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标准表法加气机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494246A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110422816.X

    申请日:2011-1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标准表法加气机检测装置,包括加气机进气阀、流量计Ⅰ、加气机管线压力传感器、加气机出气阀、加气柱进气阀、流量计Ⅱ、加气柱管线压力传感器、加气柱出气阀和嵌入式ARM主板等;加气机进气阀、流量计Ⅰ和加气机出气阀依次通过管道连接;加气柱进气阀、流量计Ⅱ和加气柱出气阀依次通过管道连接;流量计Ⅰ、流量计Ⅱ、加气机管线压力传感器和加气柱管线压力传感器通过信号线与嵌入式ARM主板连接。该装置解决目前加气机现场检测装置带来的安全隐患,解决加气柱、卸气柱的计量检测;采用嵌入式ARM主板,并连接液晶显示屏、键盘等,将检测步骤、控制流程、检测结果等操作全部在该装置上实现。

    温度压力可调的气体流量标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21262B

    公开(公告)日:2018-08-21

    申请号:CN201510528149.1

    申请日:2015-08-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度压力可调的气体流量标定方法,压缩空气经干燥过滤器后储存于高压气井内;分级调压装置使管内气压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可调,以达到被检流量计的实际工作压力;通过温度测量和反馈,确定控制信号控制冷凝器和加热器工作,使气体介质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连续可调,以达到被检流量计的实际工作温度,在被测流量点下分别获取标准表处和被检流量计处的气体工况累积流量、气体压力和气体温度值,计算被检测流量计的相对示值误差。该方法通过多级调压装置实现一定压力范围内的压力连续调节,通过加装冷凝器和加热器实现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连续可调;能尽可能地模拟流量计的实际工作温度和压力,提高检测的有效性和准确度。

    压缩空气作为压缩天然气加气机检测介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11790B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310405987.0

    申请日:2013-09-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缩空气作为压缩天然气加气机检测介质的方法,将储气容器平放在电子天平上,将电子天平示值归零;将储气容器与被检加气机连接,对储气容器进行加气,当储气容器上的压力达到流量区要求的起始压力时,关闭气瓶阀门和加气枪阀;将电子天平示值归零,被检加气机示值回零;连接接入点,对储气容器进行充气,当储气容器上压力达到流量区要求的终止压力时,停止加气;关闭气瓶阀门和加气枪阀,记录电子天平示值和被检加气机示值,计算本次测量示值误差。本发明用压缩空气作为检测介质,将有效的解决在实验室对压缩天然气加气机的型式评价试验和计量性能试验的介质难题,为压缩天然气加气机的出厂检测和试验提供了重要的检测方法。

    压缩空气作为压缩天然气加气机检测介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11790A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310405987.0

    申请日:2013-09-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缩空气作为压缩天然气加气机检测介质的方法,将储气容器平放在电子天平上,将电子天平示值归零;将储气容器与被检加气机连接,对储气容器进行加气,当储气容器上的压力达到流量区要求的起始压力时,关闭气瓶阀门和加气枪阀;将电子天平示值归零,被检加气机示值回零;连接接入点,对储气容器进行充气,当储气容器上压力达到流量区要求的终止压力时,停止加气;关闭气瓶阀门和加气枪阀,记录电子天平示值和被检加气机示值,计算本次测量示值误差。本发明用压缩空气作为检测介质,将有效的解决在实验室对压缩天然气加气机的型式评价试验和计量性能试验的介质难题,为压缩天然气加气机的出厂检测和试验提供了重要的检测方法。

    一种微小液体流量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01539B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210459498.9

    申请日:2012-1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小液体流量检测方法,将微管道安装在待检测的微小流量液体流过的管路中,在该微管道的两端分别安装电极,使流体依次流过微管道一端的电极、微管道和微管道另一端的电极;然后计算两个电极采集的电位差,即流动电位势;再计算出微管道内的流量,并由上位机显示。本发明采用基于固液界面双电层与流动电位势等微流体技术,解决微流控芯片(系统)流量瞬态显示、在线计量、计量准等难题,形成高准确度的微小液体流量检测方法;该一种微小液体流量检测方法相比其他流量测量仪器具有无阻流件、无机械可动部件等优点,测量流量量程广、准确度高,可实现流量的瞬时显示与在线计量。

    一体化标准表法加气机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494246B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110422816.X

    申请日:2011-1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标准表法加气机检测装置,包括加气机进气阀、流量计Ⅰ、加气机管线压力传感器、加气机出气阀、加气柱进气阀、流量计Ⅱ、加气柱管线压力传感器、加气柱出气阀和嵌入式ARM主板等;加气机进气阀、流量计Ⅰ和加气机出气阀依次通过管道连接;加气柱进气阀、流量计Ⅱ和加气柱出气阀依次通过管道连接;流量计Ⅰ、流量计Ⅱ、加气机管线压力传感器和加气柱管线压力传感器通过信号线与嵌入式ARM主板连接。该装置解决目前加气机现场检测装置带来的安全隐患,解决加气柱、卸气柱的计量检测;采用嵌入式ARM主板,并连接液晶显示屏、键盘等,将检测步骤、控制流程、检测结果等操作全部在该装置上实现。

    温度压力可调的气体流量标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21262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510528149.1

    申请日:2015-08-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度压力可调的气体流量标定方法,压缩空气经干燥过滤器后储存于高压气井内;分级调压装置使管内气压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可调,以达到被检流量计的实际工作压力;通过温度测量和反馈,确定控制信号控制冷凝器和加热器工作,使气体介质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连续可调,以达到被检流量计的实际工作温度,在被测流量点下分别获取标准表处和被检流量计处的气体工况累积流量、气体压力和气体温度值,计算被检测流量计的相对示值误差。该方法通过多级调压装置实现一定压力范围内的压力连续调节,通过加装冷凝器和加热器实现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连续可调;能尽可能地模拟流量计的实际工作温度和压力,提高检测的有效性和准确度。

    一种微小液体流量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01539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210459498.9

    申请日:2012-1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小液体流量检测方法,将微管道安装在待检测的微小流量液体流过的管路中,在该微管道的两端分别安装电极,使流体依次流过微管道一端的电极、微管道和微管道另一端的电极;然后计算两个电极采集的电位差,即流动电位势;再计算出微管道内的流量,并由上位机显示。本发明采用基于固液界面双电层与流动电位势等微流体技术,解决微流控芯片(系统)流量瞬态显示、在线计量、计量准等难题,形成高准确度的微小液体流量检测方法;该一种微小液体流量检测方法相比其他流量测量仪器具有无阻流件、无机械可动部件等优点,测量流量量程广、准确度高,可实现流量的瞬时显示与在线计量。

    一种依据介质流量进行自动分组控制的电加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6639071U

    公开(公告)日:2017-11-14

    申请号:CN201720297252.4

    申请日:2017-03-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依据介质流量进行自动分组控制的电加热系统,包括计算机、温度控制器、由n组电加热管组成的电加热器、用于检测流体介质流量的流量传感器、用于检测流体介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可控硅、触发器、电源、电流互感器、(n-1)个继电器、以及n个交流接触器。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加热器由n组可分别独立控制的电加热管组成,从而将传统的对大功率加热器的控制转换为对多组小功率加热管的控制,使得本电加热系统能适用于流量范围和温度范围更广的介质,能克服常规电加热器可能产生的大超调和震荡,提高介质温度的控制速度和准确度,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基于白油介质的油流量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3274864U

    公开(公告)日:2013-11-06

    申请号:CN201320374115.8

    申请日:2013-06-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白油介质的油流量检测装置,包括油泵、储油罐、稳压罐容器、消气过滤器、瞬时流量计、第一管道轮盘、第二管道轮盘和标准量器;油泵安装在储油罐内,并通过管路连接稳压罐容器,再通过管路和消气过滤器与瞬时流量计的进油口连接,瞬时流量计的出油口通过管道与第一管道轮盘连接,第二管道轮盘通过管道与标准量器连接。该装置采用稳压罐容器加变频调速的方式控制,通过变频器来控制油泵转速,实现系统压力稳定,系统的流量调节采用调节阀和泵、变频器调节相结合方式,可满足各口径流量稳定性的调节需求,并降低了系统能耗,检测过程可由微机系统控制,自动化程度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