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154772A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410384620.X
申请日:2014-08-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28B5/0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船用浸没式多孔介质冷凝器,包括罐体、水箱、冷却水导管、冷凝水排水管蒸汽导管,冷却水导管的收尾两端位于罐体外部,成几字型弯曲形状的冷却水导管中部布置于罐体整个内部空间,伸入至罐体底部的蒸汽导管上包裹有多孔介质,蒸汽导管上设置蒸汽孔,多孔介质的孔与蒸汽孔相对应,冷凝水排水管的一端设置在罐体的下端部,其另一端连通水箱,冷凝水排水管上安装疏水阀,罐体的顶部安装排气阀。本发明减小了冷凝器的重量尺寸,同时控制冷凝器中冷凝水的液位和压力,回收利用冷凝水,以方便在船舶动力装置上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324671A
公开(公告)日:2012-01-18
申请号:CN201110194668.0
申请日:2011-07-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环形插槽式大容量插排,包括插排主体、外接线、环形插槽,所述的环形插槽为封闭式的或不封闭式的,环形插槽固定在插排主体里,连接电源的外接线安装在插排主体上。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够同时容纳较多小功率用电器插头的插排,而且横插竖插都可,方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020743B
公开(公告)日:2017-10-03
申请号:CN201510412701.0
申请日:2015-07-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23R3/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自氧化裂解轴向分级燃烧室,燃料在燃烧室头部进行自氧化裂解,然后进入燃烧室深度燃烧,进而实现燃料的分级燃烧,燃料进入燃烧室头部与空气混合,与电离通道内产生的高温等离子体接触随之氧化,控制当量比大于1,使燃料在富油状态下进行燃烧,部分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被剩余燃料吸收,进而裂解产生易燃烧的甲烷、氢气等气态小分子混合物,以此将燃烧室的富油燃烧区转变为燃料的自氧化裂解区。此后,高温气态混合物进入燃烧室内,与掺混孔进入的空气快速混合产生当量比小于1的混合物,进行贫油燃烧。本发明去除燃烧室淬熄段,提高了转换效率,避免了积碳问题,尤其是降低了燃烧室的NOx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05020743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510412701.0
申请日:2015-07-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23R3/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自氧化裂解轴向分级燃烧室,燃料在燃烧室头部进行自氧化裂解,然后进入燃烧室深度燃烧,进而实现燃料的分级燃烧,燃料进入燃烧室头部与空气混合,与电离通道内产生的高温等离子体接触随之氧化,控制当量比大于1,使燃料在富油状态下进行燃烧,部分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被剩余燃料吸收,进而裂解产生易燃烧的甲烷、氢气等气态小分子混合物,以此将燃烧室的富油燃烧区转变为燃料的自氧化裂解区。此后,高温气态混合物进入燃烧室内,与掺混孔进入的空气快速混合产生当量比小于1的混合物,进行贫油燃烧。本发明去除燃烧室淬熄段,提高了转换效率,避免了积碳问题,尤其是降低了燃烧室的NOx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204027365U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420441747.6
申请日:2014-08-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28B5/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船用浸没式多孔介质冷凝器,包括罐体、水箱、冷却水导管、冷凝水排水管蒸汽导管,冷却水导管的收尾两端位于罐体外部,成几字型弯曲形状的冷却水导管中部布置于罐体整个内部空间,伸入至罐体底部的蒸汽导管上包裹有多孔介质,蒸汽导管上设置蒸汽孔,多孔介质的孔与蒸汽孔相对应,冷凝水排水管的一端设置在罐体的下端部,其另一端连通水箱,冷凝水排水管上安装疏水阀,罐体的顶部安装排气阀。本实用新型减小了冷凝器的重量尺寸,同时控制冷凝器中冷凝水的液位和压力,回收利用冷凝水,以方便在船舶动力装置上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204853552U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20509060.6
申请日:2015-07-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23R3/3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料自氧化裂解轴向分级燃烧室,燃料在燃烧室头部进行自氧化裂解,然后进入燃烧室深度燃烧,进而实现燃料的分级燃烧,燃料进入燃烧室头部与空气混合,与电离通道内产生的高温等离子体接触随之氧化,控制当量比大于1,使燃料在富油状态下进行燃烧,部分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被剩余燃料吸收,进而裂解产生易燃烧的甲烷、氢气等气态小分子混合物,以此将燃烧室的富油燃烧区转变为燃料的自氧化裂解区。此后,高温气态混合物进入燃烧室内,与掺混孔进入的空气快速混合产生当量比小于1的混合物,进行贫油燃烧。本实用新型去除燃烧室淬熄段,提高了转换效率,避免了积碳问题,尤其是降低了燃烧室的NOx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202167724U
公开(公告)日:2012-03-14
申请号:CN201120245102.1
申请日:2011-07-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环形插槽式大容量插排,包括插排主体、外接线、环形插槽,所述的环形插槽为封闭式的或不封闭式的,环形插槽固定在插排主体里,连接电源的外接线安装在插排主体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同时容纳较多小功率用电器插头的插排,而且横插竖插都可,方便使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