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756034A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1210132371.6
申请日:2012-04-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21D28/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22/02 , B21D53/88 , Y10T29/496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侧板的制造方法。由第一部件(10)和强度比第一部件(10)高的第二部件(20)构成的侧板(1)的制造方法包括:将第二部件的原材料(20A、20B)的拐角部(D)配置到第一部件的原材料(10A、10B)的凹部(E)的内部的工序;和同时对第一部件的原材料(10A、10B)和第二部件的原材料(20A、20B)进行冲压加工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2764807B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210136888.2
申请日:2012-04-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压成形品的制造方法以及冲压成形装置。具有顶面部位(12)、与顶面部位(12)连接的纵壁部位(18、20)和夹在顶面部位(12)与纵壁部位(18、20)之间的弯曲部(14、16)的成形品(10)是通过对工件(W1、W2)施加按压力,并使弯曲部(14、16)的材料向着顶面部位(12)侧流动的工序而制造的。
-
公开(公告)号:CN101786122B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010105365.2
申请日:2010-01-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广谷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希望的形状切实地得到冲压成形品、并能够进一步提高所述冲压成形品的品质的冲压成形用金属模具和冲压成形方法。在上模(38)的安装部(48)上,通过控制机构(44)以能够自由位移的方式设有可动模(42),在所述上模(38)下降而在与下模(40)之间进行钢板(24)的冲压成形时,首先,仅所述可动模(42)与所述钢板(24)相抵接而在与下模(40)之间进行成形,之后,所述上模(38)进一步进行加工,通过所述可动模(42)将未成形的部位成形,由此得到成形品。
-
公开(公告)号:CN102756034B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210132371.6
申请日:2012-04-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21D28/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22/02 , B21D53/88 , Y10T29/496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侧板的制造方法。由第一部件(10)和强度比第一部件(10)高的第二部件(20)构成的侧板(1)的制造方法包括:将第二部件的原材料(20A、20B)的拐角部(D)配置到第一部件的原材料(10A、10B)的凹部(E)的内部的工序;和同时对第一部件的原材料(10A、10B)和第二部件的原材料(20A、20B)进行冲压加工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2764807A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1210136888.2
申请日:2012-04-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压成形品的制造方法以及冲压成形装置。具有顶面部位(12)、与顶面部位(12)连接的纵壁部位(18、20)和夹在顶面部位(12)与纵壁部位(18、20)之间的弯曲部(14、16)的成形品(10)是通过对工件(W1、W2)施加按压力,并使弯曲部(14、16)的材料向着顶面部位(12)侧流动的工序而制造的。
-
公开(公告)号:CN101786122A
公开(公告)日:2010-07-28
申请号:CN201010105365.2
申请日:2010-01-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广谷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希望的形状切实地得到冲压成形品、并能够进一步提高所述冲压成形品的品质的冲压成形用金属模具和冲压成形方法。在上模(38)的安装部(48)上,通过控制机构(44)以能够自由位移的方式设有可动模(42),在所述上模(38)下降而在与下模(40)之间进行钢板(24)的冲压成形时,首先,仅所述可动模(42)与所述钢板(24)相抵接而在与下模(40)之间进行成形,之后,所述上模(38)进一步进行加工,通过所述可动模(42)将未成形的部位成形,由此得到成形品。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