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59385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310879.5
申请日:2023-10-10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郑州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典型场景下充电负荷接入配变的影响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搭建配变基础负荷模型;S2、计算各类场景的配变基础负荷特性曲线;S3、搭建私家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模型,计算充电负荷特性曲线;S4、对各类场景多个充电桩同一时刻负荷进行叠加,与该场景充电桩合同容量之和做比值,计算得到充电桩同时率;S5、对调研用户同一时刻负荷进行叠加,与所有用户各自最大负荷即充电桩合同容量进行对比,分析其充电同时率;S6、采用概率性分析方法,分常态和极端两种情况开展“双校验”影响分析;S7、将三类场景基础负荷特性曲线与充电负荷特性曲线进行拟合,得到叠加负荷特性曲线。
-
公开(公告)号:CN110414776B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1910514955.1
申请日:2019-06-14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郑州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行业用电特性快速响应分析系统,本发明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PMS2.0系统和同期线损系统收集数据,利用抽样法及插值法处理缺失值及异常值得到可用数据,进而通过曲线迭代,研究分行业的用电特性曲线,发现其属地化用电特性规律,用电特性曲线通过可视界面进行图形化展示,实现负荷特性分析可视化、常态化,应对负荷特性正在发生变化而难以实时掌握的困境;解决现有方法或工具难以支撑因再电气化及能源转型升级所带来的负荷特性正在发生变化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126730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811282901.9
申请日:2018-10-31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郑州供电公司 , 天地电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子衿智研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饱和度的供电网格投资策略制定方法,从负荷发展、设备规模、网架结构、运行效率四个方面精选指标,构建配电网四个维度的饱和度评价指标体系,对供电网格进行饱和度综合评价,以供电网格的饱和度综合值为依据,升序排列以确定配电网优先投资区域。以现状投资匹配度、设备规模饱和度评价构成的矩阵图为依据,划分供电网格增量投资需求吸别;以网架结构饱和度、运行效率饱和度评价构成的矩阵图为依据,划分供电网格存量改造需求级别;综合供电网格的饱和度评价、增量投资需求级别、存量改造需求级别,制定各供电网格的投资策略。本发明能够有效识别增量配电业务范围,提高供电企业配网投资精准性,进而增强供电企业增量配电业务市场竞争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414776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10514955.1
申请日:2019-06-14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郑州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行业用电特性快速响应分析系统,本发明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PMS2.0系统和同期线损系统收集数据,利用抽样法及插值法处理缺失值及异常值得到可用数据,进而通过曲线迭代,研究分行业的用电特性曲线,发现其属地化用电特性规律,用电特性曲线通过可视界面进行图形化展示,实现负荷特性分析可视化、常态化,应对负荷特性正在发生变化而难以实时掌握的困境;解决现有方法或工具难以支撑因再电气化及能源转型升级所带来的负荷特性正在发生变化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841081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702338.6
申请日:2022-06-21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郑州供电公司
IPC: G06F30/27 , G06F113/0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设备异常事故控制方法及系统,应用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获取历史运行数据;通过历史运行数据输入预设故障诊断模型,确定各故障类型;获取当前多维度运行数据;根据确定的历史运行数据与发生异常的各状态量相关联的各故障类型,生成多个电力设备运行子图;将多个电力设备运行子图进行叠加,得到整体电力设备运行图;利用所述整体电力设备运行图与正常运行状态下带有差异阈值的运行图进行比较判断异常事故。本发明通过构建故障诊断模型,确定故障与运行数据之间的关系,利用故障与运行数据之间的关系,对导致故障的运行数据进行评分,生成电力设备运行图,直观的能够判断异常事故,并且相比现有技术中单一指标判断准确度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05336073A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510797512.X
申请日:2015-11-18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郑州华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郑州供电公司
IPC: G08B13/183 , G08B13/19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8B13/183 , G08B13/194 , G08B13/196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动物侵入变电站早期预警设备,包括红外对射探测器、信号处理装置和摄像头,红外对射探测器与信号处理装置连接,信号处理装置与摄像头连接,信号处理装置与监控主机通过无线连接,监控主机与短信报警器连接,监控主机与至少两个信号处理装置连接,红外对射探测器包括投光器和受光器,投光器和受光器均与电源连接,其受光器与信号处理装置连接,红外对射探测器为单束红外对射探测器,摄像头为带储存卡的摄像头,本发明基于红外对射、拍照和短信报警技术于一体,具有反应快、准确率高的优点,能够及时了解站内小动物进入情况,为消除安全隐患提供早期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7543563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311567101.2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郑州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及系统,其首先响应于用户的第一用电请求,在第一时间通过DC/DC变换器向所述用户指示的第一设备输出第一直流电;根据预置的映射关系和所述第一直流电控制所述第一设备对应的电流检测装置和电压检测装置进行检测,得到第一检测结果;将所述第一检测结果输入至机器学习网络模型中进行优化和迭代。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数据模型的粗放性和面向新型用能负荷的不适用性问题,首次从技术细节上对多种电力用能负荷及其在单次大流量电力需求事件下的复杂非线性负荷变异适应性问题给出了可执行的技术解决方案,能够稳定增益各种电力用能负荷设备的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543563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567101.2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郑州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及系统,其首先响应于用户的第一用电请求,在第一时间通过DC/DC变换器向所述用户指示的第一设备输出第一直流电;根据预置的映射关系和所述第一直流电控制所述第一设备对应的电流检测装置和电压检测装置进行检测,得到第一检测结果;将所述第一检测结果输入至机器学习网络模型中进行优化和迭代。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数据模型的粗放性和面向新型用能负荷的不适用性问题,首次从技术细节上对多种电力用能负荷及其在单次大流量电力需求事件下的复杂非线性负荷变异适应性问题给出了可执行的技术解决方案,能够稳定增益各种电力用能负荷设备的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133829A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1110046438.X
申请日:2011-02-28
Applicant: 河南省电力公司郑州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标示条进行档案资料顺序归档的方法,该方法是在每个档案资料的资料盒的直立面上均设置横向标示条,并且,不同类档案资料的资料盒上设置的标示条的颜色不同,同一类档案资料的资料盒上设置的标示条的颜色相同,同一类档案资料中相邻资料盒上的标示条相互衔接形成一条连贯不间断的曲线或折线。所述标示条由颜色层、基础层和粘接层构成。本发明以不同颜色的标示条代表不同类别的档案资料,容易大类归位。另外,同一类别档案资料中相邻资料盒上的标示条相互衔接呈连贯形状,便于同类档案资料的资料盒顺序归位。
-
公开(公告)号:CN119990522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062172.X
申请日:2025-01-15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郑州供电公司
IPC: G06Q10/063 , G06Q50/06 , G06F16/26 , G06F16/28 , G06F18/232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视化与诊断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10千伏电网关键性能指标智能可视化与诊断系统,包括大数据集成与关联模块、智能决策管理模块、智能诊断分析模块、关键性能指标评估模块、多维预警模块、智能处理模块以及数据可视化模块,通过各模块的协同工作,实现了从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到可视化展示和智能处理的全流程优化。系统不仅能够帮助电网管理人员快速掌握网络运行状况,做出正确决策,还能通过智能预警和处理建议,提前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这种全面、智能的解决方案极大地提高了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为智能电网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