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19175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532243.5
申请日:2023-11-1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纳滤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浸润有多元胺的聚合物基膜置于含有酰卤的有机溶液中进行界面聚合反应,制备纳滤膜;其中,酰卤包括芳香族多元酰氯和脂肪族酰卤。本申请提供的纳滤膜制备方法能够提升膜表面正电荷密度或降低膜表面负电荷密度,同时能够控制膜的截留分子量,使其具有高截留选择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510564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110428378.8
申请日:2011-12-1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簇集中式SON网络自优化方法,属于数字通信领域,该方法包括:把相关性较强的小区归为一个簇,在簇内及网络网络管理中心均设置SON实体,每个簇先进行粗调整,确定该簇内各小区是否需要调整天线倾斜角、天线方位角或下行发射功率各参数,若需要调整,输出参数调整指令;对簇内对应的基站进行相关参数调整;粗调整完毕,每一个簇内SON实体根据调整后的参数计算该簇内的容量与覆盖指标;网络网络管理再将每一个簇内的容量与覆盖指标参数输入到网络管理中心SON控制环中后,对每一簇整体的容量与覆盖指标进行评估,确定是否对相应簇内的所有基站进行相关参数的细调整;本发明通过先粗调再细调两次调整,能够较好地达到全局最优。
-
公开(公告)号:CN102510564B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1110428378.8
申请日:2011-12-1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簇集中式SON网络自优化方法,属于数字通信领域,该方法包括:把相关性较强的小区归为一个簇,在簇内及网络网络管理中心均设置SON实体,每个簇先进行粗调整,确定该簇内各小区是否需要调整天线倾斜角、天线方位角或下行发射功率各参数,若需要调整,输出参数调整指令;对簇内对应的基站进行相关参数调整;粗调整完毕,每一个簇内SON实体根据调整后的参数计算该簇内的容量与覆盖指标;网络网络管理再将每一个簇内的容量与覆盖指标参数输入到网络管理中心SON控制环中后,对每一簇整体的容量与覆盖指标进行评估,确定是否对相应簇内的所有基站进行相关参数的细调整;本发明通过先粗调再细调两次调整,能够较好地达到全局最优。
-
公开(公告)号:CN119793223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118959.3
申请日:2025-01-2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中信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过滤装置,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聚合物基膜浸润在含有水相单体的水相溶液中,以在聚合物基膜的表面浸润水相单体;在浸润有水相单体的聚合物基膜的表面上施加含有第一油相单体和第二油相单体的油相溶液,以发生界面聚合反应,在聚合物基膜的表面形成分离层;对分离层进行后处理,制备纳滤膜;其中,界面聚合反应的时间>30s;第一油相单体和第二油相单体分别能够与水相单体发生酰胺化反应;第二油相单体的分子量小于第一油相单体的分子量,第二油相单体与水相单体的结合能力大于第一油相单体与水相单体的结合能力,第二油相单体与水相单体的反应能力不小于第一油相单体与水相单体的反应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9158415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455949.0
申请日:2024-10-1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中信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IPC: B01D63/10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用于卷式膜元件的进水隔网及卷式膜元件,其包括多个横向网丝(1)、多个纵向网丝(2)和支撑部(3),所述横向网丝(1)和所述纵向网丝(2)相互交错排列形成单元格,所述进水隔网包括多个矩阵排列的单元格,所述支撑部(3)设置在所述横向网丝(1)和所述纵向网丝(2)的交叉位置,所述横向网丝(1)和所述纵向网丝(2)均连接于所述支撑部(3),所述支撑部(3)的高度大于所述单元格的所述横向网丝(1)和所述纵向网丝(2)的厚度,所述支撑部(3)用于和卷式膜元件的膜片接触,在所述进水隔网的厚度方向上,所述横向网丝(1)和所述纵向网丝(2)处于不同的平面。
-
公开(公告)号:CN102170402A
公开(公告)日:2011-08-31
申请号:CN201110144882.5
申请日:2011-05-3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H04L12/5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45/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布式网络技术领域,涉及Torus网络中的无死锁自适应路由算法,应用于虚拟直通交换方式或虫洞交换方式,利用两条虚拟通道R1和R2,R1为自适应通道,数据包在任何时候都能够访问,R2应用Mesh网络中的无死锁路由算法,这种组合新颖之处在于第一条通道并未为任意一对源节点和目的节点提供路由路径,在基于虚拟直通交换技术的Torus网络中,该算法是完全自适应的,在虫洞交换下是部分自适应的,当与流量控制系统相结合,在虚拟直通交换技术下,路由器的设计能大大地简化,并且得到很高的性能提升,模拟结果表明,无论是基于虚拟直通交换技术或是虫洞交换技术,该算法的性能均好于现有的算法。
-
公开(公告)号:CN102170402B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110144882.5
申请日:2011-05-3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H04L12/7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45/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布式网络技术领域,涉及Torus网络中的无死锁自适应路由算法,应用于虚拟直通交换方式或虫洞交换方式,利用两条虚拟通道R1和R2,R1为自适应通道,数据包在任何时候都能够访问,R2应用Mesh网络中的无死锁路由算法,这种组合新颖之处在于第一条通道并未为任意一对源节点和目的节点提供路由路径,在基于虚拟直通交换技术的Torus网络中,该算法是完全自适应的,在虫洞交换下是部分自适应的,当与流量控制系统相结合,在虚拟直通交换技术下,路由器的设计能大大地简化,并且得到很高的性能提升,模拟结果表明,无论是基于虚拟直通交换技术或是虫洞交换技术,该算法的性能均好于现有的算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