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06173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555448.X
申请日:2021-05-2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1N27/416 , G01N27/30 , G01N27/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阿特拉津的非固定型核酸适配体光电传感器,制备时,利用石墨烯与适配体之间的π‑π堆叠作用制备APT‑GN复合物作为识别元件,同时利用Ag‑S键自组装作用对Ag NPs/BiOBr/ITO电极表面进行巯基功能化,得到作为传感电极的MCT/Ag NPs/BiOBr/ITO电极。通过适配体识别过程中被游离的石墨烯对电极产生的信号增敏效应实现对阿特拉津的分析检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非固定型传感策略,避免了适配体在电极上的直接修饰过程,有效提升了传感器的稳定性和灵敏度,检测限低至1.2pM。此外,采用核酸适配体作为识别元件,大大提高了传感器的选择性,该方法方便简单,快速高效,可用于痕量污染物的检测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3447553B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110686813.0
申请日:2021-06-2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1N27/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信号探针封装释放的非固定型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应用,制备时,将K3[Fe(CN)6]封装到介孔二氧化硅(MSN)孔道当中,通过APTES处理使MSN表面带正电荷,随后利用静电作用将适配体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结合在MSN表面形成“分子门”,即获得信号探针的封装控释体系,同时以带正电的ITO电极作为传感电极,通过检测过程中释放出的K3[Fe(CN)6]及RGO在电极上所引起的信号响应与目标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实现对靶标的检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适配体‑RGO复合物构建双重“分子门”,通过目标物诱导控制信号分子的定量释放,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同时,传感器的制备方法简单,分析快速,具备良好的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在其他污染物的监测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447553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686813.0
申请日:2021-06-2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1N27/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信号探针封装释放的非固定型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应用,制备时,将K3[Fe(CN)6]封装到介孔二氧化硅(MSN)孔道当中,通过APTES处理使MSN表面带正电荷,随后利用静电作用将适配体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结合在MSN表面形成“分子门”,即获得信号探针的封装控释体系,同时以带正电的ITO电极作为传感电极,通过检测过程中释放出的K3[Fe(CN)6]及RGO在电极上所引起的信号响应与目标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实现对靶标的检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适配体‑RGO复合物构建双重“分子门”,通过目标物诱导控制信号分子的定量释放,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同时,传感器的制备方法简单,分析快速,具备良好的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在其他污染物的监测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337563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131909.6
申请日:2020-02-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1N27/48 , G01N27/327 , G01N27/38 , G01N27/32 , G01N27/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阳极光诱导的光燃料电池自供能传感器及环境污染物分析方法,传感器包括光阳极、阴极、光阳极燃料及阴极燃料,光阳极为Ti-Fe-O NTs/Ni(OH)2电极,阴极为GCE/G/MIP电极,光阳极燃料为葡萄糖,阴极燃料为K3[Fe(CN)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了供能与传感分离的检测模式,大大提高了自供能传感器的输出功率、稳定性、选择性,具有高灵敏度,对环境污染物ATZ等的检测限低至2.81pM。同时,制备的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分析方法简单便捷,并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具有能够用于现场测定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337449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0131900.5
申请日:2020-02-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1N21/3577 , G01N21/552 , G01N27/48 , G01N27/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检测ATZ的核酸适配体红外光谱传感器及检测方法,传感器的制备方法为:在Si棱柱表面沉积Au NPs以提供增强的红外吸收信号,再通过Au‑S键自组装法将阿特拉津适配体结合到红外检测基底表面,最后利用MCH阻断剩余位点,制得MCH/Aptamer/Au NPs/Si核酸适配体红外光谱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核酸适配体作为识别元件,大大提高了传感器的选择性,采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吸收光谱作为定量检测依据,不仅能提供分子的结构信息,而且其近场效应和表面增强效应,能够有效增强传感器检测的灵敏度,实现在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限低至30pM,检测方法快速简便,可用于痕量有机污染物的检测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3406179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517179.8
申请日:2021-05-1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1N27/48 , G01N27/30 , G01N27/3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重金属铅离子的碳基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应用,碳基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疏水碳纸进行预处理,之后利用循环伏安法电沉积还原氧化石墨烯,得到CP/rGO电极;2)在CP/rGO电极的表面滴涂dsDNA溶液,之后进行烘干,得到CP/rGO/DNA碳基电化学传感器,该碳基电化学传感器用于检测水环境中重金属铅离子的浓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DNA与铅离子之间能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并利用rGO与DNA之间的π‑π堆积和疏水作用增大DNA的负载量;采用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的阳极溶出峰电流为定量检测依据,能够有效增强检测的灵敏度,检测限低至1pM,检测方法快速简便,可用于痕量重金属铅离子的检测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1337563B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010131909.6
申请日:2020-02-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1N27/48 , G01N27/327 , G01N27/38 , G01N27/32 , G01N27/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阳极光诱导的光燃料电池自供能传感器及环境污染物分析方法,传感器包括光阳极、阴极、光阳极燃料及阴极燃料,光阳极为Ti‑Fe‑O NTs/Ni(OH)2电极,阴极为GCE/G/MIP电极,光阳极燃料为葡萄糖,阴极燃料为K3[Fe(CN)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了供能与传感分离的检测模式,大大提高了自供能传感器的输出功率、稳定性、选择性,具有高灵敏度,对环境污染物ATZ等的检测限低至2.81pM。同时,制备的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分析方法简单便捷,并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具有能够用于现场测定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337449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131900.5
申请日:2020-02-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1N21/3577 , G01N21/552 , G01N27/48 , G01N27/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检测ATZ的核酸适配体红外光谱传感器及检测方法,传感器的制备方法为:在Si棱柱表面沉积Au NPs以提供增强的红外吸收信号,再通过Au-S键自组装法将阿特拉津适配体结合到红外检测基底表面,最后利用MCH阻断剩余位点,制得MCH/Aptamer/Au NPs/Si核酸适配体红外光谱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核酸适配体作为识别元件,大大提高了传感器的选择性,采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吸收光谱作为定量检测依据,不仅能提供分子的结构信息,而且其近场效应和表面增强效应,能够有效增强传感器检测的灵敏度,实现在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限低至30pM,检测方法快速简便,可用于痕量有机污染物的检测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