制备了席夫碱环氧树脂材料及其复合材料,避免了溶剂的大量使用,制备的席夫碱环氧树脂及复合材料性能优异,可以在温和的条件下快速降解,节约了大量能耗,降解回收后的碳纤维与原始纤维基本没有差异,可以重复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946370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128341.0
申请日:2024-01-30
申请人: 四川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酯键固化剂、可降解环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将丙烯酸酯单体与胺混匀均匀,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得到酯键固化剂;将酯键固化剂与环氧单体混合混匀后,在真空干燥箱中脱泡,得到环氧树脂基体,将其倒入四氟乙烯模具中固化,即得可降解环氧树脂。将上述环氧树脂与碳纤维进行复合,固化处理,即得复合材料。将可降解环氧树脂或复合材料加入一定比例的酸、碱、溶剂,放入反应釜中,50‑150℃下高温加热,即可完全降解。本发明创新性的通过丙烯酸酯与胺的氮杂迈克尔加成反应,形成了动态C‑N键,实现动态C‑N键与酯键的双重协同作用,赋予了材料更好的动态性,在兼顾材料性能的同时,实现了材料的温和快速降解。
-
公开(公告)号:CN115895411B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211486087.9
申请日:2022-11-24
申请人: 四川大学
IPC分类号: C09D175/02 , C09D5/08 , C09D5/24 , C09D7/61 , C08G18/3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双组分喷涂自修复聚脲涂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步骤如下:由二异氰酸酯和双羟基封端的聚合物反应制备组分A,由后交联固化剂、扩链剂、扩链修复剂和催化修复剂混合组成组分B,A和B组分经混合后引入喷涂设备经喷涂后制备成涂层,经加热后处理进一步固化,得到最终涂层,制备的涂层可以用于耐磨、防腐、抗静电等领域,同时具有自修复性能,当收到机械损伤时可以通过加热或者近红外光照实现自修复。通过引入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玄武岩纤维、氧化石墨烯、石墨烯、碳纳米管或者导电炭黑等纳米填料进一步提升其耐磨、防腐、抗静电等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945608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978593.8
申请日:2023-08-04
申请人: 四川大学
IPC分类号: B29C64/393 , B29C64/165 , B29C64/264 , B33Y30/00 , B33Y50/02 , B33Y80/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热喷墨3D打印制件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对三维模型进行计算机切片,得到每层截面的轮廓信息;将具有动态化学键的动态聚合物粉体装入铺料槽中,动态墨水装入与喷头相连的墨盒中,并对打印床进行预热;采用滚筒滚动铺料,喷头按照切片截面的图案进行喷墨;近红外灯进行匀速移动,对粉体材料进行照射加热,再打热成型;最后对制件表面进行清理,后进行恒温加热后处理。本发明采用的方法能有效提高打印层之间(z轴方向)的结合力,提升制件的力学性能;使用该方法打印的制件能在加热条件下修复损伤,延长制件的使用寿命;同时打印的制件能够拥有形状记忆的功能,在热、力、光、电等的刺激下能够实现形状的变化与恢复。
-
公开(公告)号:CN116041753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044809.3
申请日:2023-01-30
申请人: 四川大学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废弃酰胺基脲键升级回收制备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方法,第一种方法为,将废弃聚酰胺基脲在溶剂中加热溶解,加入环氧单体和/或氨基固化剂,在60‑140℃反应0.5‑24h,挥发溶解,得到升级回收后的环氧树脂聚合物;第二种方法为,将废弃聚酰胺基脲在溶剂中加热溶解,加入环氧单体,加热反应0.5‑24小时,倒入纤维布中,采用溶液共混或者预浸加工的方法制备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挥发掉溶剂,得到升级回收后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这种升级回收方式成本少、能耗低、操作简便,不仅符合绿色回收理念,而且所有升级回收产品均具有优异的性能,有较高的再生利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003988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075025.7
申请日:2023-02-07
申请人: 四川大学
IPC分类号: C08L75/02 , C08K7/06 , C08J5/04 , C08J5/24 , C08J11/28 , C08G18/38 , C08G18/32 , C08G18/50 , C08G18/66 , C08G18/7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氧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包括:树脂40‑60份,碳纤维40‑60份。其中,树脂包括:二酰肼单体100‑160份,端氨基聚醚单体40‑100份,二异氰酸酯单体100‑180份,二缩水甘油醚单体40‑200份。本发明所涉及的原料单体结构简单、易得,合成过程容易,极易批量化制备。该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高层间强度)以及可回收性。由于基体树脂网络中酰胺基脲键的存在,该复合材料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实现树脂和碳纤维的全回收,且性能没有大幅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15895411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486087.9
申请日:2022-11-24
申请人: 四川大学
IPC分类号: C09D175/02 , C09D5/08 , C09D5/24 , C09D7/61 , C08G18/3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双组分喷涂自修复聚脲涂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步骤如下:由二异氰酸酯和双羟基封端的聚合物反应制备组分A,由后交联固化剂、扩链剂、扩链修复剂和催化修复剂混合组成组分B,A和B组分经混合后引入喷涂设备经喷涂后制备成涂层,经加热后处理进一步固化,得到最终涂层,制备的涂层可以用于耐磨、防腐、抗静电等领域,同时具有自修复性能,当收到机械损伤时可以通过加热或者近红外光照实现自修复。通过引入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玄武岩纤维、氧化石墨烯、石墨烯、碳纳米管或者导电炭黑等纳米填料进一步提升其耐磨、防腐、抗静电等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742292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35592.0
申请日:2022-11-16
申请人: 四川大学
IPC分类号: B29C64/124 , B29C64/209 , B29C64/245 , B33Y10/00 , B33Y30/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合物粉末床喷墨烧结3D打印的方法,包括对所要打印的三维模型进行计算机切片,得到每层截面的轮廓信息;将聚合物粉料装入铺料槽中,墨水装入与喷头相连的墨盒中,并对打印床进行预热;采用滚筒滚动铺料,喷头按照切片截面的图案进行喷墨粘合成型;打印床下降一定距离,重复粘合成型步骤,直到打印结束;对制件进行初步表面清洁处理后将其放入微波处理装置中进行进一步微波固化,成型。本发明采用先一步成型后结合微波处理的方法,能够避免每次打印完后光照固化的过程,提升生产速率,且微波处理之后的焊缝整体比现有技术中层层固化的焊缝小,也大大提升了其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212868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1054732.X
申请日:2022-08-31
申请人: 四川大学
IPC分类号: B01J23/02 , B01J23/06 , B01J23/34 , B01J23/72 , B01J23/745 , B01J23/75 , B01J23/755 , B01J23/78 , B01J23/80 , B01J23/889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金属粒子负载还原氧化石墨烯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与海藻酸钠水溶液形成均相混合物,其后加入二价金属离子的盐溶液进行交联固定,再将交联得到的水凝胶进行冷冻干燥,得到螯合气凝胶,最后将螯合气凝胶进行高温热还原,得到所述纳米金属粒子负载还原氧化石墨烯气凝胶。本发明所得气凝胶材料的催化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可最大限度利用金属成分,减少金属消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