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03437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504587.9
申请日:2023-05-0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G06T7/207 , G06T7/246 , G06F18/213 ,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K7/10 , G06V10/82 , G06N3/0475 , G06N3/08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小样本学习的RFID手指踪迹识别方法,首先,获取标签阵列发送的带有时序性特征的原始手指反射信号;接着,对原始手指反射信号进行特征提取,以得到可视化的手指踪迹空间特征图;最后,构建踪迹识别模型,并将手指踪迹空间特征图输入到踪迹识别模型,以便完成对手指踪迹空间特征图的识别;由此,能够在无需人体佩戴任何设备和极少数训练样本的情况下实现高精度、细粒度的手指踪迹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16453732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241326.2
申请日:2023-03-1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高效换能的辐致荧光同位素电池,包括透明封装波导、放射性同位素源、辐致荧光晶体、反射层、光学增透层、光伏单元以及光学耦合层;晶体上下表面为反射层,四个侧面磨抛处理;放射源与晶体呈交替分布,顶层与底层为闪烁晶体;透明封装波导内部做增透处理,并对放射源与荧光层进行封装,形成辐致荧光组件;光伏单元接收辐致荧光组件侧面出射的荧光,其两者之间加载光学耦合层。将放射源与闪烁晶体交替排布,增大辐射粒子与荧光层的接触面积,提高衰变粒子利用效率,在有效收集衰变粒子的同时,通过反射结构实现光子的定向出射,增强辐致荧光组件侧面出射的光功率密度,实现辐致荧光同位素电池换能效率的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6364326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241287.6
申请日:2023-03-1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基于液/气态源项的三维阵列结构辐致荧光同位素电池,闪烁晶体呈柱状阵列结构分布,通过晶体表面的反射层制备,实现辐致荧光光子的定向出射;闪烁晶体阵列间隙处填充同位素源,间隙位置宽度设置为放射源的最优化加载厚度;透明波导底部制备增透层,使光子有效出射;金属外壳与透明波导之间紧密键合,将液态同位素源与闪烁晶体阵列密封形成辐致荧光组件;光伏单元与辐致荧光组件之间填充光学耦合层,减少光子能量的损失。采用源项与荧光层的三维耦合结构,提高衰变粒子与荧光层的碰撞界面,增加反应比表面积,高效利用源项各个方向出射的粒子,并实现辐致荧光光子的定向出射提升辐致荧光功率密度,切实提高同位素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与应用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