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429276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010187343.9
申请日:2020-03-17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西北分部 ,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Q40/04 , G06Q30/0201 , G06Q30/0601 , G06Q50/06 , G06F16/27 , G06F16/2458 , G06F21/62 , G06F21/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以太坊私有链的多能源分布式交易与智能合约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设定智能合约的创始节点为管理员节点,其他节点为用户节点;2)区分管理员节点与用户节点的系统功能和账户权限,有且仅有管理员节点可以通过能源开关函数对于区块链中可交易的能源类型进行增删;3)用户实现多种能源同时交易,智能合约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将用户发布的信息进行撮合交易。本发明能够有效地解决现今能源交易系统中心化及安全保障不足等问题,同时为目前区块链技术在多能源交易领域发展受限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
-
公开(公告)号:CN111464643A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2010250670.4
申请日:2020-04-0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西北分部 ,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4L29/08 , H04L9/32 , G06Q40/04 , G06F40/25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多能源交易与管理平台。该平台包括区块链层、智能合约层、前端交互层和数据库层,其中区块链层存储能源交易的每一条交易记录以及区块链本身的区块相关元素;智能合约层存储能源信息和交易信息,并响应于前端交互层的合约调用返回结果;前端交互层接收用户注册,并接收买卖双方发布的交易信息,通过与智能合约层交互,将交易数据存储在智能合约的待撮合交易信息结构体,并执行智能合约的交易撮合;数据库层用于存储用户注册信息、个人资料以及区块链交易信息中的交易双方的账户地址和姓名的映射关系。本发明能实现用户之间自由发布和自动撮合,保障交易的公开化,分布式需求,为区块链技术应用化提供新的解决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429281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222801.8
申请日:2020-03-26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西北分部 ,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布式能源交易领域,涉及一种基于能源网络约束和多次背包问题的分布式能源交易撮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设计一种能源调度的增广优化模型,约束用户的交易量为申报量和能源网络限制量的较小值,为分布式交易添加安全校核环节;2)基于传统单次背包模型,以市场成交价值最大为目标,设计一种更符合点对点交易的多次背包模型,对多个买方和卖方进行交易撮合。本发明为能源分布式交易与实际物理调度衔接提供思路,为点对点的分布式交易市场提出普惠高效的撮合模型,对分布式能源交易与实际情况衔接具有较强参考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1464643B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010250670.4
申请日:2020-04-0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西北分部 ,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4L29/08 , H04L9/32 , G06Q40/04 , G06F40/25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多能源交易与管理平台。该平台包括区块链层、智能合约层、前端交互层和数据库层,其中区块链层存储能源交易的每一条交易记录以及区块链本身的区块相关元素;智能合约层存储能源信息和交易信息,并响应于前端交互层的合约调用返回结果;前端交互层接收用户注册,并接收买卖双方发布的交易信息,通过与智能合约层交互,将交易数据存储在智能合约的待撮合交易信息结构体,并执行智能合约的交易撮合;数据库层用于存储用户注册信息、个人资料以及区块链交易信息中的交易双方的账户地址和姓名的映射关系。本发明能实现用户之间自由发布和自动撮合,保障交易的公开化,分布式需求,为区块链技术应用化提供新的解决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429276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187343.9
申请日:2020-03-17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西北分部 ,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以太坊私有链的多能源分布式交易与智能合约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设定智能合约的创始节点为管理员节点,其他节点为用户节点;2)区分管理员节点与用户节点的系统功能和账户权限,有且仅有管理员节点可以通过能源开关函数对于区块链中可交易的能源类型进行增删;3)用户实现多种能源同时交易,智能合约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将用户发布的信息进行撮合交易。本发明能够有效地解决现今能源交易系统中心化及安全保障不足等问题,同时为目前区块链技术在多能源交易领域发展受限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
-
公开(公告)号:CN112732833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110024688.7
申请日:2021-01-0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取区块链信息的通用数据桥架构和设计方法,包括数据储存模块,外部输入模块、链式请求发生模块、动态请求发生模块、线程池模块;外部输入模块包括:链状态模块、动态请求模块,所述链式请求发生模块包括:元数据模块、结构描述符模块、差异序列生成模块、请求生成器,元数据模块通过差异序列生成模块与请求生成器连接,结构描述符模块与请求生成器连接;动态请求发生模块包括:缓冲区模块、结构描述符模块、请求生成器,请求生成器与结构描述符模块、缓冲区模块分别连接。本发明中的数据桥能够很好地克服由数据源结构性差异带来的系统复杂性和不稳定性,降低了数据源的结构性和特性差异对本地应用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7424271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032348.4
申请日:2023-08-1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规划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规划方案生成方法及装置,包括:求解预先构建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规划模型,得到优化结果;基于所述优化结果,得到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规划方案;所述优化结果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种:电网节点间直流线路的建设系数、电网节点的换流器的额定容量、电网节点的储能建设系数、电网节点的储能的额定功率、电网节点的储能装置的额定容量;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尽量减小配电网综合成本的同时规划直流线路和储能设备,建立配电网的多层级消纳模式,提高配电网的消纳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117564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094780.4
申请日:2024-01-23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朱刘柱 , 张辉 , 焦在滨 , 王绪利 , 张超逸 , 刘俊杉 , 宁可儿 , 葛成 , 沈玉明 , 代磊 , 陈天佑 , 聂元弘 , 崔宏 , 程啸 , 惠慧 , 李蕊 , 刘伟 , 闫涛 , 何安阳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直流配电形态下配电网多层级光伏消纳模式的协同运行优化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大规模光伏接入配电网造成功率溢出、传统配电网消纳困难、系统运行指标下降的缺陷。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多层级的协同控制策略框架的构建;数学模型的建立;配电网多层级光伏消纳模式的协同运行优化处理。本发明提出了基于直流分层接入装置的配电网多层级消纳模式,并综合考虑储能、低压直流互联、中压直流送出多个消纳层级,建立协同优化模型,实现多层级的高效率配合。
-
公开(公告)号:CN116914788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877338.4
申请日:2023-07-17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提升薄弱供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储能选址定容方法及系统,获取输电网参数、线路参数、储能参数、分布式电源参数、牵引变电站参数、发电站参数、场景参数及成本参数;将获取的参数输入预先建立的选址定容优化模型中进行求解,得到储能的选址定容结果;输出储能的选址定容结果。本发明能够使储能有效地与分布式电源等已有资源配合,提高外部供电系统可靠性与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780669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602012.0
申请日:2023-05-2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规划优化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运行优化方法及装置,包括:求解预先构建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运行优化模型,得到优化结果;基于所述优化结果,得到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运行优化方案;其中,所述优化结果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种:交流线路传输功率、直流线路注入功率、储能设备充放电功率、变电站节点注入功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充分利用了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和调控能力,在实现溢出光伏功率消纳的同时提高配电网的运行表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