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150306A
公开(公告)日:2011-08-10
申请号:CN200980102162.3
申请日:2009-05-1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485 , C01G53/42 , C01G53/50 , C01P2002/52 , C01P2002/72 , C01P2004/03 , C01P2004/22 , C01P2004/61 , C01P2006/10 , C01P2006/12 , C01P2006/40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循环特性及输出特性优良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包含锂镍复合氧化物的粉体,在该粉体的松密度为3g/cm3时,体积电阻率在20Ω·cm以上且100Ω·cm以下。通过采用该锂镍复合氧化物作为正极活性物质,能够提供循环特性及输出特性优良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2150304A
公开(公告)日:2011-08-10
申请号:CN201080002559.8
申请日:2010-06-1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1393 , H01M4/13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4/0402 , H01M4/0471 ,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4/621 , H01M4/622 , H01M4/623 , H01M4/661
Abstract: 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的制造方法包含下述工序:(1)在负极芯材上涂布包含石墨粒子和粘合剂的负极浆料,干燥而形成负极合剂层,得到负极前体的工序;(2)在粘合剂软化的温度下对负极前体一边加热一边压缩,得到负极的工序。在工序(2)中,控制对负极前体进行加热的温度以及对负极前体进行压缩的力,以使得在负极的被压缩的负极合剂层中,相对于每1cm3的负极合剂层含有1.5g以上的石墨粒子,且石墨粒子的平均圆形度保持为负极前体的石墨粒子的平均圆形度的7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2047474A
公开(公告)日:2011-05-04
申请号:CN201080001664.X
申请日:2010-03-1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131 , H01M4/1391 , H01M4/505 , H01M4/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H01M4/1391 , H01M4/505 , H01M4/525 , Y02E60/122 , Y02P70/54
Abstract: 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的制造方法包括:(1)在正极芯材上涂布正极料浆并使其干燥,形成正极合剂层,得到正极前体的工序,所述正极料浆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粘结剂及导电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包含二次粒子的平均粒径为8μm以上的含镍的含锂复合氧化物;(2)通过对正极前体一边加热一边进行压延从而得到正极的工序,该正极的每1cm3正极合剂层中含有3.5g以上的正极活性物质,且正极活性物质的二次粒子的平均粒径为5μm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2292773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1980039771.2
申请日:2019-03-08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具有负极集电体(40)和在负极集电体(40)上设置的负极活性物质层(42)的负极(12),负极活性物质层(42)包含石墨粒子A和石墨粒子B作为负极活性物质,上述石墨粒子A的内部空隙率为5%以下,上述石墨粒子B的内部空隙率为8%~20%,将负极活性物质层(42)在厚度方向上二等分时,在外表面侧一半的区域(42b)比负极集电体侧一半的区域(42a)包含更多上述石墨粒子A。
-
公开(公告)号:CN103782417A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280043165.6
申请日:2012-09-2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05 , H01M4/131 , H01M4/364 , H01M4/525 , H01M10/0525 , Y02E60/122 , Y02T10/7011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其具备正极集电体和附着于正极集电体的正极合剂层,正极合剂层包含含有第一活性物质颗粒和第二活性物质颗粒的正极活性物质。第一活性物质为锂锰复合氧化物,第二活性物质为锂镍复合氧化物。正极活性物质中含有的第一活性物质颗粒的比例为51体积%以上且90体积%以下,并且、第一活性物质颗粒的体积基准的粒度分布具有大粒径侧的第一峰和小粒径侧的第二峰。对应于大粒径侧的第一峰的第一粒径D1是对应于小粒径侧的第二峰的第二粒径D2的2.5倍以上且5.0倍以下。第二活性物质颗粒的体积基准的粒度分布具有对应于满足D1>D3>D2的第三粒径D3的第三峰。
-
公开(公告)号:CN102187496A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1080002968.8
申请日:2010-08-3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7 , H01M4/13 , H01M4/139 , H01M4/621 , H01M10/0525 , Y10T29/49108 , Y10T29/49115
Abstract: 一种用于卷绕型电极组的电极,其具有:集电体、形成于集电体的一个面上的含有活性物质的第1合剂层、和形成于集电体的另一个面上的含有活性物质的第2合剂层。在电极组构成时,按照使第1合剂层位于比第2合剂层更靠外侧的方式卷绕。在对应于与电极组的卷绕轴垂直的截面的曲率半径为3.0×10-3m以下的区域的部分,第1合剂层的每单位体积的容量大于第2合剂层的每单位体积的容量。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