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负极用活性物质、负极及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4902448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180007767.5

    申请日:2021-01-28

    Abstract: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充放电特性(充放电容量、首次库仑效率及循环特性)的二次电池负极用活性物质。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二次电池负极用活性物质来解决上述课题,前述二次电池负极用活性物质包含含有填料和基体的复合体,其中,前述填料中含有硅粒子,前述基体含有选自由碳、SiOC和SiOx(0.5

    硅纳米粒子和使用其的非水二次电池负极用活性物质以及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3196527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1980083575.5

    申请日:2019-11-12

    Abstract: 作为能提供明显有助于提高负极活性物质的性能的硅纳米粒子和兼具优异的充放电容量、优异的首次库伦效率、优异的反复充放电时的容量维持率的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活性物质用硅纳米粒子和在内部包含该硅纳米粒子的硅系无机化合物,前述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活性物质用硅纳米粒子的特征在于,29Si‑NMR的峰以‑80ppm为中心具有20ppm~50ppm的半值宽度且在50ppm~‑150ppm的范围内变宽,并且长轴方向的长度为70~300nm且厚度为15~70nm以下。

    二次电池用复合活性物质及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7957672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280060031.9

    申请日:2022-08-25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负极活性物质的初始库仑效率及容量维持率得到改良的二次电池用复合活性物质及使用前述二次电池用复合活性物质的二次电池。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用复合活性物质具有平均粒径为150nm以下的硅粒子,分散有前述硅粒子的基质相,及选自由Li、K、Na、Ca、Mg及Al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金属的硅酸盐化合物;且在前述硅粒子的表面附近具有前述硅酸盐化合物。优选前述硅粒子的表面附近的硅酸盐浓度相比于前述基质相中的硅酸盐浓度为高浓度。优选在前述硅粒子的表面附近进一步具有二氧化硅。

    负极粘合剂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负极、以及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9072802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380026631.8

    申请日:2023-03-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新颖活性物质的使用、电极的厚膜化、高密度化时也可获得良好的电池性能的负极粘合剂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包含该负极粘合剂组合物的负极以及二次电池。本发明的负极粘合剂组合物包含水溶性树脂(X)及水系胶乳树脂(Y),上述水溶性树脂(X)包含将含羟基的单体(a)及含酸基的单体(b)作为必需成分的共聚物,使用水系GPC测定装置测定时的前述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700,000以上,且使前述共聚物的干燥膜在45℃的碳酸酯系混合溶剂(EC(碳酸亚乙酯)/DEC(碳酸二亚乙酯)=50/50(wt))中浸渍72小时后的溶胀率为0~10重量%。

    负极活性物质和二次电池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90508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380062237.X

    申请日:2023-06-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供作为二次电池的重要性质之一的初始库仑效率高的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以及包含前述负极活性物质且初始效率高的二次电池。一种负极活性物质,其含有Si纳米粒子或氧化硅粒子中的至少任一者和碳质相,前述碳质相包埋前述Si纳米粒子或前述氧化硅粒子中的至少任一者,前述碳质相中的通过XRD测定求出的碳002面的面间距为0.340nm至0.38nm。

    负极活性物质、二次电池及负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66103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280076915.3

    申请日:2022-10-27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负极活性物质,其形成初次放电容量、容量保持率及充放电容量高、且这些特性的平衡性优异的二次电池。本发明提供一种负极活性物质,其具有:在表面具有凹凸部且主要由石墨所构成的粒状结构体;及位于上述粒状结构体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由平均粒径为20nm至200nm的硅粒子分散于基质相中而成的表面层。另外,优选为上述硅粒子为薄片状且为结晶质,X射线衍射中2θ为28.4°的微晶尺寸为40nm以下。

    硅纳米粒子和使用其的非水二次电池负极用活性物质以及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3196527B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1980083575.5

    申请日:2019-11-12

    Abstract: 作为能提供明显有助于提高负极活性物质的性能的硅纳米粒子和兼具优异的充放电容量、优异的首次库伦效率、优异的反复充放电时的容量维持率的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活性物质用硅纳米粒子和在内部包含该硅纳米粒子的硅系无机化合物,前述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活性物质用硅纳米粒29子的特征在于,Si‑NMR的峰以‑80ppm为中心具有20ppm~50ppm的半值宽度且在50ppm~‑150ppm的范围内变宽,并且长轴方向的长度为70~300nm且厚度为15~70nm以下。(56)对比文件Wilamowska-Zawlocka, M等.A review ofsilicon oxycarbide ceramics as nextgeneration an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and other electrochemicalapplications《.RSC Advances》.2016,第卷6期卷(第第106期期),第104597-104607页.

    负极活性物质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6568633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180078676.0

    申请日:2021-12-02

    Abstract: 提供具有优异的充放电特性(充放电容量、首次库仑效率和循环特性)的负极活性物质和使用其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本发明的负极活性物质是包含在含有碳氧化硅和碳质相的基质内部分散有硅纳米粒子的复合粒子,在X射线衍射图案的分析中,根据归属于2θ=28.4°附近的Si(111)的衍射线的半值全宽通过谢乐法(Scherrer法)求出的结晶粒径为40nm以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