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101509A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410288981.4
申请日:2014-06-24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9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森林可燃物中脂溶性抽提物的提取、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可燃物样品的采集;可燃物样品的烘干;可燃物样品的粉碎;超临界萃取脂溶性抽提物:载气为99.9%纯度的CO2气体,萃取釜温度:35-45℃,萃取釜压力:40-50MPa,静态萃取时间:5-6min,收集时间:80-100min,CO2气体流速:1.5-2.5L/min;植物样品粒度40-60目;脂溶性抽提物的接收:用已知重量的可密闭玻璃瓶,接收超临界脂溶性抽提物,瓶重的增加值即为抽提物的绝对含量。通过本方法,可准确快速的测定不同可燃物中脂溶性抽提物的含量,此科学数据是研究森林燃烧性、树种燃烧性及抗火性的重要理化指标,也是林火管理的重要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4054552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410245341.5
申请日:2014-06-04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IPC: A01G2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寒温带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火后恢复方法,其目的在于针对草类兴安落叶松林不同受损程度火烧迹地提出详细和系统的火后恢复方法,本发明通过火烧迹地调查,确定林火发生的确切时间、火烧迹地受损级别、火前林分状况、火烧迹地上的落叶松母树能否为迹地更新提供充足的种源、火烧迹地立地条件调查、火烧迹地已更新植被调查,并通过种子年的判断,确定不同受损级别、落叶松能否为迹地更新提供充足的种源等多种情况下的寒温带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恢复方法,为大面积火烧迹地生态恢复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3886386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410057162.9
申请日:2014-02-20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9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空间网格预测人为火日发生概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建立数据文件,将测试区域内每个格点以及所有的火点作为采样点;通过数据进行多重共线性诊断;通过Logistic?Forward?Wald分析,选取对火发生有显著影响的因子;通过Logistic模型建立人为火日发生概率模型,从而分析人为火日发生概率,通过二级判别理论确定人为火着火阀值,计算精度,从而进行精度分析;基于GIS将关键因子的日值数据代入模型进行计算,从而完成人为火日发生概率预报等七个步骤。该发明既可以用于日常的人为火发生概率预报,也可以用于基于气候情景数据对未来人为火发生危险性进行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02934601B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210521881.2
申请日:2012-12-07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川西亚高山低效人工云杉幼林的改造方法。以往在川西亚高山林区的采伐迹地上,主要采用云杉营造了大面积的人工纯林,但由于抚育措施不力和灌木及阔叶先锋树种侵入人工幼林,造成了林内灌木茂密、通风较差、光照不足,从而导致了人工幼林林木死亡率高、生长缓慢、林分更新困难的状况。本发明通过疏伐、透光抚育、修枝、清除目标树种树冠投影外0.5m范围内的杂草和灌木、补植4年生云杉实生苗、苗木抚育、林分管理等技术手段,改善了林分结构、物种组成和林分立地条件,显著促进了云杉的存活和生长。本发明提高了低效云杉人工幼林的林分质量和经济效益,将在川西亚高山低效人工幼林改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602593A
公开(公告)日:2014-02-26
申请号:CN201310538318.0
申请日:2013-11-04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淡紫拟青霉航天诱变突变株Sd-m-16及其微生物制剂和应用。本发明将淡紫拟青霉菌株20-7、山东菌株搭载“神舟”8号飞船进行航天诱变,以未搭载的原始菌株为对照,比较航天搭载菌株在表形、色素变化、生长速度、产孢量和致病力等方面变异性,以筛选生长性能有所改善以及对根结线虫卵致病力有显著提高的突变株。本发明对航天搭载菌株通过生长速度、产孢量和致病力的筛选发现,山东菌株航天诱变株Sd-m-16在生长特性以及对根结线虫卵致病力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幅度的正向变异,尤其是在致病力上相比于原始菌株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含有所述航天诱变菌株的微生物制剂及其在防治根结线虫生物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555840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538469.6
申请日:2013-11-04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44 , C12Q2531/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松材线虫的方法、检测引物及其LAMP检测试剂盒。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松材线虫的方法,包括:(1)提取松树木材样品中松材线虫DNA;(2)建立LAMP反应体系,进行环介导等温扩增;(3)根据扩增产物荧光或浊度的变化,判定松树木材样品中是否存在松材线虫。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操作简便、成本低、稳定性强的从松树木材中提取松材线虫DNA的方法。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检测松材线虫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LAMP引物组。本发明还提供了松材线虫LAMP检测试剂盒,包括:LAMP引物组,反应缓冲液,DNA链置换酶和荧光染料/特异探针。本发明检测试剂盒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方便快捷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805011B
公开(公告)日:2013-11-13
申请号:CN201210279109.4
申请日:2012-08-07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IPC: A01G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矫正树干木质部液流测定的装置,包括:储水器,安装在树干木质部切口位置,在所述储水器上设置有与所述切口相通的用于储水的腔体;补水箱,用于向所述储水器自动补水,在所述补水箱内设置有用于测量水位变化的探头;数据采集器,用于接收所述探头采集的水位变化信息并进行记录;通过所述数据采集器连续记录所述补水箱内的水位变化的数据,从而自动连续观测树干木质部液流动态变化。本发明通过将储水器设置为密闭式结构,可以有效地减少其内水面的自由蒸发,从而提高了该装置测定的准确性;此外,通过在补水箱内增加水位测定探头及数据采集器可以实现数据收集的自动化和连续化。
-
公开(公告)号:CN102428909B
公开(公告)日:2013-08-28
申请号:CN201110282637.0
申请日:2011-09-22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IPC: A01N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松材线虫的冷冻保存及解冻方法,属于线虫的冷冻保存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预处理松材线虫悬液;(2)预处理后的松材线虫悬液中加入冷冻保护剂,平衡处理;(3)平衡处理后的松材线虫悬液程序化降温后冷冻保存;(4)解冻复苏;所述的程序化降温的程序如下:以1℃/min的降温速率将松材线虫悬液从4℃降温至-6℃;再以20℃/min的降温速率降温至-40℃;以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20℃;最后以1-0.5℃/min的速率将松材线虫悬液降温至-45℃后投入液氮中保存。本发明冷冻保存及解冻方法能显著提高松材线虫的存活率和繁殖能力,能适用于不同株系松材线虫的冷冻保存。
-
公开(公告)号:CN102894012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210425998.0
申请日:2012-10-30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淡紫拟青霉可湿性粉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以下组分:淡紫拟青霉孢子粉或发酵液,载体,润湿剂和分散剂;所述润湿剂选自PEG、PVA或吐温-20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的分散剂选自D1002、NNO或木钠中任意一种或多种。本发明可湿性粉剂中还可含有紫外线保护剂或/和增效剂。本发明对现有的润湿剂和分散剂进行筛选和优化,获得对淡紫拟青霉生长影响较小的特定种类及用量。此外,本发明进一步筛选获得保护淡紫拟青霉孢子避免紫外伤害的紫外保护剂以及促进植物生根或者增加杀线效果的增效剂。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淡紫拟青霉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方法以及该可湿性粉剂在防治植物根结线虫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524307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110433301.X
申请日:2011-12-21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根结线虫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组分: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lilacinus(Thom)Samson)发酵液,厚垣轮枝菌(Verticilliumchlamydosporium)发酵液。田间防治根结线虫试验结果表明,将淡紫拟青霉菌剂和厚垣轮枝菌菌剂复配在一起后,相比于单独的淡紫拟青霉菌剂或厚垣轮枝菌菌剂,二者呈现出非常显著的协同增效的防治根结线虫功效,对于根结线虫的防效有了显著改善。此外,本发明复合微生物菌剂对于根结线虫的整体防效也更趋稳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