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导电通路的防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3069659B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180039174.3

    申请日:2011-07-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导电通路的防水结构,该防水结构在不对导体施加不必要的负载的情况下使导体防水,并且能充分地获得用于绝缘的爬电距离。在绝缘体(7)的外周表面(8)上形成有多个沟槽(9)。沟槽(9)通过加热或切割而被形成为凹形的。沟槽(9)被形成在绝缘体(7)的外周表面(8)的预定范围(L)内。该预定范围(L)被设定成在其中提供包覆模部(5)的范围。包覆模部(5)是由弹性体制造的密封构件,并在预定范围(L)内被设置电线(2)上。此外,包覆模部(5)被形成为覆盖三个所述沟槽(9)。

    端子连接结构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140988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180047786.7

    申请日:2011-09-29

    Abstract: 提供一种端子连接结构,该端子连接结构能够制作地更加紧凑,并且能够容易地将端子夹具连接在一起,而在端子夹具之间不存在不均匀电阻。该端子连接结构(1)使连接到逆变器的汇流排(4)与连接到电机的线圈的第二端子夹具(3)相连。该端子连接结构(1)设置有:第一壳体(14),该第一壳体(14)容纳汇流排(4)的薄壁部(9);第二壳体(21),该第二壳体(21)收纳第二端子夹具(3)的电接触部(6),并且设置有插入部(24);夹子端子(33),该夹子端子(33)使得薄壁部(9)与电接触部(6)之间紧密接触;以及允许/限制部(13)。当插入部(24)位于预定位置时,允许/限制部(13)允许夹子端子(33)装接于第一壳体(14)或者第二壳体(21),当插入部(24)未位于预定位置时,允许/限制部(13)限制夹子端子(33)装接于第一壳体(14)或者第二壳体(21)。

    端子连接结构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140988A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180047786.7

    申请日:2011-09-29

    Abstract: [问题]提供一种端子连接结构,该端子连接结构能够制作地更加紧凑,并且能够容易地将端子夹具连接在一起,而在端子夹具之间不存在不均匀电阻。[解决方案]该端子连接结构(1)使连接到逆变器的汇流排(4)与连接到电机的线圈的第二端子夹具(3)相连。该端子连接结构(1)设置有:第一壳体(14),该第一壳体(14)容纳汇流排(4)的薄壁部(9);第二壳体(21),该第二壳体(21)收纳第二端子夹具(3)的电接触部(6),并且设置有插入部(24);夹子端子(33),该夹子端子(33)使得薄壁部(9)与电接触部(6)之间紧密接触;以及允许/限制部(13)。当插入部(24)位于预定位置时,允许/限制部(13)允许夹子端子(33)装接于第一壳体(14)或者第二壳体(21),当插入部(24)未位于预定位置时,允许/限制部(13)限制夹子端子(33)装接于第一壳体(14)或者第二壳体(21)。

    导电路径结构和线束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109329A

    公开(公告)日:2013-05-15

    申请号:CN201180044635.6

    申请日:2011-09-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3/00 B60K28/14 B60K2028/006 H01B7/328

    Abstract: 一种导电路径结构,包括:导体(28),该导体(28)包括通过易切断部(30)而互相连接的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以及半固态绝缘部件(31),该半固态绝缘部件(31)处于半固态并且覆盖该易切断部(30)。当所述易切断部(30)因为施加于该易切断部的冲击而被切断,致使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互相分离时,所述半固态绝缘部件(31)覆盖靠近所述易切断部(30)的所述分离的第一导电部和所述分离的第二导电部的端部。

    线束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081029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180041090.3

    申请日:2011-07-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B7/0045 B60R16/0215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线束,该线束能够充分地吸收涉及安装的位置偏移或尺寸公差。线束(21)被构造成具有:线束主体(22)、设置在该线束主体(22)的一端处的电机侧连接器(23)、以及设置在该线束主体(22)的另一端处的逆变器侧连接器(24)。线束主体(22)被构造成具有:高压导电路径(25);以及总体地覆盖所述高压导电路径(25)的磁屏敝构件(26)。高压导电路径(25)被构造成包括:导体主体(27);连接单元(28、29);以及模部(30)。该导体主体(27)设置有公差吸收单元(31)。

    线束
    7.
    发明公开
    线束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07393634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174520.8

    申请日:2017-03-22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高压装置的线束,该线束包括:导电路径,该导电路径用作干线电缆;分支电缆,该分支电缆从干线电缆分支;和分支连接部,该分支连接部连接干线电缆与分支电缆,其中,干线电缆具有干线电缆侧导体露出部,在该干线电缆侧导体露出部处,位于干线电缆的预定位置的干线电缆的被覆部被去除,分支电缆具有分支电缆侧导体露出部,在该分支电缆侧导体露出部处,位于分支电缆的预定位置的分支电缆的被覆部被去除,干线电缆侧导体露出部与分支电缆侧导体露出部在分支连接部处连接,并且分支连接部具有用作绝缘部和防水部的绝缘防水部。

    线束及线束的布线结构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155321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180049827.6

    申请日:2011-10-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G3/0406 B60R16/0215 H02G3/0487

    Abstract: [问题]用于提供能够防止由发热所引起的高温及其影响的线束和线束的布线结构。[解决问题的手段]线束(22)包括具有多根高电压导电线(27)的线束主体(24)。高电压导电线(27)在相邻的高电压导电线(27)之间布置有间隙(37)。此外,该多根高电压导电线(27)布置成维持作为间隙(37)的间隔(41)。当使这样的高电压导电线(27)的弯曲部分直接或间接与覆盖线束(22)的屏蔽罩(23)接触时,变成线束(21)的布线结构。由于线束(22)的高电压导电线(27)在相邻的高电压导电线(27)之间布置有间隙,所以线束(22)的辐射性能优于高电压导电线被捆扎的线束。

    端子连接结构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140987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180047761.7

    申请日:2011-09-29

    Abstract: [问题]提供一种即使端子配件之间的位置偏移大仍能够将端子配件可靠连接在一起的端子连接结构。[解决方案]端子连接结构(1)连接汇流排(4)和连接到电机的线圈的第一端子配件(3)。端子连接结构(1)设置有:基座(11),该基座(11)具有底壁(16);端子保持器(12),该端子保持器(12)能够以重叠状态保持第一端子配件(3)和汇流排(4);以及移动装接部(13)。移动装接部(13)具有:底板部(22),该底板部(22)设置于端子保持器(12)并且与底壁(16)平行;以及保持狭缝(29),该保持狭缝(29)设置于基座(11),底板部(22)进入该保持狭缝(29),并且该保持狭缝(29)大于底板部(22)。移动装接部(13)将端子保持器(12)平行于底壁(16)的表面可移动地装接于基座(11)。

    屏蔽盖和屏蔽结构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181253B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180050980.0

    申请日:2011-10-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9/0007 H05K9/002

    Abstract: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根据电磁屏蔽装置而改进的屏蔽盖和屏蔽结构。通过加工导电板而形成的可滑动的屏蔽盖包括前屏蔽部、后屏蔽部、侧屏蔽部、连接部、入口和容纳空间,并且覆盖作为屏蔽对象的线束(11)。该屏蔽盖在横截面上形成为U形。该屏蔽结构包括屏蔽盖以及与该屏蔽盖接合的壁状屏蔽盖。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