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93889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446884.7
申请日:2024-04-15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南分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光打捆清洁能源直流送电曲线拟定方法、装置及设备,涉及电网规划设计领域,可解决如何准确的拟定水光打捆清洁能源直流送电曲线的技术问题。其中方法包括:根据送端外送水电站的投产时间确定规划研究水平年,分析在规划研究水平年,送端外送水电站所在目标研究省份的本地电源信息、电网信息以及本地用电信息;确定水电外送信息以及光电外送信息,得到所有目标研究省份的水光打捆清洁能源的初始直流外送信息,其中,本地电源信息包括送端本地光伏发电站;根据初始直流外送信息计算约束条件是否满足,若否,则根据调整优先级确定调整对象,直到满足约束条件,得到更新直流外送信息,生成水光打捆清洁能源直流送电曲线。
-
公开(公告)号:CN118659429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664251.3
申请日:2024-05-2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南分部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故障后直流送端工频暂时过电压的方法和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根据与送端主网相连的直流送端电源的第一电源参数确定直流类别,然后,针对不同的直流类别,进行不同的直流故障仿真,根据采集的直流故障仿真时的母线暂态电压与设置的工频暂时过电压阈值计算母线暂态电压越限值,再根据所述母线暂态电压越限值,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对直流送端电源开机和直流功率进行调整。所述方法和装置能够保证故障期间直流近区母线及新能源场站暂态压升不超过限制,从而有效维持了系统电压的安全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9994859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411935429.X
申请日:2024-12-26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南分部
IPC: H02J3/00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高比例水电、风电区域电网供需分析方法装置及设备,涉及电力电量平衡技术领域,可解决水电、风电如何参与电力电量平衡计算的技术问题。其中方法包括:确定规划外送电量、火电规划发电量、水电规划发电量、风电规划发电量,预测规划用电量,根据规划外送电量、火电规划发电量、水电规划发电量、风电规划发电量以及规划用电量进行电量平衡计算,得到电量平衡结果,其中,水电比例与风电比例的和大于火电比例;确定规划外送电力、火电规划电力、水电规划电力、风电规划电力,确定高峰负荷,根据规划外送电力、火电规划电力、水电规划电力、风电规划电力以及高峰负荷进行电力平衡计算,得到电力平衡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093454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0446877.7
申请日:2024-04-15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南分部
IPC: H02J3/36 , G06Q10/0631 , G06Q10/0639 , G06Q50/06 , H02J3/00 , H02J3/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涉及清洁能源直流输电工程送端系统优化设计方法,根据投产规划,确定设计研究水平年;本发明初步确定以2025年和2030年为设计水平年;结合送端系统电网和社会用电量现状和发展规划分析规划水平年电力电量平衡要求,结合清洁能源出力特征确定直流输电送电曲线,进而确定输电方式、输电容量和直流输电工程推荐方案;开展送端电力电量平衡分析;分析送端电源留存方案;给出直流导线推荐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7610820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466935.4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南分部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17/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年度水电调度运行的水电出力函数网格线性化方法,包括获取各月的水电机组发电引用流量范围以及水头变化区间;基于水电机组的出力‑流量‑水头关系数据得到水电出力特性函数;根据不同时期下的发电引用流量和水头运行区间对应的水电出力特性曲面的非线性程度,在对应的区间内选取M个发电引用流量离散点和N个水头离散点将水电出力的三维曲面划分为(M‑1)*(N‑1)个网格区间,把四个离散点确定的网格区域内的水电出力用一个二元线性平面来近似表示;以区间内线性化的各网格平面相对于原非线性出力函数的误差最小为目标,获得最优的网格化线性函数平面以及各网格内二元函数的系数取值;提高线性拟合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411077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148451.5
申请日:2023-09-06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南分部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极温天气下梯级水电站优化调度与充裕性评价方法,属于梯级水电站技术领域,本发明考虑极端天气过程带来的供需双侧叠加影响,提出了梯级水电站优化调度与充裕性评估方法。首先,针对极端天气过程对梯级水电站的自然来水量及负荷大小的影响,构建了考虑时空特性的水电出力与负荷大小不确定集合。其次,考虑水库约束、水电机组约束和断面约束与源荷双侧不确定性的影响,以梯级水电站与负荷曲线的偏差最小为优化目标,在非线性约束转换为线性约束的基础上,建立梯级水电站优化调度模型,采用商业求解器进行求解。另外,为量化梯级水电站发电充裕性,构建了考虑供需双侧的梯级水电站发电充裕性评价指标体系。
-
公开(公告)号:CN11729389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048868.4
申请日:2023-08-17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南分部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电‑光伏互补规划技术领域,本发明为克服现有光伏发电具有强随机性和波动性以及梯级水电‑光伏互补规划不合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梯级水电‑光伏互补规划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基于梯级水电和光伏的发电特性,构建梯级水电‑光伏互补规划优化模型;以运行成本最小作为所述梯级水电‑光伏互补规划优化模型的优化目标,基于元启发式算法对所述梯级水电‑光伏互补规划优化模型进行优化,得到所述梯级水电‑光伏互补规划优化模型的最小化运行成本,用于实现在不确定光伏发电与负荷用电时序的匹配。
-
公开(公告)号:CN117578553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310375.3
申请日:2023-10-08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南分部
IPC: H02J3/38 , H02J3/46 , H02J1/10 , H02S10/10 , H02J4/00 ,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N3/1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交直流外送的梯级水光互补系统的光伏容量优化配置方法,属于多能互补发电系统规划运行技术领域,基于拉丁超立方法的光伏发电出力场景生成与削减;水电站入库径流的不确定性场景生成;组合考虑不确定性的光伏出力场景与水电站入库径流场景进行新场景的生成;考虑交直流外送约束的梯级水光互补系统的光伏容量优化配置模型构建;基于遗传算法的光伏容量优化配置模型求解。可实现梯级水光互补系统的光伏容量的优化配置,实现满足安全稳定约束的同时促进水光能源的消纳与外送。
-
公开(公告)号:CN119891279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878012.4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南分部
IPC: H02J3/28 , G06N3/045 , G06N3/0475 , G06N3/08 , H02J3/36 , H02J3/46 , H02J3/48 , H02J3/50 , H02J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系统多输入多输出信息融合的数据驱动控制方法及系统,涉及储能系统稳定控制技术领域,包括:S1:对储能系统中储能变换器的多输入多输出信息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数据集,其中所述多输入多输出信息数据包括储能变换器的直流侧电压和电流、交流侧电压和电流以及交流侧功率;S2:基于GAN网络构建所述储能变换器的数据驱动模型,利用所述数据集训练所述数据驱动模型,并判断模型是否满足要求;S3:基于训练后的数据驱动模型,完成储能系统的控制。本发明不仅能够增强控制器非线性映射能力,还能够精确捕捉储能系统的动态行为。
-
公开(公告)号:CN118523287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456944.3
申请日:2024-04-16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南分部
IPC: H02J3/00 , H02J3/28 , H02J3/46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考虑高占比新能源发电影响的综合电源实时动态经济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考虑高占比新能源发电影响的综合电源实时动态经济调度模型;2)求解综合电源实时动态经济调度模型,实现风‑光‑火‑储综合电源发电系统的实时动态经济调度。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考虑高占比新能源发电影响的综合电源实时动态经济调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储能模型具有充放电时段状态固定和能量有限的约束条件,风光电源模型具有打捆电量占比的强制约束条件,并且充分考虑了实时市场的电量考核特点,提高了每个时段之间各类电源的协调能力,最大化储能系统的调节能力,完成了新能源的消纳任务,减少了火电机组的爬坡次数,同时降低了火电机组的发电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