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径流观测小区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17741105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65308.0

    申请日:2023-12-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径流观测小区构造,包括呈斜坡状的观测单元,观测单元的上游可拆卸连接有上隔板,观测单元的下端设置有过滤箱,过滤箱的后端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表流收水箱、壤中流收水箱、壤底流收水箱,过滤箱上端的后端下沉设置有汇水管,汇水管外壁前端开设有槽口,槽口可拆卸连接有表流篦子,汇水管内壁的后端连通有多根导流管,表流收水箱、壤中流收水箱及壤底流收水箱外壁后端下方的一侧均连通有水位监测箱,观测单元上游于上隔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隔板。本发明建造方便且对土体的扰动较小,不会因隔墙不透水而造成壤中流混入表流的情况,还能对表流、表流所携带泥沙、壤中流、壤底流分类收集,提高测定水土流失量的准确性。

    一种土壤径流观测小区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17741105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311765308.0

    申请日:2023-12-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径流观测小区构造,包括呈斜坡状的观测单元,观测单元的上游可拆卸连接有上隔板,观测单元的下端设置有过滤箱,过滤箱的后端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表流收水箱、壤中流收水箱、壤底流收水箱,过滤箱上端的后端下沉设置有汇水管,汇水管外壁前端开设有槽口,槽口可拆卸连接有表流篦子,汇水管内壁的后端连通有多根导流管,表流收水箱、壤中流收水箱及壤底流收水箱外壁后端下方的一侧均连通有水位监测箱,观测单元上游于上隔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隔板。本发明建造方便且对土体的扰动较小,不会因隔墙不透水而造成壤中流混入表流的情况,还能对表流、表流所携带泥沙、壤中流、壤底流分类收集,提高测定水土流失量的准确性。

    一种麻疯树无菌苗各组织诱导愈伤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57247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032480.3

    申请日:2017-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麻疯树无菌苗各组织的诱导愈伤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L16(44)正交实验设计配制愈伤诱导培养基,再将麻疯树无菌苗的子叶接种于上述培养基中,连续观察愈伤诱导效果,然后将真叶、带真叶的叶柄、茎段、子叶、带子叶的叶柄、子叶叶柄、带叶柄下胚轴和下胚轴接种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并观察愈伤诱导效果。该方法可实现15d内对无菌苗各组织,尤其是对子叶、茎段、带子叶的叶柄、带叶柄的下胚轴的大量愈伤组织实现快速诱导。本发明对无菌苗形态学上的各种组织均有显著的愈伤诱导效果且诱导时间短,可实现一种配方对多种组织的快速诱导,节省了麻疯树的组培快繁时间,且提高了无菌苗材料的利用效率。

    一种麻疯树无菌苗各组织诱导愈伤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57247B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710032480.3

    申请日:2017-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麻疯树无菌苗各组织的诱导愈伤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L16(44)正交实验设计配制愈伤诱导培养基,再将麻疯树无菌苗的子叶接种于上述培养基中,连续观察愈伤诱导效果,然后将真叶、带真叶的叶柄、茎段、子叶、带子叶的叶柄、子叶叶柄、带叶柄下胚轴和下胚轴接种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并观察愈伤诱导效果。该方法可实现15d内对无菌苗各组织,尤其是对子叶、茎段、带子叶的叶柄、带叶柄的下胚轴的大量愈伤组织实现快速诱导。本发明对无菌苗形态学上的各种组织均有显著的愈伤诱导效果且诱导时间短,可实现一种配方对多种组织的快速诱导,节省了麻疯树的组培快繁时间,且提高了无菌苗材料的利用效率。

    一种降雨渗透的模拟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9532850U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20572394.2

    申请日:2023-03-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降雨渗透的模拟实验装置,包括主体支撑框架,主体支撑框架包括顶框,顶框的四角处固定连接有支撑腿,顶框的上端设置有降雨槽,降雨槽由主体支撑框架撑起,位于装置整体的高点位,通过水泵工作,将水箱内的水抽至降雨槽内,水在降雨槽内经过漏孔均匀下落,模拟降雨状态;支撑腿的内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多个卡槽,对称的卡槽之间卡接有底部支撑框,底部支撑框上放置有土壤槽,土壤槽的出水端设置有收水箱,底部支撑框将土壤槽进行固定支撑,使土壤槽具有一定坡度,模拟自然界土壤状态,通过将底部支撑框的两端放置在不同位置的卡槽内,使其具有不同倾斜角度,从而便于获得多角度坡度下的土壤渗透性相关数据,实验效率有所提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