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168692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780082409.4
申请日:2017-11-02
IPC: H01H50/54
Abstract: 触点装置(70)包括第一接触件(71)、摇动支承部(73)、以及第二接触件(72)。第一接触件具有围绕着中心轴的、柱面状的外侧侧面(711)。摇动支承部支承第一接触件,使得中心轴可以摇动。第二接触件与第一接触件相对配置。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中的一个,具有在垂直于中心轴的平面上围绕着中心轴而设置的多个第一触点部(761);而另一个,则具有朝向多个第一触点部所围成的空间突设的第二触点部(762)。在第二触点部中,朝向上述空间露出的曲面即接触面(763)围绕着中心轴而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10168692B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1780082409.4
申请日:2017-11-02
IPC: H01H50/54
Abstract: 触点装置(70)包括第一接触件(71)、摇动支承部(73)、以及第二接触件(72)。第一接触件具有围绕着中心轴的、柱面状的外侧侧面(711)。摇动支承部支承第一接触件,使得中心轴可以摇动。第二接触件与第一接触件相对配置。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中的一个,具有在垂直于中心轴的平面上围绕着中心轴而设置的多个第一触点部(761);而另一个,则具有朝向多个第一触点部所围成的空间突设的第二触点部(762)。在第二触点部中,朝向上述空间露出的曲面即接触面(763)围绕着中心轴而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9952628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780068026.1
申请日:2017-11-02
IPC: H01H50/16
Abstract: 固定铁芯(120)配置于在励磁线圈(110)的内径部形成的线圈中心孔部(113)内,构成磁路。轭部(130)覆盖励磁线圈的外周侧和励磁线圈的轴向的端部侧,构成磁路,在轴向的一方侧具有开口部(132a)。可动铁芯(140)隔着开口部而与固定铁芯相对,向励磁线圈通电时,被吸引至固定铁芯侧。回复弹簧(150)将可动铁芯向与吸引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力。第一间隙(161)在向励磁线圈非通电时,形成于固定铁芯与可动铁芯之间。第二间隙(162)在向励磁线圈非通电时,形成于轭部与可动铁芯之间,并且在向励磁线圈通电时,在轭部与可动铁芯之间,能产生将可动铁芯向固定铁芯侧吸引的方向的吸引力。回复弹簧由磁性材料形成,配置成将第一间隙或者第二间隙磁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5531788A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480049774.1
申请日:2014-09-11
Applicant: 安电株式会社
Abstract: 固定芯(13)具备:固定芯锥形部(131),其朝吸引方向(AA)扩径;以及固定芯第一圆形部(132),其从固定芯锥形部(131)的端部朝吸引方向(AA)延伸且外径固定。可动芯(16)具备可动芯筒部(161),在该可动芯筒部(161)的内部形成可动芯孔部(164),该可动芯孔部(164)是固定芯锥形部(131)和固定芯第一圆形部(132)能够侵入的空间。可动芯筒部(161)具备:可动芯圆筒部(165),其内径固定;以及可动芯锥筒部(166),其从可动芯圆筒部(165)的端部朝非吸引方向(BB),内周面缩径。
-
公开(公告)号:CN103928266A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410192635.6
申请日:2010-02-20
Applicant: 安电株式会社
Inventor: 杉泽政直
IPC: H01H50/5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50/54 , H01H50/305
Abstract: 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线圈(18);活动构件(22,25,26);第一和第二固定触头支撑件(16a,16b),均具有第一和第二固定触头(17a,17b);和活动主体(27),具有第一和第二活动触头(29a,29b)。第三固定触头(17c)设置在第二固定触头支撑件处,在远离穿过第一和第二固定触头的直线的位置处,第三活动触头(29c)设置在活动主体上。当活动构件被线圈电磁力驱动时,活动触头在第一固定触头和第一活动触头之间的接触部分、第二固定触头和第二活动触头之间的接触部分、和第三固定触头和第三活动触头之间的接触部分处接触固定触头。
-
公开(公告)号:CN108511270B
公开(公告)日:2019-09-03
申请号:CN201810161758.1
申请日:2018-02-27
Abstract: 在电磁继电器设备中,固定磁芯被同轴地配置在励磁线圈中,并且构成磁路。磁轭被配置成围绕所述励磁线圈的外周边和所述励磁线圈的第二端以构成所述磁路。所述磁轭具有开口,所述开口被定位成与所述励磁线圈的第二端相比,更靠近所述励磁线圈的第一端,并且面向所述固定磁芯。可动磁芯被定位成经由所述开口面向所述固定磁芯。所述励磁线圈通电后,所述可动磁芯被拉动至所述固定磁芯。复位弹簧由在所述固定磁芯的轴向上呈涡形缠绕的磁性构件制成。所述复位弹簧推动所述可动磁芯与所述固定磁芯分开。
-
公开(公告)号:CN102208304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110083569.5
申请日:2011-03-30
Applicant: 安电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1/54 , H01H50/00 , H01H50/546 , H01H77/101 , H01H2001/545
Abstract: 在电磁继电器中,从可动触头(29a)到可移动元件(27)在第一端侧上的端部(271)的长度(L1)设定成大于从可动触头(29a)到可移动元件(27)在第二端侧的另一端部(272)的长度(L2)。作用在可移动元件(27)中从可动触头(29a)到可移动元件(27)在第一端侧的端部(271)这一部分上的洛伦兹力定向为沿着使固定触头(17a-17c)和可动触头(29a-29c)彼此接触的方向。因此能够阻止可动触头(29a-29c)和固定触头(17a-17c)之间由于电磁排斥力发生的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02024625B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010114827.7
申请日:2010-02-20
Applicant: 安电株式会社
Inventor: 杉泽政直
IPC: H01H50/5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50/54 , H01H50/305
Abstract: 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线圈(18);活动构件(22,25,26);第一和第二固定触头支撑件(16a,16b),均具有第一和第二固定触头(17a,17b);和活动主体(27),具有第一和第二活动触头(29a,29b)。第三固定触头(17c)设置在第二固定触头支撑件处,在远离穿过第一和第二固定触头的直线的位置处,第三活动触头(29c)设置在活动主体上。当活动构件被线圈电磁力驱动时,活动触头在第一固定触头和第一活动触头之间的接触部分、第二固定触头和第二活动触头之间的接触部分、和第三固定触头和第三活动触头之间的接触部分处接触固定触头。
-
公开(公告)号:CN103247481A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310049201.6
申请日:2013-02-07
Applicant: 安电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50/00 , H01H9/40 , H01H9/443 , H01H50/18 , H01H50/546 , H01H50/641
Abstract: 螺线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电磁线圈(2),当电磁线圈通电产生磁通;由软磁性材料制成的轭(3),磁通在其中流动;和多个柱塞(4),每一个柱塞至少包括由软磁性材料制成的一部分,当电磁线圈在通电和断电之间切换时每一个柱塞进行往复运动。多个柱塞的数量大于电磁线圈的数量。多个柱塞相互独立地往复运动。
-
公开(公告)号:CN111542902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1880072136.X
申请日:2018-11-08
IPC: H01F7/16
Abstract: 螺线管装置包括:通过通电而产生磁通(φ)的电磁线圈(2);固定芯部(3);可动芯部(4);配置在这些芯部(3)、(4)之间的磁性弹簧(5);以及轭部(6)。磁性弹簧(5)由磁性体构成,并对可动芯部(4)向与Z方向的固定芯部(3)分开的方向施力。另外,磁性弹簧(5)是将由磁性体构成的板状弹簧构件(50)卷绕成螺旋状而构成的,其中心部(51)位于比周缘部(52)更靠Z方向的一侧。构成为当可动芯部(4)被向所述接近位置吸引时,磁性弹簧(5)不会变形到板状弹簧构件(50)的宽度即最小弹簧长度(LMIN)。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