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活性阴极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52517A

    公开(公告)日:2012-02-15

    申请号:CN201110323975.4

    申请日:2011-10-2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活性阴极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作为阴极基体的Ni网;配置过渡层涂覆液,其中Rh(NO3)3的含量为1g/L~3g/L;将过渡层涂覆液涂覆于Ni网上并进行烘干和热分解处理以在Ni网上得到过渡层;配置活性层涂覆液,其中H2PtCl6·6H2O、RuCl3·3H2O和Ce(NO3)3·6H2O的含量分别为3~6g/L、15~25g/L和1~2g/L;以及将活性层涂覆液涂覆于具有过渡层的Ni网上并进行烘干和热分解处理以在过渡层上得到活性层。根据上述方法制备的高活性阴极的组成为Ni/Rh2O3/RuO2-Pt-CeO2,基体表面的过渡层与活性层通过分开涂覆来实现,涂覆层中铑元素负载量仅为0.08~0.2g/m2,涂覆层制作过程为“预烘干+热分解”,避免了气孔的产生,极大地改善了过渡层与Ni基体结合力,使电极整体稳定性好,抗反向电流冲击和抗中毒能力大大增强。

    一种复合型活性阴极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21892B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110266645.6

    申请日:2011-09-0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复合型活性阴极制备方法,包括:提供作为阴极基体的Ni网;配置过渡层涂覆液,其中Pd(NO3)2的含量为5~10g/L;将过渡层涂覆液涂覆于Ni网上并进行烘干和热分解处理以在Ni网上得到过渡层;配置活性层涂覆液,其中H2PtCl6·6H2O和RuCl3·3H2O的含量分别为10~15g/L和6~10g/L;以及将活性层涂覆液涂覆于具有过渡层的Ni网上并进行烘干和热分解处理以在过渡层上得到活性层。根据上述方法制备的复合型活性阴极的组成为Ni/PdO/RuO2-Pt,基体表面的过渡层与活性层通过分开涂覆来实现,涂覆层中钯元素负载量仅为0.3~0.4g/m2,涂覆层制作过程为“预烘干+热分解”,避免了气孔的产生,极大地改善了过渡层与Ni基体结合力,使电极整体稳定性好,抗反向电流冲击和抗中毒能力大大增强。

    一种高活性阴极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52517B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110323975.4

    申请日:2011-10-2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活性阴极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作为阴极基体的Ni网;配置过渡层涂覆液,其中Rh(NO3)3的含量为1g/L~3g/L;将过渡层涂覆液涂覆于Ni网上并进行烘干和热分解处理以在Ni网上得到过渡层;配置活性层涂覆液,其中H2PtCl6·6H2O、RuCl3·3H2O和Ce(NO3)3·6H2O的含量分别为3~6g/L、15~25g/L和1~2g/L;以及将活性层涂覆液涂覆于具有过渡层的Ni网上并进行烘干和热分解处理以在过渡层上得到活性层。根据上述方法制备的高活性阴极的组成为Ni/Rh2O3/RuO2-Pt-CeO2,基体表面的过渡层与活性层通过分开涂覆来实现,涂覆层中铑元素负载量仅为0.08~0.2g/m2,涂覆层制作过程为“预烘干+热分解”,避免了气孔的产生,极大地改善了过渡层与Ni基体结合力,使电极整体稳定性好,抗反向电流冲击和抗中毒能力大大增强。

    一种复合型活性阴极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21892A

    公开(公告)日:2012-01-18

    申请号:CN201110266645.6

    申请日:2011-09-0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复合型活性阴极制备方法,包括:提供作为阴极基体的Ni网;配置过渡层涂覆液,其中Pd(NO3)2的含量为5~10g/L;将过渡层涂覆液涂覆于Ni网上并进行烘干和热分解处理以在Ni网上得到过渡层;配置活性层涂覆液,其中H2PtCl6·6H2O和RuCl3·3H2O的含量分别为10~15g/L和6~10g/L;以及将活性层涂覆液涂覆于具有过渡层的Ni网上并进行烘干和热分解处理以在过渡层上得到活性层。根据上述方法制备的复合型活性阴极的组成为Ni/PdO/RuO2-Pt,基体表面的过渡层与活性层通过分开涂覆来实现,涂覆层中钯元素负载量仅为0.3~0.4g/m2,涂覆层制作过程为“预烘干+热分解”,避免了气孔的产生,极大地改善了过渡层与Ni基体结合力,使电极整体稳定性好,抗反向电流冲击和抗中毒能力大大增强。

    一种活性阴极用多孔三角镍网

    公开(公告)号:CN202246893U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120337647.5

    申请日:2011-09-0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性阴极用多孔三角镍网,包括镍板,镍板上开有多个三角形网孔,相邻的三角形网孔之间具有共用边。因为采用三角形网孔结构,相对于现有的菱形或者方形网孔来说,本实用新型的活性阴极用多孔三角镍网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电力线分布更加均匀,更加有利于活性物质的涂覆,涂层不易脱落,使同等条件下电极使用寿命更长。

    一种活性阴极用镍网
    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246894U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120408569.3

    申请日:2011-10-2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活性阴极用镍网,包括镍板,镍板上开有多个矩形网孔,相邻的矩形网孔之间具有共用边。因为采用矩形网孔结构,相对于现有的菱形或方形网孔来说,本实用新型的活性阴极用镍网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电力线分布更加均匀,更加有利于活性物质的涂覆,涂层不易脱落,使同等条件下电极使用寿命更长。此外,镍网的网格径向和纬向扁丝的边缘还可以经过圆弧化处理,从而使得活性物质涂覆层易于附着,镍网涂覆效果更佳。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