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CN103270019B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180062964.3
申请日:2011-12-26
Applicant: SK化学株式会社
IPC: C07C251/16 , C07F5/05 , G02B5/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5/22 , C07C251/30 , C07F5/04 , G02B5/208 , G02B5/2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基于二亚胺的化合物,所述化合物在可见光区域吸收效率低,在近红外区域的吸收效率高,且具有优良的耐用性和耐候性,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该化合物的近红外吸收滤光片。该基于二亚胺的化合物具有如权利要求1所示的化学结构式I。
-
公开(公告)号:CN102762580B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080064114.2
申请日:2010-12-16
Applicant: SK化学株式会社
Abstract: 公开了新型的氧钒基酞菁化合物和使用其的近红外吸收滤光器,所述氧钒基酞菁化合物在可见光波长区域中展示低的光吸收率且在近红外区域(特别是950-1100nm的波长)中展示更高的波长吸收率,表明高的吸收效率。所述氧钒基酞菁化合物由权利要求1中和化学式1表示。
-
公开(公告)号:CN103270019A
公开(公告)日:2013-08-28
申请号:CN201180062964.3
申请日:2011-12-26
Applicant: SK化学株式会社
IPC: C07C251/16 , C07F5/05 , G02B5/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5/22 , C07C251/30 , C07F5/04 , G02B5/208 , G02B5/2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基于二亚胺的化合物,所述化合物在可见光区域吸收效率低,在近红外区域的吸收效率高,且具有优良的耐用性和耐候性,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该化合物的近红外吸收滤光片。该基于二亚胺的化合物具有如权利要求1所示的化学结构式I。
-
公开(公告)号:CN102272138A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申请号:CN200980153478.5
申请日:2009-11-05
Applicant: SK化学株式会社
IPC: C07F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487/22
Abstract: 公开了在可见光范围内光的吸收率低而在近红外线范围内显示优异的吸光效率的新的铜酞菁化合物及利用该化合物的近红外线吸收滤光器。所述近红外线吸收的铜酞菁化合物由通式1所表示。在通式1中,A2、A3、A6、A7、A10、A11、A14以及A15分别独立地为OR1、SR2或者卤素原子,其中至少4个为OR1;A1、A4、A5、A8、A9、A12、A13以及A16分别独立地为OR1、SR2、NR3R4或者卤素原子,其中至少2个为NR3R4,至少4个为OR1;R1、R2、R3以及R4分别独立地为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6至10个碳原子的芳基,具有7至15个碳原子的芳烷基。
-
公开(公告)号:CN102272141A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申请号:CN200980153479.X
申请日:2009-11-05
Applicant: SK化学株式会社
IPC: C07F9/00
Abstract: 公开了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低光吸收率,在近红外线范围内显示优良的吸光效率的新的钒酞菁化合物及使用该化合物的近红外线吸收滤光器。以通式1表示所述近红外线吸收的钒酞菁化合物。在通式1中,A2、A3、A6、A7、A10、A11、A14以及A15分别独立地为OR1、SR2或者卤素原子,其中至少4个为OR1;A1、A4、A5、A8、A9、A12、A13以及A16分别独立地为OR1、SR2、NR3R4或者卤素原子,其中至少1个为NR3R4,至少4个为OR1;R1、R2、R3以及R4分别独立地为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6至10个碳原子的芳基,或者为具有7至15个碳原子的芳烷基。
-
公开(公告)号:CN1424874A
公开(公告)日:2003-06-18
申请号:CN00818105.5
申请日:2000-05-24
Applicant: SK化学株式会社
IPC: A01N43/8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N43/80 , A01N59/02 , A01N25/22 , A01N230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稳定的异噻唑酮组合物和稳定异噻唑酮的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稳定的异噻唑酮溶液,所述溶液含(a)式1代表的异噻唑酮组分,(b)硫酸,和(c)溶剂。其中R1和R2,彼此相同或不同,分别代表氢原子;卤素原子;或C1-C4烷基;或R1和R2共同形成环烯丙基;R3代表C1-C10烷基,该烷基被卤素原子或羟基取代或未被取代;C2-C10链烯基,该烯基被卤素原子取代或未被取代;C2-C10炔基,该炔基被卤素原子取代或未被取代;C1-C10烷基;或被C2-C9烷氧基取代或未被取代的芳烷基。
-
-
-
公开(公告)号:CN105283525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480032681.8
申请日:2014-06-11
Applicant: SK化学株式会社
IPC: C09K11/06 , C07C211/54 , H01L51/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0059 , C07C211/54 , C07C2603/18 , C07D209/86 , C09K11/06 , C09K2211/1007 , H01L51/0061 , H01L51/0072 , H01L51/5004 , H01L51/5064 , H01L2251/5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化合物以及含有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根据本发明,含有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可具有改善的热稳定性和发光效率。当将该化合物用作空穴传输层材料时,磷光发光材料的三重态能量得到增加,从而改善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效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