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配合端子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196575B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1980083451.7

    申请日:2019-12-17

    Abstract: 一种压配合端子(10),沿插入方向插入到在电路基板(30)设置的通孔(31)内,其中,具备:基部(11),沿插入方向延伸;前端部(12),设置在比基部(11)靠插入方向的前方处,且具有前端部侧角部(14);及一对变形部(13),将基部(11)与前端部(12)连结,并与通孔(31)的内壁接触而发生弹性变形,在一对变形部(13)设有变形部侧角部(15),一对变形部(13)具有容易变形部(16),该容易变形部(16)是在外侧的变形部侧角部(15A)设置的曲面的曲率半径(RL)比在前端部侧角部(14)设置的曲面的曲率半径(RS)大的部分,所述外侧的变形部侧角部(15A)是变形部侧角部(15)中的在与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位于外侧的变形部侧角部。

    压配合端子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196575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1980083451.7

    申请日:2019-12-17

    Abstract: 一种压配合端子(10),沿插入方向插入到在电路基板(30)设置的通孔(31)内,其中,具备:基部(11),沿插入方向延伸;前端部(12),设置在比基部(11)靠插入方向的前方处,且具有前端部侧角部(14);及一对变形部(13),将基部(11)与前端部(12)连结,并与通孔(31)的内壁接触而发生弹性变形,在一对变形部(13)设有变形部侧角部(15),一对变形部(13)具有容易变形部(16),该容易变形部(16)是在外侧的变形部侧角部(15A)设置的曲面的曲率半径(RL)比在前端部侧角部(14)设置的曲面的曲率半径(RS)大的部分,所述外侧的变形部侧角部(15A)是变形部侧角部(15)中的在与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位于外侧的变形部侧角部。

    压配合端子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792113B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1780061014.6

    申请日:2017-10-04

    Abstract: 一种压配合端子,向在电路基板设置的通孔内插入,以相对于所述通孔的内壁弹性地接触的状态与所述通孔导通连接,其中,所述压配合端子具备:前端部(12),位于向所述通孔插入的插入方向的前端侧;基部(14),位于所述前端部(12)的相反侧;及一对弹性接触片(13、13),隔着开口部(16)而彼此相对地配置,位于所述前端部(12)与所述基部(14)之间而将两者连结,在包含所述前端部(12)与所述弹性接触片(13)的交界部的区域、及包含所述基部(14)与所述弹性接触片(13)的交界部的区域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应力分散部(17),该应力分散部(17)向与所述弹性接触片(13)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

    压配合端子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792113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780061014.6

    申请日:2017-10-04

    Abstract: 一种压配合端子,向在电路基板设置的通孔内插入,以相对于所述通孔的内壁弹性地接触的状态与所述通孔导通连接,其中,所述压配合端子具备:前端部(12),位于向所述通孔插入的插入方向的前端侧;基部(14),位于所述前端部(12)的相反侧;及一对弹性接触片(13、13),隔着开口部(16)而彼此相对地配置,位于所述前端部(12)与所述基部(14)之间而将两者连结,在包含所述前端部(12)与所述弹性接触片(13)的交界部的区域、及包含所述基部(14)与所述弹性接触片(13)的交界部的区域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应力分散部(17),该应力分散部(17)向与所述弹性接触片(13)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