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式馈送器、带式传送单元和带式剥离单元

    公开(公告)号:CN101262758B

    公开(公告)日:2011-09-21

    申请号:CN200810083166.9

    申请日:2008-03-07

    Inventor: 和田聪文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H20/20 H05K13/04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式馈送器1,其包括用于在内室2的内部传送载带3的传送链轮4、用于驱动以旋转传送链轮4的马达5、通过在内室2的内部传送载带3的运动而受驱动以旋转的从动链轮6、以及与从动链轮6的转动协同旋转而用于卷绕以剥离粘在用于密封部件传送载带3上的盖带12的剥离滚轮7,其中马达5的驱动以传送载带3的操作而传递,并且通过传送载带3而传递给从动链轮6。

    带式馈送器、用于安装电子元件的可拆卸单元和电子元件安装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926237A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申请号:CN200980102693.2

    申请日:2009-01-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13/0417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带式馈送器和电子元件安装装置,其被配置为容易且无误地识别在工厂出货之后发生了规格改变的单元的型号。在馈送器控制单元(8)的存储单元(20)处分配用于存储与工厂出货时带式馈送器(2)的型号有关的代码(型号代码)以及指示个别带式馈送器(2)的序列代码的第一存储区域(21)、以及用于存储与在工厂出货之后对带式馈送器(2)的规格改变有关的代码(规格改变代码)的第二存储区域(22)。第二存储区域在从工厂出货时未被使用,并且每次在工厂出货之后的时间期间进行了规格改变时附加地存储新代码。

    带式馈送器、带式传送单元和带式剥离单元

    公开(公告)号:CN101262758A

    公开(公告)日:2008-09-10

    申请号:CN200810083166.9

    申请日:2008-03-07

    Inventor: 和田聪文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H20/20 H05K13/04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式馈送器1,其包括用于在内室2的内部传送载带3的传送链轮4、用于驱动以旋转传送链轮4的马达5、通过在内室2的内部传送的载带3的运动而受驱动以旋转的从动链轮6、以及与从动链轮6的转动协同旋转而用于卷绕以剥离粘在用于密封部件的载带3上的盖带12的剥离滚轮7,其中马达5的驱动以传送载带3的操作而传递,并且通过载带3而传递给从动链轮6。

    带式馈送器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690443B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0880024334.5

    申请日:2008-07-07

    Inventor: 和田聪文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13/0417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带式馈送器,其中易于将元件置于中心。对称标记器(15)布置在用于从带式馈送器取出元件(5)的元件取出口(10)。对称标记器由线对称的图案组成,在中心处具有位置(p1)。位置(p1)是元件(5)的中心(p)在带馈送方向上(箭头(a)所示)要对准的位置。图案以规定的间隔进行视觉变化。当元件(5)对准以在元件(5)的前端位置(p2)和后端位置(p3)处具有相等亮度的对称标记器(15)时,元件(5)的中心(p)与对称标记器(15)的中心(p1)对准,即,元件(5)被置于中心。

    散装元件馈送器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233799B

    公开(公告)日:2010-05-19

    申请号:CN200680023174.3

    申请日:2006-08-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13/027 H05K13/028

    Abstract: 一种散装元件馈送器,包括:传送通道(42),电子元件(P)通过该传送通道传送;通风通道(43),沿着传送通道(42)形成;和隔板(44),保持通过传送通道(42)传送的电子元件(P)的姿态,并使传送通道(42)与通风通道(43)隔开。传送通道(42)通过隔板(44)的上部(45)与通风通道(43)连通。无论电子元件(P)的尺寸如何,可以增加空气通道(A)的尺寸,因此即使传送的电子元件(P)是微型元件也能保证期望的传送速度,所述空气通道(A)用作气流流动通道且电子元件(P)通过该空气通道传送。

    带式馈送器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690443A

    公开(公告)日:2010-03-31

    申请号:CN200880024334.5

    申请日:2008-07-07

    Inventor: 和田聪文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13/0417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带式馈送器,其中易于将元件置于中心。对称标记器(15)布置在用于从带式馈送器取出元件(5)的元件取出口(10)。对称标记器由线对称的图案组成,在中心处具有位置(p1)。位置(p1)是元件(5)的中心(p)在带馈送方向上(箭头(a)所示)要对准的位置。图案以规定的间隔进行视觉变化。当元件(5)对准以在元件(5)的前端位置(p2)和后端位置(p3)处具有相等亮度的对称标记器(15)时,元件(5)的中心(p)与对称标记器(15)的中心(p1)对准,即,元件(5)被置于中心。

    散装元件馈送器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233799A

    公开(公告)日:2008-07-30

    申请号:CN200680023174.3

    申请日:2006-08-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13/027 H05K13/028

    Abstract: 一种散装元件馈送器,包括:传送通道(42),电子元件(P)通过该传送通道传送;通风通道(43),沿着传送通道(42)形成;和隔板(44),保持通过传送通道(42)传送的电子元件(P)的姿态,并使传送通道(42)与通风通道(43)隔开。传送通道(42)通过隔板(44)的上部(45)与通风通道(43)连通。无论电子元件(P)的尺寸如何,可以增加空气通道(A)的尺寸,因此即使传送的电子元件(P)是微型元件也能保证期望的传送速度,所述空气通道(A)用作气流流动通道且电子元件(P)通过该空气通道传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