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包覆二氧化钛纳米片阵列与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68112A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510239386.6

    申请日:2015-05-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485 B82Y30/00 B82Y40/00

    Abstract: 一种碳包覆的二氧化钛纳米片阵列和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溶剂热法先合成出了垂直长在石墨烯基底上的含钛有机复合物纳米片阵列,然后在氢气和氩气混合气氛下热处理获得碳包覆的二氧化钛纳米片阵列与石墨烯的复合电极材料。通过复合提高了电极的导电性和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本发明中二氧化钛纳米片是由锐钛矿相纳米粒子组成,同时碳包覆的二氧化钛纳米片的厚度为8~10纳米。实验结果表明碳包覆的二氧化钛纳米片阵列/石墨烯复合材料具有比纯二氧化钛更优秀的倍率性能,且具有优秀的循环性能。

    氮全掺杂的碳自包覆半导体金属氧化物与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31988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0920178.7

    申请日:2016-10-2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H01M4/48 H01M4/587 H01M4/625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氮全掺杂的碳自包覆半导体金属氧化物与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该材料能够在能源领域,特别是在动力电源锂离子电池领域中得到应用。本发明采用溶剂热的方法先得到有机金属化合物与石墨烯的复合物,然后在氨气存在的气氛中热处理得到氮全掺杂的碳自包覆半导体金属氧化物与石墨烯复合电极材。该合成方法简单易行,且更重要的是在整个合成过程中不需要额外加入其它碳源,由金属有机前驱体中的有机部分直接热分解碳化自包覆在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表面,另外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是由前驱体中金属部分的热分解转化而来的,在整个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着氮元素的掺杂。

    一种金属基底上原位生长的Ni3S2包覆MMoO4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428081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996638.X

    申请日:2015-12-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3 H01G11/30 H01G11/46

    Abstract: 一种金属基底上生长的Ni3S2包覆的MMoO4(M=Ni,Co或Mn)复合材料及其应用。其是将M盐(M=Ni,Co或Mn),溶于去离子水中,再加入钼源,水热晶化干燥焙烧后在金属基底上生长有MMoO4纳米棒阵列;再将镍源溶于去离子水中,加入硫源,水热晶化干燥后得到金属基底上生长的Ni3S2包覆的MMoO4纳米棒阵列复合材料。M盐为Ni(NO3)2、Ni(CH3COO)2、NiCl2、NiSO4、Co(NO3)2、Co(CH3COO)2、CoCl2、CoSO4、Mn(NO3)2、Mn(CH3COO)2、MnCl2或MnSO4。该材料具有较高的比电容,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它能够在超级电容器领域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一步制备氢型的SAPO-5和SAPO-34共生的多级孔分子筛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11195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553313.0

    申请日:2012-12-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机多级孔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一步制备氢型的SAPO-5和SAPO-34共生的多级孔(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的方法。本发明在使用四乙基氢氧化铵(TEAOH)作为模板剂的同时又使用了一种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二甲基三甲氧硅丙基氯化铵(STSAC)),通过水热法一步制备一种氢型的SAPO-5和SAPO-34共生的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减少了酸交换的步骤,从而降低成本。用该分子筛作为由甲醇制取低碳烯烃的催化剂,可以克服扩散、传质方面的限制,降低结炭速率,从而尽可能的延长催化寿命,预期在工业催化中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步合成氢型微孔-介孔复合的SAPO-34分子筛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97794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210407831.1

    申请日:2012-10-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机多级孔材料的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步合成氢型微孔-介孔复合的多级孔SAPO-34分子筛的方法。其是将硅源、铝源、磷源、模板剂和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后将制得的液体装入反应釜中,密闭后在自生压力下进行恒温晶化,待晶化完毕后,固体产物经抽滤,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干燥后将得到氢型微孔-介孔复合SAPO-34分子筛原粉在空气中焙烧,去除原粉中的模板剂,从而得到氢型微孔-介孔复合的多级孔SAPO-34分子筛。用该分子筛作为由甲醇制取低碳烯烃的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过程中的扩散和传质速率,降低结炭速率,尽可能的获得长的催化剂寿命和高的乙烯丙烯的选择性,在工业催化中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金属基底上低温原位生长的金属氧化物材料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355455A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510727931.6

    申请日:2015-11-0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3 H01G11/46 H01G11/86

    Abstract: 一种金属基底(泡沫镍,不锈钢网或钛片)上低温原位生长的金属氧化物材料及其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方面的应用,属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温条件下金属基底上一步原位生长的多级孔金属氧化物纳米片阵列材料,该材料电容比容量高,内阻小,且循环性能好。另外该合成方法简单,易于控制二氧化锰在金属基底上的负载量,工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便于工业化,具有较高潜在的经济价值。

    一种锐钛矿晶型的纳米条状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86741B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410617444.X

    申请日:2014-11-0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锐钛矿晶型的纳米条状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其是将钛粉与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混合物研磨均匀,然后将所得产物晶化;再自然冷却至室温后稀释、抽滤、洗涤;然后向所得产物中加入浓硫酸和去离子水,静置后再次抽滤洗涤至中性;最后干燥、焙烧得到锐钛矿晶型的纳米条状二氧化钛。本发明可以使反应装置的体积大大减小,仅为采用水热法的反应装置体积的1/20~30,无需添加任何溶剂来传热传质从而节省了大量的能源资源,极大的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大大减小了生产的劳动量和显著的降低了设备成本和生产成本。

    一种锐钛矿晶型的纳米条状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86741A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410617444.X

    申请日:2014-11-0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锐钛矿晶型的纳米条状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其是将钛粉与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混合物研磨均匀,然后将所得产物晶化;再自然冷却至室温后稀释、抽滤、洗涤;然后向所得产物中加入浓硫酸和去离子水,静置后再次抽滤洗涤至中性;最后干燥、焙烧得到锐钛矿晶型的纳米条状二氧化钛。本发明可以使反应装置的体积大大减小,仅为采用水热法的反应装置体积的1/20~30,无需添加任何溶剂来传热传质从而节省了大量的能源资源,极大的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大大减小了生产的劳动量和显著的降低了设备成本和生产成本。

    一步制备氢型的SAPO-5和SAPO-34共生的多级孔分子筛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11195B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210553313.0

    申请日:2012-12-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机多级孔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一步制备氢型的SAPO-5和SAPO-34共生的多级孔(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的方法。本发明在使用四乙基氢氧化铵(TEAOH)作为模板剂的同时又使用了一种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二甲基三甲氧硅丙基氯化铵(STSAC)),通过水热法一步制备一种氢型的SAPO-5和SAPO-34共生的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减少了酸交换的步骤,从而降低成本。用该分子筛作为由甲醇制取低碳烯烃的催化剂,可以克服扩散、传质方面的限制,降低结炭速率,从而尽可能的延长催化寿命,预期在工业催化中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