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985227A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180033208.8
申请日:2011-07-0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牧田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Q41/00 , B23B47/34 , B23B2270/30 , B23Q11/0046 , B23Q11/0071 , B25D17/04 , Y02P70/17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集尘装置以及冲击工具。在对由冲击工具的加工作业所产生的粉尘进行集尘的集尘装置中,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工具钻头或作业区域的目视确认性的提高的技术。集尘装置(104)安装于冲击工具(101),并且对由加工作业所产生的粉尘进行集尘,其中,冲击工具(101)使装配于工具主体(103)的前端区域的工具钻头(119)至少沿长轴方向进行直线动作,由此对被加工材料进行规定的加工作业,该集尘装置(104)具有集尘部(141),该集尘部(141)的前端作为粉尘吸引口(141a)而开口,并且该集尘部(141)的外廓形状绕工具钻头(119)的长轴形成为不均匀的形状,集尘部(141)的位置能够选择绕工具钻头的长轴的任意的位置而绕钻头长轴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2971114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180033723.6
申请日:2011-07-0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牧田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5D17/22 , B23Q11/0046 , B23Q11/0071 , B25D17/20 , B25D2217/0057 , B25F5/026 , Y02P70/17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集尘装置以及冲击工具。在对冲击工具所产生的粉尘进行集尘的集尘装置中,提供一种能够相对于不具备用于安装集尘装置的安装部的冲击工具安装集尘装置的技术。集尘装置(104)对电动锤(101所产生的粉尘进行集尘,其中,电动锤(101)具有工具主体(103)以及拆卸自如地安装于该工具主体(103)的辅助手柄(110),在电动锤(101)安装有装配于工具主体(103)的前端区域的工具头(119),该电动锤使工具头(119)沿长轴方向呈直线状动作,集尘装置(104)具有:在前端具有粉尘吸引口(141a)的集尘部(141);与集尘部(141)连接且用于将粉尘朝下游侧移送的集尘软管(146);以及保持集尘软管(146)的软管保持部(147),软管保持部(147)能够相对于辅助手柄(110)进行装卸。
-
公开(公告)号:CN102642197A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1210028648.0
申请日:2012-02-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牧田
Inventor: 山内宪
IPC: B25F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有助于提高防振性能的防振把手。该防振把手具有把手主体和握持部,握持部的连接部和把手主体的连接部嵌合配置,并且在嵌合区域分别具有壁部,它们在与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互相向。在把手主体的连接部上形成有在握持部的径向上突出的凸缘部,在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上的凸缘部的前后处,以被相向壁部夹持且位于把手主体和握持部之间的方式,分别配置第一以及第二弹性体。握持部相对于把手主体的转动中心,在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上设定在第一以及第二弹性体间的中间区域,握持部具有径向壁部,它们在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上承受第一以及第二弹性体的与凸缘部相反一侧的各端部。
-
公开(公告)号:CN114763795A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111232064.0
申请日:2021-10-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牧田
Inventor: 山内宪
IPC: F04D25/08 , F04D29/52 , F04D29/64 , A41D13/002 , A41D2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送风装置。送风装置具有电机、风扇、壳体和环。在壳体的周壁部的外周面和环的内周面中的一方设置有突起,在另一方设置有卡止壁和引导壁。卡止壁在周向上与引导壁的一端相邻设置,且具有卡止面,该卡止面构成为在前后方向上阻碍环和壳体向彼此远离的方向移动。引导壁相对于壳体向后方引导环,且具有引导面,该引导面构成为将突起引导到能够与卡止面抵接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在突起远离引导面的方向侧,从引导面至与第二表面的端对应的位置延伸有敞开空间。据此,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有助于提高可安装于衣服的送风装置的操作性的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02985228B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180033213.9
申请日:2011-07-0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牧田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Q11/0046 , B25D17/04 , B25F5/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集尘装置以及冲击工具。在安装于冲击工具并对该冲击工具所产生的粉尘进行集尘的集尘装置中,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相对于冲击工具的安装状态的改善的技术。集尘装置(104)安装于冲击工具(101),并对该冲击工具(101)所产生的粉尘进行集尘,其中,冲击工具(101)使装配于工具主体(103)的前端区域的工具钻头(119)沿长轴方向进行直线动作,该集尘装置(104)具有:在前端具有粉尘吸引口(141a)的集尘部(141、143);以及与集尘部(141、143)连接且用于将从粉尘吸引口(141a)吸引的粉尘朝下游侧移送的粉尘移送部(146),集尘部(141、143)被工具钻头(119)的轴部(119b)保持,粉尘移送部(146)被工具主体(103)。
-
公开(公告)号:CN102985228A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180033213.9
申请日:2011-07-0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牧田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Q11/0046 , B25D17/04 , B25F5/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集尘装置以及冲击工具。在安装于冲击工具并对该冲击工具所产生的粉尘进行集尘的集尘装置中,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相对于冲击工具的安装状态的改善的技术。集尘装置(104)安装于冲击工具(101),并对该冲击工具(101)所产生的粉尘进行集尘,其中,冲击工具(101)使装配于工具主体(103)的前端区域的工具钻头(119)沿长轴方向进行直线动作,该集尘装置(104)具有:在前端具有粉尘吸引口(141a)的集尘部(141、143);以及与集尘部(141、143)连接且用于将从粉尘吸引口(141a)吸引的粉尘朝下游侧移送的粉尘移送部(146),集尘部(141、143)被工具钻头(119)的轴部(119b)保持,粉尘移送部(146)被工具主体(103)。
-
公开(公告)号:CN102971114B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180033723.6
申请日:2011-07-0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牧田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5D17/22 , B23Q11/0046 , B23Q11/0071 , B25D17/20 , B25D2217/0057 , B25F5/026 , Y02P70/17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集尘装置以及冲击工具。在对冲击工具所产生的粉尘进行集尘的集尘装置中,提供一种能够相对于不具备用于安装集尘装置的安装部的冲击工具安装集尘装置的技术。集尘装置(104)对电动锤(101所产生的粉尘进行集尘,其中,电动锤(101)具有工具主体(103)以及拆卸自如地安装于该工具主体(103)的辅助手柄(110),在电动锤(101)安装有装配于工具主体(103)的前端区域的工具头(119),该电动锤使工具头(119)沿长轴方向呈直线状动作,集尘装置(104)具有:在前端具有粉尘吸引口(141a)的集尘部(141);与集尘部(141)连接且用于将粉尘朝下游侧移送的集尘软管(146);以及保持集尘软管(146)的软管保持部(147),软管保持部(147)能够相对于辅助手柄(110)进行装卸。
-
公开(公告)号:CN102985227B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180033208.8
申请日:2011-07-0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牧田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Q41/00 , B23B47/34 , B23B2270/30 , B23Q11/0046 , B23Q11/0071 , B25D17/04 , Y02P70/17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集尘装置以及冲击工具。在对由冲击工具的加工作业所产生的粉尘进行集尘的集尘装置中,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工具钻头或作业区域的目视确认性的提高的技术。集尘装置(104)安装于冲击工具(101),并且对由加工作业所产生的粉尘进行集尘,其中,冲击工具(101)使装配于工具主体(103)的前端区域的工具钻头(119)至少沿长轴方向进行直线动作,由此对被加工材料进行规定的加工作业,该集尘装置(104)具有集尘部(141),该集尘部(141)的前端作为粉尘吸引口(141a)而开口,并且该集尘部(141)的外廓形状绕工具钻头(119)的长轴形成为不均匀的形状,集尘部(141)的位置能够选择绕工具钻头的长轴的任意的位置而绕钻头长轴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2642197B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210028648.0
申请日:2012-02-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牧田
Inventor: 山内宪
IPC: B25F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有助于提高防振性能的防振把手。该防振把手具有把手主体和握持部,握持部的连接部和把手主体的连接部嵌合配置,并且在嵌合区域分别具有壁部,它们在与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互相向。在把手主体的连接部上形成有在握持部的径向上突出的凸缘部,在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上的凸缘部的前后处,以被相向壁部夹持且位于把手主体和握持部之间的方式,分别配置第一以及第二弹性体。握持部相对于把手主体的转动中心,在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上设定在第一以及第二弹性体间的中间区域,握持部具有径向壁部,它们在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上承受第一以及第二弹性体的与凸缘部相反一侧的各端部。
-
公开(公告)号:CN114977354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085761.6
申请日:2022-01-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牧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源控制装置和电源控制系统,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多个供给对象设备的便利性。电源控制装置具备设备连接部、电压输出部、操作部以及控制部。设备连接部构成为能够与作为供给对象设备的发热单元和送风单元择一连接。电压输出部以直流电源为供电源,输出用于使所连接的供给对象设备工作的工作电压。发热单元和送风单元中的一者被设定为操作无效单元,另一者被设定为操作有效单元。控制部对所连接的供给对象设备进行识别,在供给对象设备是操作无效单元的情况下,使对操作部进行的操作无效,在是操作有效单元的情况下,使操作有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