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384042A
公开(公告)日:2009-03-11
申请号:CN200810155139.8
申请日:2008-10-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基于安全数字接口加密卡的手机加密方法,通过在具有安全数字接口插槽的手机中插入安全数字接口加密卡(1),在不改变现有手机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实现端到端的加密数据传输。本发明主要基于3个安全主体:安全数字接口加密卡,手机(2)和认证服务器(3)。安全数字接口加密卡和手机之间的连接和通信遵照安全数字接口(4)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通信协议来完成。一个手机上的语音、数据、短信息的数据经过安全数字接口加密卡加密处理后,经移动通信网络传到另外一个手机上,由另外一块安全数字接口加密卡完成数据的解密。在加密数据传输之前,需要由建立的认证服务器、手机呼叫方和手机接听方一起完成相互的认证和密钥协商。
-
公开(公告)号:CN101384041A
公开(公告)日:2009-03-11
申请号:CN200810155107.8
申请日:2008-10-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微型安全数字接口的信息安全设备及其通信方法遵循本发明规定的微型安全数字接口的信息安全设备通信方法,调用微型安全数字接口信息安全设备(1)中的安全认证、加解密、数字签名等功能。设备总体外形小巧、支持即插即用,安全功能强大,通信方法安全简便。微型安全数字接口的信息安全设备(1),由微型安全数字接口芯片(4)和安全功能处理器(5)组成。微型安全数字接口芯片(4)遵照微型安全数字接口(3)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和通信协议与微型安全数字接口主机(2)相连。另外扩展出RS232串口或SPI接口与安全功能处理器(5)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0450243C
公开(公告)日:2009-01-07
申请号:CN200710020992.4
申请日:2007-04-0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抗声码器压缩的端到端语音加密装置与方法涉及全球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端到端安全通信领域,具体是一种在GSM移动通信系统传统语音通道上实现的抗声码器压缩的端到端语音加密装置与方法。它由发送端加密模块(1)和接收端解密模块(2)组成。发送端加密模块(1)包括低码率压缩模块(4)、加密模块(5)、正交多载波调制模块(6)、第一载波生成器模块(7)、第一密钥管理协商模块(8)和第一同步模块(9);接收端解密模块(2)包括正交多载波解调模块(14)、第二载波生成器模块(15)、解密模块(16)、低码率解压缩模块(17)、第二密钥管理协商模块(18)和第二同步模块(19)。本发明通过GSM的语音通道进行端到端加密语音传输,具有时延低、安全性高、实现灵活方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227640A
公开(公告)日:2008-07-23
申请号:CN200710191727.2
申请日:2007-12-14
Applicant: 江苏维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Abstract: 煤矿井下移动语音通讯的切换装置及接入方法涉及能够实现煤矿井下语音接入,完成井上调度中心通过无线基站中转呼叫任意井下语音寻呼设备,同时可完成井下语音寻呼设备通过无线基站中转呼叫井上调度中心。本接入方法在井上调度中心与无线基站间通信采用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网络通信协议,无线基站与井下语音寻呼设备通信采用基于FSK调制的无线移动通信。该装置主要包含3个部分,即:井上调度中心(2)、无线基站(1)和井下无线寻呼设备(3);该接入方法包含三个部分的内容,即:井上调度中心呼叫寻呼设备的语音接入方法、寻呼设备呼叫井上调度中心的语音接入方法和寻呼机语音通讯无缝切换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1217486A
公开(公告)日:2008-07-09
申请号:CN200810019062.1
申请日:2008-01-1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基于网络处理器的移动互联网数据负载分配方法,一是以网络处理器为实现平台,能够达到千兆的线速处理能力;二是利用A10协议中的GRE Key字段与移动用户唯一身份识别标识IMSI的一一对应关系,通过轮转算法实现对各个不同用户的进行识别并分流。该处理过程在网络处理器IXP2400上,针对CDMA2000移动通信系统,首先根据分组控制功能单元PCF与分组数据服务节点PDSN之间的信令接口A11提取出用于负载分配的信息,即国际移动用户识别信息IMSI和通用路由封装GRE的传输标识GRE Key,然后将数据传输接口A10上的数据流量根据不同的传输标识GRE Key分配到不同的分组控制功能单元PCF或PDSN。
-
公开(公告)号:CN101014060A
公开(公告)日:2007-08-08
申请号:CN200710019924.6
申请日:2007-02-0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抗长时预测规则脉冲激励压缩编码全球通手机语音加密方法是一种全球通(GSM)手机端到端语音加密方法。在全球通手机语音通信系统的模/数模块和长时预测规则脉冲激励编解码模块之间,接入手机语音加/解密模块,进行语音加解密运算,实现语音加解密功能;其中,所述的手机语音加/解密模块是一个数字信号处理最小系统硬件模块,DSP处理器模块(1)处理语音信号的加解密运算;电源模块(2)连接DSP处理器模块(1)的电源接口;时钟模块(3)连接DSP处理器模块(1)的时钟接口;RAM存储模块(4)连接DSP处理器模块(1)的RAM存储接口;ROM存储模块(5)连接DSP处理器模块(1)的ROM存储接口,使DSP处理器模块(1)在初始化时加载系统软件。
-
公开(公告)号:CN1937542A
公开(公告)日:2007-03-28
申请号:CN200610096749.6
申请日:2006-10-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无线传感网络节点能耗监测装置及能耗监测方法是一种可以应用于无线传感网络的节点能耗监测装置及节点能耗监测方法,该装置包括节点能耗监控记录单元(2)的从机和能耗记录中心(1)的主机构成,利用无线传感网络节点能耗监控单元采用对于每个传感器节点的能耗情况进行实际的测量和计录,从而得到网络中的节点在实际运行中的与时间和空间相关的能耗分布情况;监测装置由节点能耗监控记录单元的从机和能耗记录中心的主机构成,其中,节点能耗监控记录单元实现对于单个无线传感网络节点的供电、耗能检测、记录以及节点的运行开关控制,而能耗记录中心通过对于节点监控记录系统的无线控制,实现对于整个网络运行状态的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9545337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311086339.3
申请日:2023-08-28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东南大学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4W12/041 , H04W24/06 , H04B17/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密钥生成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应用于第一设备的方法包括:根据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信道系数对预先训练的第一时域预测模型进行调参,得到目标时域预测模型;根据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上行信道系数,通过目标时域预测模型,得到预测的第一下行信道特征,第二上行信道系数为第一上行信道系数之后相邻时刻的上行信道系数,第一下行信道特征为第二上行信道系数之后目标时刻的下行信道特征;根据第一下行信道特征生成第一密钥,并在目标时刻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下行信道系数,第一下行信道系数用于第二设备生成第二密钥。可以更好的适用于蜂窝网络高速移动的场景,从而提升了无线通信过程中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417914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111624298.X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F18/24 , G06N3/0464 , H04W12/7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设计一种基于多通道卷积神经网络的射频指纹提取与识别方法。包括:(1)采集无线设备的发送信号,并进行预处理;(2)对于每个信号,将信号划分为前瞬态、稳态、尾瞬态部分,分别生成差分星座轨迹图(DifferentialConstellationTraceFigure,DCTF);(3)将得到的DCTF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训练集训练一个多通道卷积神经网络分类器;(4)对于接收到的无线设备发送的信号,利用训练好的多通道卷积神经网络对其进行分类识别。本发明利用信号不同部分的DCTF构建多通道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射频指纹提取与识别,避免部分信号特征在DCTF中被淹没并且平衡信号不同部分特征权重,使得识别效果更好,尤其在低信噪比场景下。
-
公开(公告)号:CN118200904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273375.9
申请日:2024-03-1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4W12/03 , H04W12/122 , H04L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扩大合法用户与窃听者信道差异的编码方法,属于信息安全领域,发送方将私密信息进行纠错编码,并进行无线多径栅格调制;接收方接收信号,进行无线多径栅格解调,并进行纠错译码,获取到对私密信息估计;接收方根据对私密信息的估计对信道误码率进行估计,接收方向发送方反馈信道误码率;发送方根据接收方反馈的信道误码率调整纠错编码方案,以恶化窃听者传输。本发明可以通过纠错编码来纠正信道中误码,并利用反馈机制对信道误码率进行反馈,根据误码率动态调整纠错编码方案,从而令合法用户译码后误码率相较于信道误码率有所降低,提高传输效率,窃听用户译码后误码率相较于信道误码率快速升高,降低被窃听概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