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传递机构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668746B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210072650.8

    申请日:2012-03-16

    Inventor: 中慎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1/16 A01B33/028 Y10T74/1967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多个原动机中更换使用的动力传递机构。动力传递机构(1)包括:蜗轮蜗杆机构(27),其包括蜗轮(11)和蜗杆(9b);轴(9),其沿铅垂方向延伸,在下侧方向位置具有蜗杆(9b);第1齿轮(7),其位于轴(9)的上侧方向位置;第2齿轮(5a),其能与第1齿轮(7)进行齿轮接合,第2齿轮(5a)形成为能与原动机(103)的轴(原动机侧输入轴(5))相连接。

    鼓风机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813897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011214321.3

    申请日:2020-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鼓风机,该鼓风机能够稳定地抑制对小石子的吸引。可以是,鼓风机具有马达、离心风扇、壳体、触发构件以及控制基板。也可以是,离心风扇通过马达的旋转而以旋转轴为中心轴线进行旋转。也可以是,壳体收纳马达和离心风扇,该壳体与离心风扇的旋转相伴随地从吸气口向排出口引导空气。也可以是,触发构件由操作者按入。也可以是,控制基板控制马达的驱动。也可以是,控制基板具有常规模式和缓和模式,该常规模式与触发构件的按入量相应地调整马达的转速,该缓和模式将马达的转速调整为,比常规模式下的触发构件的按入量为最大量的情况下的马达的最大转速低的目标转速。

    鼓风机
    3.
    发明公开
    鼓风机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906348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419679.7

    申请日:2023-04-19

    Abstract: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鼓风机。其具有不必相对于送风路径独立地设置冷却风路径,能够简化鼓风机的构造并且能够使鼓风机小型化的技术。本说明书所公开的鼓风机具备:吸气口;排气口;送风管,其设于吸气口与排气口之间;风扇,其配置于送风管的内部;电动马达,其配置于送风管的内部,驱动风扇进行旋转;马达外壳,其配置于送风管的内部,收纳电动马达;以及控制单元,其用于控制电动马达。控制单元具备:控制基板,其控制电动马达的驱动;以及壳体,其收纳控制基板。在送风管设有将送风管的内部与外部在径向上连通的暴露孔。壳体以壳体的至少一部分从径向外侧堵塞整个暴露孔的方式安装于送风管。

    鼓风机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628166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010993011.X

    申请日:2020-09-21

    Inventor: 中慎辅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鼓风机,其能够抑制鼓风机的输出或动作时间不足的情况以及保持鼓风机时的鼓风机的姿势不易稳定的情况。也可以是,鼓风机具有多个电池、马达、离心风扇、蜗壳以及主把手。也可以是,马达从多个电池受到电力的供给而进行驱动。也可以是,离心风扇在马达的驱动下绕旋转轴线旋转,将空气朝向旋转轴线的径向外侧送出。也可以是,蜗壳具有排出口,将由离心风扇送出的空气向沿着绕旋转轴线的方向引导并输送至排出口。也可以是,主把手在旋转轴线的径向外侧配置于蜗壳的外侧。也可以是,主把手的中心轴线沿着与旋转轴线垂直的基准面延伸。从基准面至鼓风机的重心的距离是主把手的宽度的1.5倍以下。

    送风作业机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318504A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910250232.5

    申请日:2019-03-29

    Abstract: 本发明的送风作业机抑制被从送风作业机的送风管的顶端部喷出的空气吹散的飞散物朝向作业人员侧落下。送风作业机(1)具有送风作业机主体(2)和送风管(3)。送风作业机主体(2)具有被原动机驱动而旋转的叶轮和外壳(20)。外壳(20)容纳叶轮且具有空气吸入部和空气排出部(21)。送风作业机主体(2)利用叶轮的旋转将从空气吸入部吸入的空气自空气排出部(21)排出。送风管(3)的基端部(31)连结于空气排出部(21),送风管(3)使从空气排出部(21)排出的空气自顶端部(32)喷出。在送风管(3)的周壁形成有开口部(33)。

    鼓风机
    6.
    发明公开
    鼓风机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906349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419855.7

    申请日:2023-04-19

    Abstract: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鼓风机。其具有在鼓风机中能够适当地冷却收纳在马达外壳的电动马达的技术。本说明书的鼓风机具备设于吸气口与排气口之间的送风管、包含毂和多个叶片的轴流风扇、驱动轴、电动马达、马达外壳、扩散锥形部、设于扩散锥形部的第1透气口及设于毂与马达外壳之间的第2透气口。在送风管的内部形成有供来自吸气口的空气经由毂的外部、马达外壳的外部、扩散锥形部的外部向排气口流动的送风路径和供流经送风路径的空气从第1透气口经由马达外壳的内部,从第2透气口向送风路径流出的循环路径。在将第2透气口的吸气口侧的周端部设为第1端部,将第2透气口的所述排气口侧的周端部设为第2端部时,第1端部的外径大于第2端部的外径。

    鼓风机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813897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011214321.3

    申请日:2020-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鼓风机,该鼓风机能够稳定地抑制对小石子的吸引。可以是,鼓风机具有马达、离心风扇、壳体、触发构件以及控制基板。也可以是,离心风扇通过马达的旋转而以旋转轴为中心轴线进行旋转。也可以是,壳体收纳马达和离心风扇,该壳体与离心风扇的旋转相伴随地从吸气口向排出口引导空气。也可以是,触发构件由操作者按入。也可以是,控制基板控制马达的驱动。也可以是,控制基板具有常规模式和缓和模式,该常规模式与触发构件的按入量相应地调整马达的转速,该缓和模式将马达的转速调整为,比常规模式下的触发构件的按入量为最大量的情况下的马达的最大转速低的目标转速。

    鼓风机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628166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0993011.X

    申请日:2020-09-21

    Inventor: 中慎辅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鼓风机,其能够抑制鼓风机的输出或动作时间不足的情况以及保持鼓风机时的鼓风机的姿势不易稳定的情况。也可以是,鼓风机具有多个电池、马达、离心风扇、蜗壳以及主把手。也可以是,马达从多个电池受到电力的供给而进行驱动。也可以是,离心风扇在马达的驱动下绕旋转轴线旋转,将空气朝向旋转轴线的径向外侧送出。也可以是,蜗壳具有排出口,将由离心风扇送出的空气向沿着绕旋转轴线的方向引导并输送至排出口。也可以是,主把手在旋转轴线的径向外侧配置于蜗壳的外侧。也可以是,主把手的中心轴线沿着与旋转轴线垂直的基准面延伸。从基准面至鼓风机的重心的距离是主把手的宽度的1.5倍以下。

    送风作业机械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281845A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810726435.2

    申请日:2018-07-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送风作业机械。该送风作业机械抑制在送风作业机械的送风管的顶端侧的开口部发生堵塞。送风作业机械包括送风作业机械主体和送风管构件。送风作业机械主体将利用被发动机驱动而旋转的送风风扇的旋转从空气吸入部吸入的空气从空气喷出部喷出。送风管构件具有供从送风作业机械主体的空气喷出部喷出的空气流入的基端侧的开口部和供该流入的空气喷出的顶端侧的开口部。在使与送风管构件的轴线垂直的平面抵接于送风管构件的顶端侧的开口部时,隔着送风管构件的顶端侧的开口部和平面的抵接部位而在两侧形成有空气喷出通路,在送风管构件内流通的空气通过两侧的空气喷出通路喷出到送风管构件外。

    动力传递机构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668746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072650.8

    申请日:2012-03-16

    Inventor: 中慎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1/16 A01B33/028 Y10T74/1967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多个原动机中更换使用的动力传递机构。动力传递机构(1)包括:蜗轮蜗杆机构(27),其包括蜗轮(11)和蜗杆(9b);轴(9),其沿铅垂方向延伸,在下侧方向位置具有蜗杆(9b);第1齿轮(7),其位于轴(9)的上侧方向位置;第2齿轮(5a),其能与第1齿轮(7)进行齿轮接合,第2齿轮(5a)形成为能与原动机(103)的轴(原动机侧输入轴(5))相连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