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机用垫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511194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1880028997.8

    申请日:2018-11-30

    Inventor: 长谷川哲也

    Abstract: 本发明的作业机用垫(16)以介于作业者的大腿部与作业机之间的方式设置于作业机用支撑带(1)。作业机用垫(16)具备:板部(41),其配置于作业机侧;缓冲部(42),其配置在作业者侧,且比板部(41)柔软;以及钩(15),其固定于板部(41),且能够卡止作业机。

    作业机用支撑带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511193B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1880028987.4

    申请日:2018-11-30

    Inventor: 长谷川哲也

    Abstract: 作业机用支撑带(1)具备:背板部(2);左肩带(3)及右肩带(4);腰带(5);将左肩带(3)的前下部(3a)与腰带的左后部(5a)进行连接的左背带(6);将右肩带(4)的前下部(4a)与腰带的右后部(5b)进行连接的右背带(7);从背板部(2)向左下方延伸并向前方回绕且连结于腰带(5)的左端部(5L)的左侧部带(8);从背板部(2)的上部向右下方延伸并向前方回绕且连结于腰带(5)的右端部(5R)的右侧部带(9);将腰带(5)的左端部(5L)与右端部(5R)进行卡止的卡止部件(10);以及借助后支撑带(13)及前支撑带(14)而被支撑且设置有对作业机进行支撑的钩(15)的垫部件(16)。

    作业机用垫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511194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1880028997.8

    申请日:2018-11-30

    Inventor: 长谷川哲也

    Abstract: 本发明的作业机用垫(16)以介于作业者的大腿部与作业机之间的方式设置于作业机用支撑带(1)。作业机用垫(16)具备:板部(41),其配置于作业机侧;缓冲部(42),其配置在作业者侧,且比板部(41)柔软;以及钩(15),其固定于板部(41),且能够卡止作业机。

    作业机用支撑带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511193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1880028987.4

    申请日:2018-11-30

    Inventor: 长谷川哲也

    Abstract: 作业机用支撑带(1)具备:背板部(2);左肩带(3)及右肩带(4);腰带(5);将左肩带(3)的前下部(3a)与腰带的左后部(5a)进行连接的左背带(6);将右肩带(4)的前下部(4a)与腰带的右后部(5b)进行连接的右背带(7);从背板部(2)向左下方延伸并向前方回绕且连结于腰带(5)的左端部(5L)的左侧部带(8);从背板部(2)的上部向右下方延伸并向前方回绕且连结于腰带(5)的右端部(5R)的右侧部带(9);将腰带(5)的左端部(5L)与右端部(5R)进行卡止的卡止部件(10);以及借助后支撑带(13)及前支撑带(14)而被支撑且设置有对作业机进行支撑的钩(15)的垫部件(16)。

    作业机用垫的支撑结构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511192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1880028955.4

    申请日:2018-11-30

    Abstract: 本发明的作业机用垫(16)的支撑结构设置于作业机用支撑带(1),且具备:前支撑带(14),其对作业机用垫(16)的前部(16f)进行支撑;以及后支撑带(13),其对作业机用垫(16)的后部(16r)进行支撑。在前支撑带(14)上设置有第二长度调整机构(21),且在后支撑带(13)上设置有第三长度调整机构(25)。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