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敏度增益电极阵列电化学质点振速传感器及其实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24336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49928.3

    申请日:2024-09-06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灵敏度增益电极阵列电化学质点振速传感器及其实现方法。本发明设置增益电极阵列,能够大幅提高器件的灵敏度;每一个增益电极分别串联相应的开关连接至零电位,能够调节器件的量程,通过接入不同数量的增益电极,量程也有所不同,能够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本发明提高了电解液的利用率,能够更为有效的利用远离芯片处的电解液,有效提高阳极表面离子浓度;对于电化学原理的振动检‑波器或水听器等设备具有通用性,在无需增加额外工艺步骤的情况下就能够有效提高设备灵敏度;能够降低器件高频噪声、改善高频噪声曲线的走向,对于水下应用场景具有很大的意义;本发明成本低廉,增益效果突出,并且能够叠加使用进一步提高灵敏度。

    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理的振动传感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90136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258472.0

    申请日:2024-03-07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理的振动传感芯片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玻璃硅键合片,玻璃介质层位于阴极与阳极之间,既具有支撑性又具有绝缘性,玻璃介质层作为阴极和阳极的支撑,流孔阵列的高度等于玻璃介质层的厚度,高度变小,使得流阻变小,从而灵敏度提升;同时,玻璃介质层作为阴极与阳极之间的绝缘,在电阻率没有变化的同时,增加阴极与阳极之间电阻值,减少直流漏电,并且同时降低阴极与阳极之间的耦合电容,实现降低由耦合电容引起的交流噪声;二维背腔阵列的每一个背腔的表面平整,能够降低噪声,且多个背腔的深度一致,提高器件一致性;玻璃材料在提高强度的同时,降低加工过程中碎片的风险。

    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理的振动传感器敏感电极及实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9013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201782.9

    申请日:2024-02-23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理的振动传感器敏感电极及实现方法。本发明在两个阴阳电极层之间增加补偿层,从而大大增加浓度梯度,能够提升灵敏度;并且,能够减小大流速下的信号失真;本发明的补偿层电解液流孔较大,且厚度薄,系统流阻不受补偿层的影响;补偿层消耗掉两个阴阳电极层的阴极之间传输的反应离子,有效降低大流速下从一个阴阳电极层的阴极到另外一个阴阳电极层的阴极的反应离子的对流位移,提高了振动传感器的动态范围;对于1Hz以下低频域振动,本发明增加的补偿层,使得反应离子从一个阴阳电极层的阴极向另一个阴阳电极层的阴极扩散的过程中被补偿层消耗掉,从而有助于减小振动传感器低频域的衰减,从而改善低频域的输出性能。

    防压疮弹力管路固定贴
    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517515U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20615928.X

    申请日:2024-03-28

    Inventor: 赵妍 张丽燕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行业技术领域,具体为防压疮弹力管路固定贴,包括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上端面设置有弹力带,所述弹力带的下端面左右两侧与连接带的上端面缝合连接,所述连接带的下端面中部固定连接有超薄泡沫垫,使用时,超薄泡沫垫与患者皮肤接触,连接带固定于患者身体上,接着向上拉起弹力带的中部,将管路接头穿过弹力带下方,接着松开弹力带,弹力带将管路接头固定于弹力带与连接带之间,超薄泡沫垫位于管路接头下方,避免管路接头对皮肤的压迫,防止压疮及瘙痒的产生,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并便于对管路的固定,省去胶带反复粘贴的操作,具有方便牢固、成本较低、医护人员使用方便、患者更容易接受、干净以及省去胶带印记的特点。

    一种分离式舒适型吸氧导管

    公开(公告)号:CN217187335U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20639734.4

    申请日:2022-03-22

    Inventor: 赵妍 张丽燕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离式舒适型吸氧导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颈部挂管,所述颈部挂管的外壁连通有吸氧管主管,所述颈部挂管的两端均为封闭结构,将颈部挂管挂置在颈部,改变了鼻导管的固定方式,有舒适的弧度,稳固且适用于各种体位,颈部挂管的两端外壁均连通有鼻腔导管,鼻腔导管设置有两个,将吸氧管入鼻处分离成左右两侧,加固分支为具有高弹性的聚酯材料,弹性好,挤压变形后放入鼻孔内部,固定效果好,解决了现有的吸氧导管固定不牢固,在头部活动时无法做到服贴自如,且使用时患者舒适感低,易在头面部形成压痕或固定在下颌处时有勒感,同时在使用时需选择单鼻或者双鼻,缺乏灵活性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