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频加热棒
    9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093231B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410337258.0

    申请日:2014-0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频加热棒,由磁芯棒、铜线圈、绝缘绝热层、铁磁性管、磁环、PTC温敏电阻和密封端部组成。铁磁性管内部装有磁芯棒、铜线圈、绝缘绝热层和PTC温敏电阻,采用磁环和密封端部进行密封,构成内置式加热结构。将加热棒内置于被加热的物体中,当铜线圈通有中频电流时,铁磁性管发热,从而对与铁磁性管外壁接触的被加热体进行加热,其能耗小、效率高、绝缘密封性能好、控制方便、寿命长、更加安全,可用于需利用加热棒进行加热的各种场合。

    基于手机地震监测网络的地震数据记录分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597495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510049262.1

    申请日:2015-01-3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手机地震监测网络的地震数据记录分析系统,属于地震监测领域。系统包括地震监测网络服务器和手机用户终端,由多个手机用户终端构成地震监测网络的随机密集分布的海量测量节点;利用手机的低成本和随机广泛分布性,很容易获得地震前、中、后各阶段监测到的各位置的震动、地磁随时间的连续变化数据,尤其是地震监测关键点或其附近的地震全程数据。可以大大降低地震监测网络的建设成本,且监测节点分布密集、相对均匀、覆盖面广,有效解决专业地震台站预警数据不足、震后数据不足、余震数据不足等问题,为地震规律和地震预警的大数据研究分析奠定了基础。

    电缆接头健康诊断及热故障预警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568016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510049419.0

    申请日:2015-01-3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缆接头健康诊断及热故障预警系统,包括测量控制模块、通讯模块、显示模块、报警模块、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应力传感器、环箍金属带、环境温度传感器、环境湿度传感器、控制中心网络服务器。采用不同传感器相结合进行电缆接头的在线监测,区别于目前的故障后报警的方式,针对电缆接头运行的不健康状态以及运行环境进行测量分析,包括温度、湿度、气体和烟雾、膨胀、呼吸作用、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等,使得保证成本较低的同时,大大提高了预警系统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从而实现电缆接头的健康诊断和热故障预警,可有效地防患于未然,提高电缆接头乃至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加快了电缆接头的故障处理时间,大大降低了因电缆接头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

    一种无线控制的智能井下取样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265284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10464062.8

    申请日:2014-09-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49/083

    Abstract: 一种无线控制的智能井下取样系统,属于数字化油田领域。系统由取样装置本体、无线遥控装置、防喷溅型取样杯和固定棒组成。其中取样装置本体由上接头、中间连接体、取样桶及下接头组成,各部分螺纹连接;无线遥控装置由遥控天线、电源开关、蜂鸣器、指示灯和按键构成;防喷溅型取样杯由杯盖、进油连接孔、排气孔、取样杯体、标尺组成。所述系统在进行取样时,将固定棒插入上接头的临时固定孔中开启取样装置本体电源,并通过无线遥控装置对取样装置本体的取样方式进行远程设置,取样完成后,将防喷溅取样杯安装至取样装置本体上,通过无线遥控装置完成转样。系统结构简单、安装简便、操作便捷、灵活性强、控制方式灵活,并能够长期放置井下。

    一种中空式外轴固定的转子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4135094A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410143200.2

    申请日:2014-04-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中空式外轴固定的转子结构,所述结构包括定子1、中空转子2、转子固定端环3、转子固定轴承4、气隙5、中空多通道结构6。其特征在于中空转子2内部采用中空多通道结构6,通过转子固定端环3经转子固定轴承4与定子1连接,定子1和中空转子2间为气隙5。本发明由于采用中空式转子外轴固定的结构,电机内部无转轴,所以该结构制作工艺简单,结构紧凑,方便运输、安装与维修,且降低了电机的重量与成本;转子本体上设有多通道结构,可作为气体、液体的通道,便于实现机泵一体化,也大大提高了转子的散热性能,有效的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带载能力。

    一种垂直轴风机构成的声光复合驱鸟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115818A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410388773.1

    申请日:2014-08-1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垂直轴风机构成的声光复合驱鸟系统,属于物理方法驱鸟领域。系统包括垂直轴风机装置、电源变换模块、蓄电池、测控模块、超声波发生器、超声波换能器、光驱鸟模块,在垂直轴风机装置带动下,超声波换能器、光驱鸟模块连续旋转,无论白天夜间、晴天阴天都可以进行驱鸟作业,实现全天候的连续驱鸟效果。通过将超声波驱鸟与多种光驱鸟方法相复合,能够大大增强驱鸟效果,降低鸟类的适应能力。采用立体全方位驱鸟设计,驱鸟范围广、保护区域大、可尽量消除盲区。系统可靠性高,在部分故障或损坏情况下仍具有一定的驱鸟效果。将垂直轴风机取能系统与驱鸟系统有机的结合到一起,结构紧凑,降低了成本。该系统可用于电力系统、机场、农田、果园的驱鸟工作。

    利用外激谐振的输电线路除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78912A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410340933.5

    申请日:2014-07-1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利用外激谐振的输电线路除冰方法,工作原理是除冰装置自动实时监测输电线路覆冰厚度,并计算出该时刻对应档距输电线路的谐振频率,若覆冰厚度超过设定的门限值,由除冰装置产生相同频率的机械振动作为外加激励源,与输电线路产生谐振致使覆冰破碎掉落,通过实时反馈谐振情况,在谐振频率附近采用扫频的方式,计算持续跟踪谐振频率点,调整外激谐振频率,从而保证输电线路尽量长时间处于谐振状态,直至覆冰完全崩解清除。该方法不但有效避免了输电线路因覆冰过厚难于清除而引发电网事故,也不会产生其他除冰方式对输电线路造成损坏或引发次生故障等问题,保障了架空输电线路持续、安全、稳定的运行。

    一种基于实时数据传送的风电场产能预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996083A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410248985.X

    申请日:2014-06-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电场产能预测系统,风电产能预测系统的运行需要计算机接口和多重外部系统的合作,预测需要来自气象系统的数据和实时操作系统SCADA的数据。风电产能预测系统的输出可以被各种各样的二级系统循环使用。本发明提出的模型称为输入-处理-输出模型,包含了一系列相互耦合又能独立执行任务的模块,实现1-72小时的风电产能预测。输入模型,即外部接口模型,负责外部系统的全部通信,例如气象预测中心和SCADA系统;处理模型,即预测执行中心,执行预测模型程序,将气象预测和SCADA数据转换成风电预测结果;输出模型,即用户界面接口模型,将输出以web界面的形式展示给用户。

    风电场远程无线实时监控变拓扑结构组网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25168A

    公开(公告)日:2012-01-18

    申请号:CN201110207922.6

    申请日:2011-07-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风电场的远程实时监控系统组网方法,由分组测量控制模块(101)、ZigBee近距离无线模块(102)、数据集中分析处理模块(103)、视频监视子系统(104)、3G/GPRS远程无线通讯模块(105)、本地控制中心(106)和电网远程调度控制中心(107)组成。从传感器到本地控制中心(106)或电网远程调度中心(107)分别由有线、ZigBee近距离无线、3G/GPRS远程无线构成信号传输网络通道,根据建设和监视控制需要,通过绑定ID设置,灵活改变对应关系、增加或减少需要测量控制的参数数量,改变网络拓扑结构。本系统具有传输实时性强、组网安全可靠性高、灵活性强、经济的优点。

    基于智能视频的防火机器人及多机协调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6788648U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720406943.3

    申请日:2017-04-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基于智能视频的防火机器人及多机协调系统,属于智能消防领域。包括行走机器人、摄像头、补光灯、云台、主控模块、定位模块、灭火器、灭火器支撑结构、无线通讯模块、烟雾传感器、红外传感器。采用实时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结合烟雾和红外传感器辨识起火点,提高了判断的准确性。多台防火机器人按区域巡查,且相互联网通讯构成多机协调系统,发现起火点后集体扑灭,大大提高了火灾监测效率和对火灾初期的扑灭能力。采用人员识别和特定动作巡检,避免了误灭火,提高了监测效果。本系统实现了高精度的智能化火灾识别并能高效率的扑灭起火点,防患于未然,可广泛应用于仓库、变电站等,尤其是无人值守的区域。(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