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576000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410528524.8

    申请日:2014-10-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于小型化且可靠性和制造效率良好的线圈装置。线圈装置是沿着卷轴方向从低压变化到高压的线圈装置,具备:棒状的芯(12);骨架(20),其具有容纳芯的中空筒部(21)、以及从该中空筒部向外径方向突出的多个凸缘部;次级绕组(40),其被夹持在凸缘部之间,分成形成在所述中空筒部的外周表面的多个次级绕组用槽部(24a~24g)而进行卷绕;初级绕组(30),其在次级绕组用槽部之间被凸缘部夹持,分成形成在中空筒部的外周表面的多个初级绕组用槽部(25a~25c)而进行卷绕;低压侧端子(50),其设置在任意一个所述凸缘部,连接于所述初级绕组和所述次级绕组;初级高压侧端子(60),其设置在任意一个所述凸缘部,连接有所述初级绕组的初级高压侧端部(30a);以及次级高压侧端子(70),其设置在任意一个所述凸缘部,连接有所述次级绕组的次级高压侧端部(40a)。

    面安装式线圈零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655298B

    公开(公告)日:2010-05-26

    申请号:CN200510007355.4

    申请日:2005-02-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抑制每个制品的线圈特性偏差,并可用简单的结构提高鼓型芯子和金属板端子的粘接强度的面安装式线圈零件及其制造方法。面安装式线圈零件(1)主要具备:具有柱状本体(3)和设在该本体(3)的两端的一对凸缘(2a,2b)的鼓型芯子(5);卷绕在本体(3)上的线圈(4);在轴的周围包围鼓型芯子(5)的外装芯子(6);和通过粘接剂(12)与鼓型芯子(5)的凸缘(2b)粘接的用于连接安装面的一对金属板端子(7a,7b)。在与金属板端子(7a,7b)的凸缘(2b)粘接的面(S1,S2)上分别进行压花加工。并且,在粘接剂(12)中含有粒状填充剂(13)。

    线圈装置
    3.
    发明公开
    线圈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170388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0776662.1

    申请日:2024-06-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压可靠性优异的小型的线圈装置。线圈装置(1)具有:第一骨架(40),其具有第一筒部(41)和设置有端子(30b)的端子台(42);第一绕线(10),其具有设置于第一筒部(41)的第一卷绕部(11)、和从第一卷绕部(11)引出且与端子(30b)连接的第一引出部(12b);第二骨架(50),其具有收纳第一筒部(41)的第二筒部(51)、和位于第二筒部(51)与端子台(42)之间的介设部(56);第二绕线(20),其具有设置于第二筒部(51)的第二卷绕部(21)、和从第二卷绕部(21)引出到与第一引出部(12b)相反的一侧的第二引出部(22b)。在介设部(56)的外表面形成有凹凸(57)。

    线圈装置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465034B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410478435.7

    申请日:2014-09-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将端子电极定位并且与线圈用卷线的继线容易而且继线部的放热特性优异且继线部不易破损的线圈装置。端子电极(60,70)具有:接触于第1凸缘部(40)的第1轴向外侧端面(42)的安装板部(61,71)、从安装板部(61,71)的长边方向的一端朝向第1凸缘部(40)的第1轴向内面(43)的方向一体地上升的上升部(62,72)、以及以与第1凸缘部(40)相分离的方式一体形成在上升部(62,72)的前端侧并且连接有绕线(12)的引线部(12a,12b)的继线部(64,74)。在第1凸缘部(40)的侧面,形成有与上升部(62,72)相对而进行继线部(64,74)的定位的上升部相对平面(45a,46a)、以及从上升部相对平面向内侧凹陷而在与上升部之间形成间隙的端子间隙用凹部(47a,48a)。

    线圈装置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576000B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410528524.8

    申请日:2014-10-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于小型化且可靠性和制造效率良好的线圈装置。线圈装置是沿着卷轴方向从低压变化到高压的线圈装置,具备:棒状的芯(12);骨架(20),其具有容纳芯的中空筒部(21)、以及从该中空筒部向外径方向突出的多个凸缘部;次级绕组(40),其被夹持在凸缘部之间,分成形成在所述中空筒部的外周表面的多个次级绕组用槽部(24a~24g)而进行卷绕;初级绕组(30),其在次级绕组用槽部之间被凸缘部夹持,分成形成在中空筒部的外周表面的多个初级绕组用槽部(25a~25c)而进行卷绕;低压侧端子(50),其设置在任意一个所述凸缘部,连接于所述初级绕组和所述次级绕组;初级高压侧端子(60),其设置在任意一个所述凸缘部,连接有所述初级绕组的初级高压侧端部(30a);以及次级高压侧端子(70),其设置在任意一个所述凸缘部,连接有所述次级绕组的次级高压侧端部(40a)。

    线圈部件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276669A

    公开(公告)日:2008-10-01

    申请号:CN200810003561.1

    申请日:2008-01-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F3/10 H01F3/14 H01F17/045 H01F27/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圈部件,具有第1线圈部及第2线圈部、中间部件和防护部件。第1线圈部及第2线圈部分别包含鼓型芯和绕线。中间部件位于第1及第2线圈部之间,上述第1及第2线圈部配置在使分别包含于第1及第2线圈部的绕芯部的轴相互平行的状态下。在各个第1及第2线圈部上,防护部件形成于绕线的外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且为含有磁性体粉的树脂。中间部件的导磁率小于芯及防护部件的导磁率。

    面安装式线圈零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655298A

    公开(公告)日:2005-08-17

    申请号:CN200510007355.4

    申请日:2005-02-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抑制每个制品的线圈特性偏差,并可用简单的结构提高鼓型芯子和金属板端子的粘接强度的面安装式线圈零件及其制造方法。面安装式线圈零件(1)主要具备:具有柱状本体(3)和设在该本体(3)的两端的一对凸缘(2a,2b)的鼓型芯子(5);卷绕在本体(3)上的线圈(4);在轴的周围包围鼓型芯子(5)的外装芯子(6);和通过粘接剂(12)与鼓型芯子(5)的凸缘(2b)粘接的用于连接安装面的一对金属板端子(7a,7b)。在与金属板端子(7a,7b)的凸缘(2b)粘接的面(S1,S2)上分别进行压花加工。并且,在粘接剂(12)中含有粒状填充剂(13)。

    线圈装置
    8.
    发明公开
    线圈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334445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0783371.0

    申请日:2023-06-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芯与端子之间的绝缘性优异的小型的线圈装置。线圈装置(1)包括:线圈(10),其具有卷绕部(11)、以及从卷绕部(11)引出的引出部(12a);端子(30a),其连接有引出部(12a);骨架(40),其具有形成有卷绕部(11)的卷绕筒部(41)、以及形成于与卷绕筒部(41)的轴向平行的第1方向的端部并且设置有端子(30a)的端子设置部(42);以及芯(70),其安装于骨架(40)。端子设置部(42)具有隔开芯(70)和端子(30a)的凸部(45)。

    复合线圈装置
    9.
    发明公开
    复合线圈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3257540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010082258.6

    申请日:2020-02-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卷线作业的自动化容易,成本低且具有稳定的品质的复合线圈装置。所述复合线圈装置具有:卷轴部,其至少一部分包含磁性体,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沿轴向形成;第一导体部,其连续卷绕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第二导体部,其卷绕于所述第二区域。

    线圈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465034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478435.7

    申请日:2014-09-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将端子电极定位并且与线圈用卷线的继线容易而且继线部的放热特性优异且继线部不易破损的线圈装置。端子电极(60,70)具有:接触于第1凸缘部(40)的第1轴向外侧端面(42)的安装板部(61,71)、从安装板部(61,71)的长边方向的一端朝向第1凸缘部(40)的第1轴向内面(43)的方向一体地上升的上升部(62,72)、以及以与第1凸缘部(40)相分离的方式一体形成在上升部(62,72)的前端侧并且连接有绕线(12)的引线部(12a,12b)的继线部(64,74)。在第1凸缘部(40)的侧面,形成有与上升部(62,72)相对而进行继线部(64,74)的定位的上升部相对平面(45a,46a)、以及从上升部相对平面向内侧凹陷而在与上升部之间形成间隙的端子间隙用凹部(47a,48a)。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