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ZigBee技术实现可视设备动态管理的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56969A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910047772.3

    申请日:2019-0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用ZigBee技术实现可视设备动态管理的系统及方法,该方法将设备终端安装在选定的需要定位的医疗设备上,在使用的该医疗设备的每个房间放置一个路由作为路由节点,设备终端通过无线电与路由连接;多个房间的路由通过无线电与ZigBee协调器连接在一起;多个路由的路由节点位置都是固定的,通过指令查询设备终端与路由之间的信号强度,来判定医疗设备离哪个路由节点距离最近,信号强度最强的路由节点就是医疗设备距离最近地方,从而确定医疗设备的位置,然后,设备终端将位置信息通过路由节点组成的网络经ZigBee协调器发送到计算机并进行显示。本发明便于及时获取,以实现保障麻醉安全、提高麻醉质量及效率,改进麻醉科设备管理质量的目的。

    手术麻醉可视化监测躯体颜色温度及感应呼吸动度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120193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518623.2

    申请日:2022-05-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手术麻醉可视化监测躯体颜色温度及感应呼吸动度的装置,属于麻醉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主绑带,主绑带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肩带,主绑带前端面开设有开口,开口前端面固定连接有保护盒,保护盒前端面铰接有安装盖,安装盖内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板,安装板内表面固定安装有若干红外测温传感器,安装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管,安装管周侧面螺纹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顶端固定安装有检测主体。本发明能够在病人铺单的情况下实时、清晰的观测病人情况,能够更加有效的观察病人躯体皮肤颜色和温度以及智能感应呼吸动度和呼吸频率情况,使用智能,便于术中管理监测及数据搜集分析。

    一种模拟灸法的柔性多模式穴位电刺激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70159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310073443.2

    申请日:2023-0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皮肤电刺激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拟灸法的柔性多模式穴位电刺激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通过黏贴面设置有控制电路组件和电刺激电极;控制电路组件通过信号连接有遥控装置,遥控装置用于控制控制电路组件驱动电刺激电极进行放电;本发明中,该电刺激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将电刺激电极的一侧贴在人体需要治疗的穴位上,然后启动控制器电源,使得遥控装置通过蓝牙与控制电路组件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再通过模式切换模块选择电刺激电极的放电模式及电刺激强度,且放电模式包括普通模式、提插模式、捻模式和转模式,通过以上四种模式来模拟提插、捻、转的行针手法,增加了电刺激治疗的多样性,能够促进疗效。

    一种乌梅混合喷雾的制备方法及乌梅混合喷雾

    公开(公告)号:CN114452323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210104417.7

    申请日:2022-0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乌梅混合喷雾的制备方法及乌梅混合喷雾,该方法包括将免煎颗粒乌梅3.22~5.22g、金银花颗粒1.0~1.4g、薄荷颗粒0.1~0.4g放入混合容器中,再加入45~55ml开水形成混合液;用玻璃棒搅拌混合液至颗粒完全融化形成药液;待药液冷却至室温后形成乌梅混合喷雾成品;将乌梅混合喷雾成品分装至喷雾瓶中待用。本发明针对全身麻醉患者口干、咽喉痛的发生机理,通过药物功效筛选乌梅、金银花、薄荷三种中药,利用乌梅生津止渴、养阴除烦;金银花、薄荷清利咽喉,清热解毒,联合应用共奏益气生津,清热杀菌之功,拟通过临床应用缓解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口干、咽喉痛。本发明的乌梅混合喷雾使用时,通过将乌梅混合喷雾用喷雾瓶喷进患者嘴里,可以缓解全麻患者术后口干及咽喉痛。

    一种旋转式药瓶稳固雾化器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19090637U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23182897.3

    申请日:2022-11-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式药瓶稳固雾化器设备,涉及雾化器技术领域,该旋转式药瓶稳固雾化器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下不便于对药瓶稳固旋转雾化处理的技术问题;该药瓶稳固雾化器设备包括盖板;盖板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螺纹接头,螺纹接头的外侧设置有瓶体,盖板的内侧设置有驱动组件,盖板的上端设置有布水组件,螺纹接头的内侧设置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圆盘,圆盘的内侧设置有雾化组件,瓶体的上端开设有螺纹槽,螺纹槽与螺纹接头螺纹连接;该旋转式药瓶稳固雾化器设备只需通过布水组件均匀分布至圆盘的内部,启动旋转电机带动圆盘转动,通过雾化组件对高速旋转的液体进行雾化喷出,从而实现了便于对药瓶稳固旋转雾化处理。

    引流袋环形卡扣夹固定器

    公开(公告)号:CN215023288U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20627692.8

    申请日:2021-03-29

    Inventor: 刘冰玉 段娜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引流袋环形卡扣夹固定器,包括固定器主体,所述固定器主体的表面设置有中层隔板,所述中层隔板的一侧设置有环形固定扣,所述固定器主体的表面设置有魔术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流袋环形卡扣夹固定器,底部环形夹可打开并穿过引流袋上塑料环,也可穿过病床防护栏将引流袋固定于防护栏处,底部的凸起隔挡,可分别挂多个引流袋,便于引流袋辨认,防止引流袋移位,中层隔板进一步防止引流袋移位,顶层夹子可夹与床旁或夹于患者衣服处,防止患者翻身或下床活动不注意导致引流管牵拉而造成脱管意外,侧壁的魔术贴可防止引流管打折,塑料夹暂不用时,可将塑料夹反向折叠于卡口环内,便于携带和方便收纳。

    一种自动尿量监测器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056049U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20659140.8

    申请日:2019-05-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尿量监测器,监测组件包括监测外壳、控制器、拉力传感器、挂钩、引流袋、显示屏、监测摄像头以及警报器,所述监测外壳的内部集成有所述控制器以及拉力传感器,所述拉力传感器的监测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挂钩,所述挂钩钩持有所述引流袋,所述拉力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警报器以及显示屏,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到无线模块,所述无线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监测终端,所述监测外壳上通过固定支架固定连接监测摄像头,所述监测摄像头的采集端正对着所述引流袋,所述监测摄像头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本实用新型监测更加准确。

    手术室用转运车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754869U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220150903.8

    申请日:2022-01-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手术室用转运车,包括:转运车、收纳组件、防雨布、固定组件,所述的收纳组件固设于转运车顶部左侧,所述的防雨布固设于收纳组件一侧,所述的固定组件固设于转运车顶部右侧,该手术室用转运车,通过在转运车上设置防雨布,可以在雨天转运患者时进行有效遮蔽保护,避免患者雨淋,通过固定组件可以有效对防雨布进行固定,使其稳妥安全,当晴天不需使用时,收纳组件即可将防雨布有效收纳,不占空间。

    一种手术室用鼻氧管与气管导管连接器

    公开(公告)号:CN208809258U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820551439.7

    申请日:2018-04-17

    Inventor: 梅娜 段娜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术室用鼻氧管与气管导管连接器,包括堵盘以及塞管;所述的堵盘上设置有贯穿堵盘顶面、底面的通气孔以及吸痰孔,所述的堵盘的侧面设置有与鼻氧管上的出氧管配合的插孔;所述的塞管为内部带有通孔的管体,塞管固定在所述堵盘的底面上,塞管的直径小于堵盘的直径,且塞管与堵盘同轴设置;所述的通气孔、吸痰孔以及插孔均与所述的通孔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适配鼻氧管上出氧管与气管导管端口处形状的连接器,使鼻氧管与气管导管可通过插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简单且可靠;本实用新型在连接器上预留了供患者呼出气体或进行吸痰操作的气孔,在吸痰时无需取下连接器,使吸痰操作更加方便。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专用穿刺针

    公开(公告)号:CN203677210U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420040720.6

    申请日:2014-01-23

    Inventor: 王伟 段娜 杨新园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连续臂丛神经阻滞专用穿刺针。包含引导针和引导针外部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为透明管,所述导管外部包含可充入液体的膜,所述膜为软质且可紧贴导管外部也可分离,所述膜靠近引导针的针头的部分为突起的膜,其远离针头逐渐贴近导管的壁,该膜包含内部空间,包含一个注射口。所述突起的膜端部有孔。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固定稳固,不会脱落,发挥范围广,可以缓释,生效快。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