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795598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0444298.X
申请日:2022-04-20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A61F2/4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椎间融合器的制备方法,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椎间融合器与不同骨质量的椎体终板在生物力学上不匹配,容易导致终板塌陷,椎间融合器下沉的问题。本发明的步骤:获得患者术前脊柱CT三维重建图像文件,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筛选手术区域;提取计划行椎间融合术的椎间隙内与融合器可能直接接触的术者ROI,计算该ROI内的平均CT值;将平均CT值换算成体积骨密度;判断患者所属骨密度区间;由术者选择合适的椎间融合器类型和尺寸范围;设计不同点阵结构椎间融合器。本发明提高了术区局部骨密度评估准确性,针对不同的术区骨质条件,制备与之生物力学匹配的融合器,使得制备的椎间融合器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795598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444298.X
申请日:2022-04-20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A61F2/4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椎间融合器的制备方法,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椎间融合器与不同骨质量的椎体终板在生物力学上不匹配,容易导致终板塌陷,椎间融合器下沉的问题。本发明的步骤:获得患者术前脊柱CT三维重建图像文件,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筛选手术区域;提取计划行椎间融合术的椎间隙内与融合器可能直接接触的术者ROI,计算该ROI内的平均CT值;将平均CT值换算成体积骨密度;判断患者所属骨密度区间;由术者选择合适的椎间融合器类型和尺寸范围;设计不同点阵结构椎间融合器。本发明提高了术区局部骨密度评估准确性,针对不同的术区骨质条件,制备与之生物力学匹配的融合器,使得制备的椎间融合器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219878384U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20865830.5
申请日:2023-04-18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镁合金桡骨远端骨内支撑植入物,属于骨修复和重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桡骨远端骨缺损植入不能满足桡骨远端骨折重建后的生物力学稳定需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所述桡骨远端内支撑植入物为鸟笼式结构,所述鸟笼式结构包括外部的曲面框架和内部的孔径支撑结构,所述孔径支撑结构呈米子格状,在所述桡骨远端内支撑植入物的米字格中间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的直径为2.5~4.5mm。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分散应力,能够更好满足桡骨远端骨折重建后的生物力学稳定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219878382U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20865665.3
申请日:2023-04-18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胫骨平台骨内支撑植入物,属于骨修复和重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胫骨平台骨缺损填充物力学性能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胫骨平台骨内支撑植入物,包括所述胫骨平台骨内支撑植入物采用多孔结构单元,所述胫骨平台骨内支撑植入物的外围2~10mm深度为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孔隙率为20%~60%,所述第一区域的内部为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的孔隙率为大于60%小于等于90%。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分散应力,降低内部应力集中,降低降解速度,内部结构为框架结构,有助于应力分散,可为关节面提供更强的力学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219645973U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20865528.X
申请日:2023-04-18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3D打印镁合金肱骨近端骨内支撑植入物,属于骨修复和重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肱骨近端骨缺损内撑植入物无法充分满足围关节骨缺损的力学稳定重建要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皮质骨模量区和松质骨模量区,松质骨模量区位于皮质骨模量区的内部,且皮质骨模量区的弹性模量大于松质骨模量区的弹性模量,皮质骨模量区和松质骨模量区由扇形半球和柱状体形成,扇形半球设于柱状体的一端,骨内支撑植入物在扇形半球的外侧和柱状体远离扇形半球的一端设有实体层,实体层位于皮质骨模量区的外表面。本实用新型有效实现与人骨模量空间上进行匹配的同时,还能在整个降解周期中延长结构的完整性。
-
公开(公告)号:CN219645974U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20864445.9
申请日:2023-04-18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3D打印跟骨骨内支撑植入物,属于骨修复和重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跟骨骨缺损内撑植入物无法满足维持跟骨长期力学稳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跟骨骨内支撑植入物的高度与长度的比值为1/2,跟骨骨内支撑植入物的中关节面的半径范围是10~25mm,前关节面半径范围是15~35mm,后关节面后上缘为顶点,分别连接骰骨关节面前上缘中点和跟骨结节后上缘中点,两条连线的角度为120°~160°;跟骨骨内支撑植入物为多孔结构或框架结构,当跟骨骨内支撑植入物为多孔结构时,多孔结构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弹性模量不同;当跟骨骨内支撑植入物为框架结构时,包括结构框架和弹性衬垫,弹性衬垫位于结构框架的底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