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电互补供暖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79110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502605.5

    申请日:2018-12-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光电互补供暖系统及方法。本发明一种风光电互补供暖系统,包括:光热系统、风电系统、蓄热装置及控制器,光热系统分别与蓄热装置和用户端设备连接,光热系统用于将光能转化成热能,蓄热装置用于存储热能,光热系统还用于为用户端设备提供热能;风电系统与用户端设备连接,风电系统,用于将风能转化成电能,将电能输送到用户端设备;控制器与蓄热装置连接,控制器用于当光热资源不足时控制蓄热装置为用户端设备供暖;所述蓄热装置与用户端设备连接,将热能输送到用户端设备。本发明通过将风能、电能及市电合理的利用起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能源浪费的问题。

    单侧纵向涡优化流场的塔式太阳能接收器

    公开(公告)号:CN106766265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133966.6

    申请日:2017-03-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S20/20 Y02E10/44 F24S80/00 F24S10/75 F24S2080/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侧纵向涡优化流场的塔式太阳能接收器。该塔式太阳能接收器,包括:外壳、多个吸热圆管、多个纵向涡发生器以及设置在外壳的底部的支撑件;其中外壳的一端开口设置,在外壳的另一端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吸热圆管,且外壳的开口端的尺寸不小于外壳的另一端的尺寸;每个吸热圆管内部的第一侧或第二侧设置至少两个纵向涡发生器,第二侧为与第一侧相对的一侧,第一侧为吸热圆管靠近太阳光的一侧;多个吸热圆管和多个纵向涡发生器设置在支撑件上,且各吸热圆管和各纵向涡发生器竖直设置。本发明能够降低吸热圆管周向的温度梯度以及热应力分布,提高塔式太阳能接收器的可靠性,优化了塔式太阳能接收器的结构,节约了成本。

    一种双热源跨临界二氧化碳多功能热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798250A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1210314850.X

    申请日:2012-08-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4

    Abstract: 一种双热源跨临界二氧化碳多功能热泵系统,它包括太阳能集热系统,吸附式制冷系统、CO2热泵系统和辅助换热器,所述辅助换热器内设置有三根换热管,第一换热管串接在CO2热泵系统的循环回路中,第二换热管串接在吸附式制冷系统的过冷管路中,所述太阳能集热系统输出的集热流体经第二循环水泵后分成两路,一路经第四电磁阀驱动吸附式制冷系统,另一路经第三电磁阀流经辅助换热器的第三换热管。本发明利用辅助换热器将太阳能集热系统和吸附式制冷系统与CO2热泵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性能系数,增强了系统的地域适应性和系统稳定性,保证了太阳能的充分、合理利用,提高了部件利用率,降低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一种双热源跨临界二氧化碳多功能热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798250B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210314850.X

    申请日:2012-08-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4

    Abstract: 一种双热源跨临界二氧化碳多功能热泵系统,它包括太阳能集热系统,吸附式制冷系统、CO2热泵系统和辅助换热器,所述辅助换热器内设置有三根换热管,第一换热管串接在CO2热泵系统的循环回路中,第二换热管串接在吸附式制冷系统的过冷管路中,所述太阳能集热系统输出的集热流体经热水循环水泵后分成两路,一路经制冷系统电磁阀驱动吸附式制冷系统,另一路经换热器电磁阀流经辅助换热器的第三换热管。本发明利用辅助换热器将太阳能集热系统和吸附式制冷系统与CO2热泵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性能系数,增强了系统的地域适应性和系统稳定性,保证了太阳能的充分、合理利用,提高了部件利用率,降低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单侧纵向涡优化流场的塔式太阳能接收器

    公开(公告)号:CN106766265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1710133966.6

    申请日:2017-0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侧纵向涡优化流场的塔式太阳能接收器。该塔式太阳能接收器,包括:外壳、多个吸热圆管、多个纵向涡发生器以及设置在外壳的底部的支撑件;其中外壳的一端开口设置,在外壳的另一端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吸热圆管,且外壳的开口端的尺寸不小于外壳的另一端的尺寸;每个吸热圆管内部的第一侧或第二侧设置至少两个纵向涡发生器,第二侧为与第一侧相对的一侧,第一侧为吸热圆管靠近太阳光的一侧;多个吸热圆管和多个纵向涡发生器设置在支撑件上,且各吸热圆管和各纵向涡发生器竖直设置。本发明能够降低吸热圆管周向的温度梯度以及热应力分布,提高塔式太阳能接收器的可靠性,优化了塔式太阳能接收器的结构,节约了成本。

    碟式太阳能反应接收器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221442B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1710547051.X

    申请日:2017-07-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碟式太阳能反应接收器。该接收器包括:外壳,外壳的一端设有碟式石英玻璃窗,外壳内靠近碟式石英玻璃窗的位置设有催化室,催化室与碟式石英玻璃窗之间形成有第一气体流动腔;外壳的另一端的内部设有合成气体出口管,合成气体出口管与催化室之间设有连接部,催化室和连接部与外壳之间形成第二气体流动腔室;催化室与连接部之间形成有第三气体流动腔室,第三气体流动腔与合成气体出口管连通;合成气体出口管与外壳之间形成有化石燃料气体入口;催化室是由多层催化剂载体形成的凹形结构,且每层催化剂载体设有多个孔洞,每层催化剂载体中的孔洞表面涂敷催化剂的材料不同,解决了催化剂无法处于最适催化反应温度而效率低下的问题。

    太阳能反应接收器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326446A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811087167.0

    申请日:2018-09-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能反应接收器,包括:壳体,壳体的第一端具有玻璃窗和流体出口,壳体的第二端具有流体入口,玻璃窗与流体入口相对设置;壳体内具有反应室,流体出口和流体入口均与反应室连通,反应室内具有多层介质催化剂层,介质催化剂层上具有多个通孔,反应室内设有多个扰流挡板,流体从流体入口进入反应室,经过介质催化剂层和扰流挡板,反应生成的合成气体后从流体出口流出。本发明提供的太阳能反应接收器,增加了流体流动过程的扰动,流体与介质催化剂层上的催化剂接触的机会更多,促进了传质、传热,使流体的流动分布均匀。提高甲烷转化率以及能量储存效率。

    碟式太阳能反应接收器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221442A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710547051.X

    申请日:2017-07-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9/206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碟式太阳能反应接收器。该接收器包括:外壳,外壳的一端设有碟式石英玻璃窗,外壳内靠近碟式石英玻璃窗的位置设有催化室,催化室与碟式石英玻璃窗之间形成有第一气体流动腔;外壳的另一端的内部设有合成气体出口管,合成气体出口管与催化室之间设有连接部,催化室和连接部与外壳之间形成第二气体流动腔室;催化室与连接部之间形成有第三气体流动腔室,第三气体流动腔与合成气体出口管连通;合成气体出口管与外壳之间形成有化石燃料气体入口;催化室是由多层催化剂载体形成的凹形结构,且每层催化剂载体设有多个孔洞,每层催化剂载体中的孔洞表面涂敷催化剂的材料不同,解决了催化剂无法处于最适催化反应温度而效率低下的问题。

    太阳能热泵、以及具有该热泵的供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9763256U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920380346.7

    申请日:2019-03-25

    Inventor: 刘赟 周亮 李明轩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热泵、以及具有该热泵的供暖装置,属于热泵技术领域。其中,太阳能热泵包括:CPC集热器和热泵组件;所述CPC集热器包括多个CPC集热单元,所述CPC集热单元包括CPC聚光器和设置在所述CPC聚光器底部的集热管;所述CPC聚光器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弧形内壁,所述集热管设置在两个所述弧形内壁的连接线上方;多个所述集热管均连接所述热泵组件。通过使用带有弧形内壁的CPC集热器,利用了弧形内壁对太阳光有聚焦作用,提高了CPC集热器的集热密度和单位时间内的集热量,从而提升了CPC集热器的集热效率,进而提高了太阳能热泵的工作效率。

    单侧纵向涡优化流场的塔式太阳能接收器

    公开(公告)号:CN206626834U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720219381.1

    申请日:2017-03-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侧纵向涡优化流场的塔式太阳能接收器。该塔式太阳能接收器,包括:外壳、多个吸热圆管、多个纵向涡发生器以及设置在外壳的底部的支撑件;其中外壳的一端开口设置,在外壳的另一端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吸热圆管,且外壳的开口端的尺寸不小于外壳的另一端的尺寸;每个吸热圆管内部的第一侧或第二侧设置至少两个纵向涡发生器,第二侧为与第一侧相对的一侧,第一侧为吸热圆管靠近太阳光的一侧;多个吸热圆管和多个纵向涡发生器设置在支撑件上,且各吸热圆管和各纵向涡发生器竖直设置。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吸热圆管周向的温度梯度以及热应力分布,提高塔式太阳能接收器的可靠性,优化了塔式太阳能接收器的结构,节约了成本。(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