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71742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626793.8
申请日:2024-11-1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缆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屏蔽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高压直流电缆。本申请的电缆屏蔽层材料,其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基体树脂100份,5~20份的导电材料,0.1~2份的炭黑改性剂,0.1~2份的空间电荷抑制剂,0.1~1份的加工助剂;所述基体树脂包括重量比为(3~7):(3~7)的聚丙烯和弹性体;所述导电材料包括炭黑。本申请的电缆屏蔽层材料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并且耐高温形变,同时还具有非交联特性便于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17567812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83689.0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改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电缆。按质量份数计,改性树脂复合材料包括以下组分:聚丙烯树脂55~75份、SEBS 10~25份、HDPE 5~15份、无机填料3~9份、表面活性剂1~5份、相容剂1~5份及电压稳定剂2~8份,电压稳定剂包括芳香类电压稳定剂。该改性树脂复合材料中各组分之间相互作用,使改性树脂复合材料的韧性较好,击穿场强较高,且耐高温性能、机械性能及绝缘性能较佳。
-
公开(公告)号:CN11748727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585248.4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C08L23/12 , C08L23/08 , C08L51/06 , C08L53/02 , C08L51/00 , C08L29/14 , C08L23/16 , C08L51/04 , C08L29/04 , C08L33/02 , H01B3/4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电缆。按质量份数计,聚丙烯复合材料包括以下组分:聚丙烯60~80份、未接枝弹性体20~40份、接枝弹性体0.5~1.5份、β成核剂0.01~0.2份及亲水剂3~6份;亲水剂包括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丙烯酸、聚乙烯醇和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该聚丙烯复合材料中各组分之间相互作用,有效提升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抗水树性能,且兼具较高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739502A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2010485176.6
申请日:2020-06-01
IPC: G10K11/162 , G10K11/172 , B32B1/08 , B32B3/12 , B32B3/26 , B32B7/12 , B32B15/01 , B32B15/18 , B32B15/06 , B32B15/095 , B32B25/04 , B32B27/06 , B32B3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阻尼内衬六方蜂窝穿孔板水下吸声超材料,通过焊接或胶接穿孔上面板、蜂窝层芯、下面板,形成多个蜂窝共振腔单元,并在蜂窝共振腔单元的侧壁和底面上粘贴阻尼内衬层,改善了结构的声阻抗特性,提高了结构的低频吸声性能。轻质蜂窝夹层板结构在实现良好的低频水下吸声性能的前提下,减轻了结构重量,保证了结构承载性能,解决了传统水下吸声结构在普遍存在低频吸声性能不佳、质量较重、承载性能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71568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699230.1
申请日:2024-11-26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27/0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缆用聚丙烯弹性体共混材料空间电荷注入特性评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聚丙烯弹性体共混材料制成的待测样品处于预设测试条件的情况下,获取待测样品中的电流信息和待测样品对应的压电传感器的传感器信号信息;根据传感器信号信息确定空间电荷分布信息;根据电流信息和空间电荷分布信息,确定空间电荷注入特性评估结果。采用本方法能够在预设测试条件下基于待测评样品中的电流准确分析真实的注入电流,获得准确的电荷注入速率,从而利用电荷注入速率准确分析待测样品中的电荷输运,进而提高空间电荷注入特性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455881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494641.2
申请日:2023-11-10
IPC: G06T7/00 , G06T7/593 , G06T7/62 , G06T1/00 , G06V20/70 , G06V10/26 , G06V10/766 , G06V10/80 , G06V10/82 , E21F15/06 , E21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的井下抛矸固体充填充实率动态测量方法,属于井下抛矸充填中充实率参数计算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利用图像分割模型检测出单个矸石左右图像,计算单个矸石的面积;采用双目立体视觉获取中矸石区域的深度信息,求取单个矸石的预测体积;建立非线性回归模型修正单个矸石预测体积,计算单个矸石的质量,并确定采样区域矸石总质量;动态测量矸石充入采空区时的充实率,直到满足最小充实率的要求,夯实机停止对充填材料进行夯实。本发明采用上述的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的井下抛矸固体充填充实率动态测量方法,控制充填矸石质量不低于最小充实率的矸石需求量,可实现对矸石资源的合理分配,对固体充填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1696502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010486466.2
申请日:2020-06-01
IPC: G10K11/168 , G10K11/172 , B32B3/12 , B32B3/26 , B32B7/12 , B32B15/04 , B32B15/06 , B32B15/095 , B32B15/20 , B32B25/04 , B32B27/06 , B32B27/40 , B32B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尼内衬双层蜂窝穿孔板水下吸声超材料结构,从上至下包括依次连接的穿孔上面板、第一层蜂窝层芯、夹层穿孔面板、第二层蜂窝层芯和下面板,第一层蜂窝层芯和第二层蜂窝层芯内均设置有多个蜂窝共振腔单元,穿孔上面板上对应第一层蜂窝层芯结构的每个蜂窝共振腔单元周期性开设有第一孔,夹层穿孔面板上对应第二层蜂窝层芯的每个蜂窝共振腔单元周期性开设有第二孔;第一层蜂窝层芯的每一个蜂窝共振腔单元内设置有第一阻尼内衬层,第二层蜂窝层芯的每一个蜂窝共振腔单元内设置有第二阻尼内衬层。本发明具有优异的低频吸声性能以及良好的承载性能和轻量化性能,可根据实际工况需求进行相应调节,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
公开(公告)号:CN110763085A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10875571.2
申请日:2019-09-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装甲车和坦克等降噪的微穿孔正交排布矩形管夹芯吸声吸能复合结构,包括上面板、第一层水平布置矩形管、竖直布置矩形管、第二层水平布置矩形管和下面板。各部件经焊接或者粘接等形成整体结构。上面板、第一层水平布置矩形管和第二层水平布置矩形管上开设有吸音孔,开孔方向垂直于板面。吸音孔与结构内部空腔组成Helmholtz共鸣器吸收噪音。使用时,上面板朝向噪声源安装,下面板背向噪声源。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吸声性能优异以及能够承载和抵御一定的爆炸冲击波损伤,同时兼具重量轻的特点,具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576643A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910696266.7
申请日:2019-07-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高速列车和飞机机体降噪的微穿孔板双层层级蜂窝夹芯吸声承载复合结构,包括上面板、上层层级蜂窝、中间面板、下层层级蜂窝和下面板。上层层级蜂窝放置在上面板和中间面板之间,下层层级蜂窝放置在中间面板和下面板之间。在上面板和中间面板上开设有微穿孔,开孔方向均垂直于面板。各部件经焊接或者粘接等连接在一起,形成整体结构。使用时,上面板朝向噪声源,下面板背向噪声源。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用,设计性好,制造方便,具有较好的中低频段吸声性能以及优异的力学承载能力,同时兼具重量轻的特点,具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1830458B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申请号:CN201010164567.4
申请日:2010-05-06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C01B31/04
Abstract: 一种高纯度、高浓度的石墨烯悬浮液的制备方法,以天然鳞片石墨与强氧化剂反应得到氧化石墨;再将其分散于分散剂中,超声分散得到氧化石墨烯悬浮液;在氮气保护下,将氧化石墨烯悬浮液与水合肼混合,在恒温和超声辐射下反应即可制备出稳定的石墨烯悬浮液。相比于传统制备石墨烯悬浮液的方法,此方法在氧化石墨烯的还原过程中引入超声波,具有以下优点:制备的石墨烯悬浮液具有高浓度(>1mg·mL-1)、高纯度(无表面活性剂等杂质的影响)、高分散稳定性(稳定分散的时间大于60天)等优点;由此方法制备的石墨烯具有较高的电导率(>700S·m-1)、较少的层数和较高的纯度;大大加快了还原反应的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此方法不需要高温,工艺简单易行,非常适合于工业上大规模生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