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位单元、移位装置和液晶显示器

    公开(公告)号:CN102568401B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010597800.8

    申请日:2010-12-21

    IPC分类号: G09G3/36 G09G3/20

    摘要: 一种移位单元、移位装置和液晶显示器。所述移位单元包括:第一控制单元,接收输入控制信号、第二输出控制信号,产生第一输出控制信号;所述输入控制信号包括第一输入控制信号和第二输入控制信号;第二控制单元,接收时钟信号、所述第一输出控制信号,产生所述第二输出控制信号;所述时钟信号包括互为反相的第一时钟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栅极驱动信号产生单元,接收所述时钟信号、所述第一输出控制信号和第二输出控制信号,产生栅极驱动信号。本发明的移位单元,减小了电路的功耗,延长了电路的使用寿命。且其制造可以与4mask工艺兼容,节省了制造时间,提高了产能。

    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176318A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110431524.2

    申请日:2011-12-20

    摘要: 一种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包括:多条相互垂直的栅极线和数据线、多个像素单元和多级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元,其中,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所述栅极线连接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所述数据线连接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所述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元连接所述栅极线,所述栅驱动信号产生单元接收第一栅驱动控制信号和第二栅驱动控制信号、栅源信号和负电压信号,并为所述栅极线提供栅驱动信号;所述第一栅驱动控制信号的相位和所述第二栅驱动控制信号的相位相反。本发明可以实现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的窄边框化。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9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598130B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1810481264.1

    申请日:2018-05-18

    发明人: 李嘉灵 于泉鹏

    IPC分类号: H01L27/3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显示区包括多个子像素,显示区包括曲面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层和至少位于曲面显示区的光处理层,光处理层位于显示层靠近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一侧,光处理层用于优化曲面显示区的视角;显示面板具有正视方向,曲面显示区中各个子像素的出光方向均向正视方向偏移。本发明能够优化曲面显示区的视角,用户在正视方向上观看曲面显示区时也能够达到较好的观看效果,提升了用户体验。

    显示装置
    9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739054B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1910150448.4

    申请日:2019-02-28

    发明人: 翟应腾 李嘉灵

    IPC分类号: G02F1/1336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出光侧,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设有双折射结构,其中所述双折射结构所在平面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平行,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显示阶段时,在平行于所述双折射结构所在平面,所述双折射结构和所述显示面板发生相对旋转。本申请通过将双折射机构与显示面板设置成相对旋转,从视觉上扩大了显示装置各像素的发光面积,削弱了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存在的纱窗效应,提升了显示效果。

    柔性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及柔性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994531B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1910247319.7

    申请日:2019-03-29

    发明人: 李嘉灵

    IPC分类号: H01L27/32 H01L51/52 H01L51/5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及柔性显示装置,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柔性基板;位于柔性基板一侧的发光功能层,发光功能层包括无机绝缘层;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围绕显示区的至少一个挡墙,非显示区还包括阻挡区,阻挡区位于挡墙远离显示区的一侧,阻挡区包括阻挡结构,阻挡结构位于无机绝缘层远离柔性基板一侧,阻挡结构包括倾斜部,至少在第一方向上倾斜部的厚度相同;还包括薄膜封装层,薄膜封装层覆盖阻挡区,薄膜封装层包括至少一个无机封装层;位于阻挡区的无机封装层包括倾斜段,至少在第一方向上倾斜段的厚度相同。本发明能够显示面板边缘封装的可靠性,保证光线经过阻挡区后出光方向的准确性。

    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036145B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1811012828.3

    申请日:2018-08-31

    发明人: 李嘉灵

    IPC分类号: G09F9/3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装置,包括可拉伸基板,所述可拉伸基板包括多个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间隔排布的岛状衬底;所述多个岛状衬底之间至少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间隙、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间隙以及沿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三间隙,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方向均彼此相交,且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岛状衬底通过位于二者之间的可拉伸桥连接。在受到拉伸力的作用时,不仅第一间隙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增大、第二间隙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增大,而且第三间隙在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上的宽度都会增大,从而可以在不改变可拉伸桥拉伸能力的情况下,提高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可拉伸程度。

    一种显示装置及近眼可穿戴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6873161B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710119510.4

    申请日:2017-03-02

    IPC分类号: G02B27/01 G09F9/35 G09F9/3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及近眼可穿戴设备,包括:多个呈阵列分布的显示单元;其中,显示单元包括:透明基板、显示图块以及微透镜,显示图块位于透明基板背离观看者的一侧,微透镜位于透明基板面向观看者的一侧;各显示图块的显示画面通过对应微透镜成像为同一个虚像被观看者观看。由于显示单元呈阵列分布,则各显示单元中的微透镜在视场内各位置均有分布,且各微透镜将对应的显示图块成像为同一个虚像,所成虚像为各方向的光线的延长线汇聚而成,那么人眼在观看这样的虚像时,所接收的光线可来自于各个方向上,更接近于人眼在观看真实物体的情况,从而将不会再出现观看不适的问题,提升观看体验。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9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133877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579064.4

    申请日:2019-06-28

    发明人: 李嘉灵 翟应腾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区和多个透光区,透光区位于相邻像素区之间;还包括与多个透光区对应设置的第一光调制单元;第一光调制单元用于使光线的出射位置发生移动,且不同区域的第一光调制单元使光线的出射位置的移动距离不同。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减少环境光通过显示面板的透光区时的衍射,减少重影,提高显示面板在透明显示时观看远处景物的清晰度,优化用户体验。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02052A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910073017.2

    申请日:2019-01-25

    发明人: 李嘉灵 钱旭

    IPC分类号: H01L51/52 H01L51/56 H01L27/32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通孔区和通孔边界区,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通孔区,通孔边界区位于显示区与通孔区之间,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位于衬底基板上且叠层设置的反射电极、有机发光结构和对置电极,反射电极、有机发光结构和对置电极至少位于显示区;分割部,与有机发光结构位于衬底基板的同一侧,分割部位于通孔边界区,分割部临近显示区的一侧以及分割部远离显示区的一侧均形成凹槽,有机发光结构和对置电极由显示区延伸至通孔边界区,并被分割部分割为互不相连的部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实现提高水氧隔绝效果。

    显示装置
    10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739054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910150448.4

    申请日:2019-02-28

    发明人: 翟应腾 李嘉灵

    IPC分类号: G02F1/1336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出光侧,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设有双折射结构,其中所述双折射结构所在平面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平行,所述显示装置处于显示阶段时,在平行于所述双折射结构所在平面,所述双折射结构和所述显示面板发生相对旋转。本申请通过将双折射机构与显示面板设置成相对旋转,从视觉上扩大了显示装置各像素的发光面积,削弱了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存在的纱窗效应,提升了显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