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片材及使用该立体片材的吸收性物品

    公开(公告)号:CN107708635B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1680036047.0

    申请日:2016-07-19

    Abstract: 本发明的立体片材(10)具有:第一纤维层(11),其具有第一面(111)及第二面(112);及第二纤维层(12),其具有第一面(121)及第二面(122)。两层以第一纤维层第二面(112)与第二纤维层第一面(121)对置的方式层积。立体片材(10)的第一纤维层(11)向离开第二纤维层(12)的方向突出而形成有多个中空的凸部(20)。第一纤维层(11)及第二纤维层(12)由无纺布构成。第一纤维层(11)包含多种纤维。多种上述纤维包含由第一纤维及第二纤维构成的至少两种纤维。第一纤维及第二纤维分别包含高熔点成分及低熔点成分,该高熔点成分与该低熔点成分的直径比不同。

    无纺布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368673A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680072271.5

    申请日:2016-12-07

    Abstract: 本发明的无纺布含有液膜开裂剂或下述化合物、与选自下述成分(A)、成分(B)及成分(C)的1种或多种。化合物:相对于表面张力为50mN/m的液体的铺展系数是15以上、水溶解度为0g以上且0.025g以下的化合物成分(A):下述通式(S1)表示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成分(B):聚氧亚烷基改性多元醇脂肪酸酯成分(C):具有羟基磺基甜菜碱基的两性表面活性剂(式中,Z表示3价的选自可含有酯基、酰胺基、胺基、聚氧亚烷基、醚基、以及双键的碳数1以上且12以下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链中的基团;R7及R8分别独立地表示可含有酯基、酰胺基、聚氧亚烷基、醚基或双键的碳数2以上且16以下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X表示-SO3M、-OSO3M或-COOM,M表示H、Na、K、Mg、Ca或铵)。

    吸收性物品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311286B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1780033450.2

    申请日:2017-05-26

    Abstract: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表面片材、背面片材、以及上述表面片材与背面片材之间的吸收体,上述吸收性物品在肌肤抵接面侧具有以下区域:与穿戴者的排泄口相向的排泄口相向部;以包围该排泄口相向部的方式在面方向上连续地或非连续地配置的、上述表面片材及上述吸收体的厚度凹部;以及该厚度凹部与上述排泄口相向部之间的排泄液扩散区域,上述表面片材具有液膜开裂剂的含有部和非含有部,且在上述排泄口相向部具有上述含有部。

    吸收性物品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461290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880018165.8

    申请日:2018-06-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10),其具有表面片材(1)、背面片材(2)以及夹在所述表面片材与所述背面片材之间的吸收体(3),且在上述表面片材(1)的厚度的中间位置或吸收体侧具有液膜开裂剂的配置部。

    吸收性物品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311286A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780033450.2

    申请日:2017-05-26

    Abstract: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表面片材、背面片材、以及上述表面片材与背面片材之间的吸收体,上述吸收性物品在肌肤抵接面侧具有以下区域:与穿戴者的排泄口相向的排泄口相向部;以包围该排泄口相向部的方式在面方向上连续地或非连续地配置的、上述表面片材及上述吸收体的厚度凹部;以及该厚度凹部与上述排泄口相向部之间的排泄液扩散区域,上述表面片材具有液膜开裂剂的含有部和非含有部,且在上述排泄口相向部具有上述含有部。

    层叠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687285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580046167.4

    申请日:2015-04-15

    Abstract: 本发明的层叠无纺布具有第1纤维层(10)与层叠于所述第1纤维层的第2纤维层(20),第1纤维层(10)具有自第2纤维层侧(20)向第1纤维层(10)侧突出的多个凸部(40)。凸部(40)被构成上述第1纤维层(10)的纤维所填满。将第1纤维层(10)在其厚度方向上假想性地进行二等分,将二等分而得的2个部位中距离第2纤维层(20)较远一侧的部位设为第1纤维层第1部位(11),将距离第2纤维层(20)较近一侧的部位设为第1纤维层第2部位(12)时,第1纤维层第1部位(11)与第1纤维层第2部位(12)的亲水度不同,且第2纤维层(20)的亲水度高于第1纤维层第1部位(11)及第1纤维层第2部位(12)的亲水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