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于基底上的介孔氧化钛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34609B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210007600.1

    申请日:2012-0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于基底上的介孔氧化钛膜的制备方法,将含钛化合物与钾盐或钠盐配制成溶胶并静置陈化,然后采用浸渍提拉法将溶胶覆于表面羟基化的基底材料上制备出多晶形态的薄膜,接着将获得的薄膜一次焙烧,再在湿度为1~50%的湿气气氛下、于水热釜中在5~200℃下反应,反应后用水或酸溶液清洗,最后二次焙烧,得到介孔氧化钛膜。本法制出的膜具有高热通量,传热通量比传统换热器大几十倍以上,结合其低摩擦系数的表面,利于流体流动传热,更加提高了换热性能,在生物医药材料,换热器等领域将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高强度、大比表面和高反应活性氧化钛成型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16532A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910234669.6

    申请日:2009-1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大比表面和高反应活性氧化钛成型材料的制备方法,以水合钛酸和钛的非晶态化合物为原料,经成型后在300~1000℃温度,焙烧0.5~12h制得氧化钛成型材料。本发明方法得到的氧化钛成型材料在抗压强度、比表面、孔容、磨损率、堆积密度等综合指标较好统一的基础上,还兼有高抗压强度和大比表面的特性。进一步以本发明材料为载体用于加氢脱硫反应,表征发现反应转化率高达93%,显示出了该成型材料在石油馏分的加氢精制和加氢裂化方面良好的应用潜力。此外,该制备工艺可根据需要制备出各种形状,成型过程简单方便,适宜工业规模化放大生产和应用。

    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介孔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00908A

    公开(公告)日:2010-05-05

    申请号:CN200910234297.7

    申请日:2009-1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介孔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将层状钛酸盐与表面活性剂混合后进行高能粉碎,得到粒径为50~1000纳米的粉体,向粉体中加入粉体质量0.1~5倍的水,在50~300℃、2~20个标准大气压下反应0.5~48h;然后加入酸溶液调节pH值到0.5~3,经稳定、抽虑、洗涤、干燥后,再在200~800℃热处理0.5~8小时,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介孔氧化钛粉体。本发明的方法原料成本低,来源广,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制备出的材料结构精细,活性高。

    一种碱金属钛基晶须和片晶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91603C

    公开(公告)日:2009-05-27

    申请号:CN200610039687.5

    申请日:2006-04-20

    Abstract: 一种碱金属钛基晶须和片晶的制备方法,将钛矿物、含碱金属化合物与助熔剂、还原剂、水,充分混合;混合物中助熔剂质量百分含量为10%~50%,还原剂质量百分含量为1%~40%,水质量百分含量为10%~50%,其余为钛矿物和含碱金属化合物;钛矿物与含碱金属化合物折合成TiO2与M2O,其摩尔比为TiO2/M2O=2.0~4.0,其中M为碱金属;将上述混合物在800~1300℃下烧结30分钟~10小时;将烧结产物水洗分散、过滤、干燥。本发明制得的碱金属钛基晶须和片晶结构完整、品质均一。

    一种快速制备易控微孔-介孔结构氧化钛或其前躯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39109A

    公开(公告)日:2008-03-12

    申请号:CN200710025816.X

    申请日:2007-08-07

    Abstract: 一种原料易得、制备条件和工艺简单易控、孔结构能在微孔和介孔范围内调节、晶型混合或掺杂方便的微孔-介孔结构氧化钛或其前躯体的快速制备方法,其特征是以碱金属钛酸盐为原料,在温度为20~250℃、湿度为2~100%的湿气气氛中反应0.5~72h,然后经过水或酸溶液清洗,最后空气焙烧或溶剂热处理。与前人工作相比,这种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制备成本低、结构易控和适于规模化生产等显著优点。这种微孔-介孔结构氧化钛或其前躯体的最可几孔径为1~20nm,孔容为0.05~0.4cm3/g,比表面积为>30m2/g。

    一种由苯胺原位聚合包覆的导电晶须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341930C

    公开(公告)日:2007-10-10

    申请号:CN200510095422.2

    申请日:2005-1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苯胺原位聚合包覆的导电晶须。它是由质子酸掺杂的苯胺经原位聚合,包覆于晶须上所形成的一种亚微米级的导电晶须。其电导率约为10-2~1.0s/cm,该导电晶须的制备过程如下:按一定比例依次向晶须水相悬浮体系中加入苯胺、质子酸、氧化剂(其中苯胺、氧化剂与晶须的摩尔比=1∶0.4~1.4∶1~10),混合体系在机械搅拌、室温条件下连续聚合反应4~12小时。产品经过滤或离心脱水后,用去离子水清洗,直至洗液pH值达到6~8为止,喷雾干燥后制得。所得导电晶须为聚苯胺包覆的六钛酸钾晶须、八钛酸钾晶须或二氧化钛晶须,其平均直径为0.1~5μm,长径比为2~500。

    一种去除湿精钾产品中有机胺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25472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211534960.7

    申请日:2022-1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去除湿精钾中有机胺的方法,该方法是在湿精钾干燥过程中同步完成:在湿精钾物料转运过程中加入双氧水;在干燥转筒一中加入双氧水和臭氧;在干燥转筒二中加入臭氧;在进入旋风除尘器的气流中加入臭氧。本发明技术的开发适用氯化钾产品发展技术的需要,为后续氯化钾产品的高值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撑。该技术成果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对促进我国生产工业氯化钾行业的技术进步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撑和示范,可提升钾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盐湖产业基地提供技术保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