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轧带钢数学模型数据层别判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63101A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610312062.5

    申请日:2016-05-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B3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轧带钢数学模型数据层别判断方法,考虑影响带钢轧制稳定性或影响带钢特性的主要因素:钢种、厚度、宽度、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进行数学模型层别划分;对于不同的数学模型,划分层别时重点考虑不同的带钢特性因素;数学模型层别F是诸多特性因素层别号的函数,F=f(Gi,Hi,Wi,FTi,CTi),最后根据数学模型层别判定规则进行热轧带钢数据的层别判断。本发明通过动态的层别判断,可以有效的保持自学习系数的连续性,避免了自由规程轧制特别是交叉轧制中,由于同钢种不同炉的钢水成分的变化波动或规格的微小变化导致的自学习和设定混乱,最大程度了保证了数学模型的设定可靠性,提高数字模型设定精度和轧制稳定性。

    一种热轧带钢数学模型数据层别判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63101B

    公开(公告)日:2018-12-04

    申请号:CN201610312062.5

    申请日:2016-05-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轧带钢数学模型数据层别判断方法,考虑影响带钢轧制稳定性或影响带钢特性的主要因素:钢种、厚度、宽度、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进行数学模型层别划分;对于不同的数学模型,划分层别时重点考虑不同的带钢特性因素;数学模型层别F是诸多特性因素层别号的函数,F=f(Gi,Hi,Wi,FTi,CTi),最后根据数学模型层别判定规则进行热轧带钢数据的层别判断。本发明通过动态的层别判断,可以有效的保持自学习系数的连续性,避免了自由规程轧制特别是交叉轧制中,由于同钢种不同炉的钢水成分的变化波动或规格的微小变化导致的自学习和设定混乱,最大程度了保证了数学模型的设定可靠性,提高数字模型设定精度和轧制稳定性。

    一种辊道电机旋转方向快速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65405A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410067688.5

    申请日:2014-02-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辊道电机旋转方向快速检测方法,在辊道电机轴上固定一铁块,并在辊道电机轴一侧一上一下安装霍尔式接近开关A和霍尔式接近开关B,霍尔式接近开关A、B与PLC连接。当铁块辊道电机轴分别旋转至m点触发霍尔式接近开关A和n点触发霍尔式接近开关B时,PLC分别记录下霍尔式接近开关A、B的电压信号,通过比较霍尔式接近开关A与霍尔式接近开关B电压信号的时间差值,即可迅速判断出辊道电机的旋转方向。本发明可对辊道电机的旋转方向进行快速检测,缩短检测时间,确保判断结果准确无误,从而有效避免由于辊道旋转方向与带钢运动不一致而导致带钢下表面划伤等质量缺陷,提高表面质量合格率和机组作业率。

    一种热轧板带下机轧辊冷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4523766U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520054410.4

    申请日:2015-01-26

    Abstract: 一种热轧板带下机轧辊冷却装置,由电机、卡钳、轧辊托架、水箱、供水管、排水管及溢流管组成;在敞口水箱一侧中部设有供水管,另一侧上部设有溢流管,下部连接排水管,水箱两侧各设置一“Y”形轧辊托架,供水管侧设有电机,电机传动轴前端装有卡钳。将下机轧辊吊运至轧辊托架上,并将下机轧辊扁头固定在卡钳内。再将溢流管阀门开至最大后,打开供水管阀门,当水位升至将下机轧辊浸入合适高度后,打开排水管阀门。然后启动电机带动下机轧辊旋转,通过不断流动的冷却水对下机轧辊进行冷却。本实用新型冷却速度快,效果好,可缩短冷却时间,提高轧辊周转率,并可改善下机轧辊冷却的均匀性,有利于下机轧辊表面性能的均匀一致。

    一种钢卷对尾器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173171U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320139814.4

    申请日:2013-03-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卷对尾器,由基座、启动位置标记、制动架及防倒块组成;矩形基座的上表面为斜面,在基座斜面低侧设有外倾的制动架,基座斜面高端设有三角形防倒块,基座前端面上带有启动位置标记。按钢卷外径和尾部初始位置计算并调整好基座启动位置标记后,将钢卷吊运至启动位置,钢卷在重力分力作用下,自动向斜面较低的一侧滚动,直至被制动架制动停止,尾部恰好停留在时针3~4点的位置,将钢卷吊离对尾器并装车。从而完成整个钢卷对尾过程,实现钢卷尾部位置的无级调整,不仅可满足铁路安全运输的要求,而且可极大缩短对尾时间,提高作业效率,降低费用支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