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级电化学耦合亚硫酸盐的强化污泥破胞脱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54874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143414.X

    申请日:2024-08-2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基于多级电化学耦合亚硫酸盐的强化污泥破胞脱水方法,涉及污泥脱水以及污泥资源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包括:以铁作为阳极,以钛作为阴极,向待进行脱水的污泥体系内加入辅助性氧化药剂,并转移到首级电解反应器内,进行电解破胞脱水,其中,所述辅助性氧化药剂包括亚硫酸盐;在电极达到预设钝化条件之前,将首级电解反应器内污泥转入下一级电解反应器内继续进行电解破胞脱水;直到多级电解反应器内电解完成,向污泥体系内加入絮凝剂进行絮凝,并在絮凝后进行压滤测定泥饼含水率,完成脱水。本申请解决了长时间单极电化学处理强化污泥破胞脱水的方法易发生电极钝化导致反应效率下降的技术问题,达到了进一步提高污泥的脱水率,实现污泥自持焚烧的技术效果。

    一种污水厂尾水深度除磷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361746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330968.6

    申请日:2023-10-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污水厂尾水深度除磷的方法,基于反硝化除磷污泥实现,反硝化除磷污泥为活性污泥的一种,由细菌组成,方法包括:S1,将所述反硝化除磷污泥接种至反应器,通入含有碳源的配水A;反硝化除磷污泥吸收所述碳源实现释磷,待反硝化除磷污泥释磷结束后,排走富含磷的上清液;S2,向反应器中持续通入所述污水厂尾水,释磷后的反硝化除磷污泥开始进行反硝化吸磷反应,并形成连续出水;S3,当尾水处理的水量达到预期后,结束通入所述污水厂尾水,并进行所述反硝化除磷污泥的沉淀;沉淀完成后排走所述流化反应器内剩余的污水厂尾水形成出水;S4,循环执行S1‑S4,实现所述污水厂尾水的深度除磷。

    基于多级电化学耦合亚硫酸盐的强化污泥破胞脱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54874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143414.X

    申请日:2024-08-2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基于多级电化学耦合亚硫酸盐的强化污泥破胞脱水方法,涉及污泥脱水以及污泥资源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包括:以铁作为阳极,以钛作为阴极,向待进行脱水的污泥体系内加入辅助性氧化药剂,并转移到首级电解反应器内,进行电解破胞脱水,其中,所述辅助性氧化药剂包括亚硫酸盐;在电极达到预设钝化条件之前,将首级电解反应器内污泥转入下一级电解反应器内继续进行电解破胞脱水;直到多级电解反应器内电解完成,向污泥体系内加入絮凝剂进行絮凝,并在絮凝后进行压滤测定泥饼含水率,完成脱水。本申请解决了长时间单极电化学处理强化污泥破胞脱水的方法易发生电极钝化导致反应效率下降的技术问题,达到了进一步提高污泥的脱水率,实现污泥自持焚烧的技术效果。

    一种废水深度处理设备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65382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802670.0

    申请日:2023-12-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废水深度处理设备及方法,包括:反应箱体;反应箱体通过设置在内部的三块隔板将反应箱体内部分隔出四块区域,隔板上均设有溢流孔,使得区域连通;中和沉淀池内壁与外界设置出水溢流堰;第二氧化池顶部设置端口用于连接第四自动加药结构,第二氧化池底部设置曝气装置,曝气装置通过底部设置的管道与外界鼓风机相连,第二氧化池内部设置紫外灯管;中和沉淀池底部设置排泥管,顶部通过开设的若干端口分别连接第五自动加药结构和第二pH计。本发明一方面解决了传统的Fenton氧化方法和装置并不能快速且有效地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因Fenton反应后会产生大量铁泥而需要特定方法进行处理的问题。

    一种利用生物絮凝剂回收污水中的碳源产能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105374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0793570.X

    申请日:2023-06-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生物絮凝剂回收污水中的碳源产能的方法及装置。本方法通过向生活污水中投加壳聚糖季铵盐,达到对污水中的COD有一个较高的去除率,同时对TP和氨氮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处理后产生的富碳污泥有机质、蛋白质等含量更高,且在VSS去除率、多糖及EPS总含量、挥发性脂肪酸、产气量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本发明通过厌氧消化实际产甲烷量和两种动力学模型预测的最大产甲烷量对比,富碳污泥均优于普通污泥。意味着未来可通过“生物絮凝回收污水中碳源后进行厌氧消化回收能源”这种低能耗低投入的方式对生活污水进行浓缩,并通过厌氧消化进行能量回收。本方法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